阿里巴巴与神州专车的真真假假:为何火速撤资?
昨天, 阿里巴巴 连续两次公开否认投资 神州专车 。之后,神州专车向新三板递交的申请文件也证实,阿里巴巴不在股东名单之列。
神州租车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陆正耀也亲口承认,阿里巴巴确实曾经投资过神州专车,然而很快就将股份转出给了云峰投资和云岭投资。
这与之前流传的说法一致,因为某些重大不利条件,阿里巴巴高层叫停了投资并火速从神州专车撤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阿里投资了神州,为什么又在神州即将登陆新三板的关键时间点急急忙忙地撤资呢?图啥?
按照常理,一家公司在决定投资甚至已经注资后撤资,非常罕见。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BAT这样的巨头,如果决定了投资一家企业,一定是经过了反复沟通和谈判的。
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被投资公司刻意隐瞒了某些不利信息,对投资方进行误导,又或者出现了和原来对投资人承诺不相符的重大不利变化
之前流传的阿里撤资原因也的确是“重大不利变化”。对于向来“不差钱”的阿里来说,这一变化又是什么呢?
从种种迹象,和坊间传闻来看,很有可能是因为阿里发现神州的模式本身存在重大缺陷。
1、一直以来,外界对神州专车重资产模式普遍不看好。而且3月14日母公司神州租车2015年财报和今天神州专车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都很让人伤神。
根据神州租车的财报显示,2015年神州专车仅向母公司神州租车上交的租车费用就超过16亿,而神州租车2015年全年的盈利才14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母公司神州租车的利润,不仅完全被专车吃掉了,还多亏了两亿元。对于已经上市的母公司来说,神州专车简直就是一个烧钱的黑洞。
2、其它连锁反应,也极有可能因这些数据而起。财报发布当天,赫兹租车大幅抛售神州专车的股份,导致母公司神州租车不得不提高近30%的持股比例。与此同时,原神州租车最大的股东联想在此次股权变更中也摘去了“最大股东”的帽子。
赫兹和联想,两家强势股东,不约而同减持股份。至少是对这家公司不够看好,或许原因也是对神州专车重资产模式心存疑虑。
3、今天神州专车的招股书更加让人大跌眼镜,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神州专车总共烧掉了47亿元,其中净亏损额高达37亿元。如此大额的亏损换来的却仅仅是最高峰20万日订单。之前搜狐有一篇报道中说,在充100送100的疯狂补贴结束后,订单快速滑落到日均10万单。其它平台日订单已经有数百万的了,相比之下,10万单这个数字太小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神州专车发展的一直引以为傲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恰恰是它最大的尴尬所在。
每一辆神州专车都需要由神州租车先采购车辆,再转租给神州专车。首先,这样的模式注定了神州专车不可能特别快速的根据市场的需求调节,尤其在提升运能上。而且乘客端的补贴很容易由于运能严重受限、无法满足快速拉升的订单而浪费掉。其次,神州还要为这些车辆的采购和损耗付出高额的成本,同时还要通过底薪油补等方式保证司机获得在行业当中有竞争力的收入。
我周围就有朋友在别的出行软件上打到过“神州专车”。因为司机在平峰期接单不足,就偷偷去去滴滴、Uber上“养家糊口”。尽管神州公司多次下令严查,但这个相当于和人性做斗争啊,真的挺难杜绝。只是对于神州来说,难免要为他人做嫁衣了。
我们可以算这么这么一笔账:不到3万辆车,日均订单10多万,亏损达37亿,相当于每单至少亏损80元人民币。恐怕这个性价比,很难让投资人满意。从另一方面说,市场前几名日订单都达到百万级,一般来说这种市场很难再出大公司了,投资人望而却步也非常正常。
路透社是这么分析的:“(神州专车)其业绩逊于预期,特别是2015年第四季度由于滴滴、易到势头迅猛,神州的短中途订单下降,车辆使用率也下滑到60%,收入减速。”
神州专车甚至拖累了母公司的市值,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过去半年神州租车股价下滑了36%。
神州专车的窘境其实是在让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共享经济大行其道时,重资产模式行不行得通?或者说,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重”。
另外,O2O的成批死亡也在强调“无谓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么看,别说阿里,换成谁都要考虑要不要撤资。何况,阿里还是滴滴出行的大股东之一,当然很清楚看到两家公司真实的数据差距。恐怕达到滴滴的规模,之前给投资人希望的47亿元(财报上总花费)是肯定不够的。撤资是保证资金不打水漂的唯一选择。
至于云锋基金,云锋基金主席虞锋在2014年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就已经说过,马云不会进入决定投资目标的投资委员会,同时马云从云锋基金获得的收益将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所以,尽管马云是云锋基金的创始人之一,但是阿里或马云通过云锋基金对神州专车投资或代持股份的说法可信度是很低的。
或许,陆正耀自己心里也清楚,即使神州专车真的获得30亿的投资,也就够买1.5万辆车而已。对于迫切需要扩大规模并盈利的神州专车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