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熔断”推出背后的博弈:跌超7%高层不可接受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年的股灾简直是噩梦一般。千股跌停、暴跌8%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如此惨痛的教训之后,从监管层到市场各方反思不断,改革方案也是五花八门。今天,股灾对于中国股市交易制度的第一个重大影响终于出炉。

12月4号,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根据制度规定,熔断制度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进行双向熔断。当沪深300标的涨跌达到5%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时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如若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的,暂停交易至收市。

毫无疑问,熔断有其积极意义,成熟市场上也能找到参照对象比如美国韩国,但是在保留个股涨跌幅的情况下同时实施熔断,市场上的质疑之声也并不低,至少在他们看来是意义不大的。弥达斯恰巧认识一位朋友,对于熔断出台的过程有所了解,我们就跟他深度的聊了一下,真假未知,权当八卦。

熔断是高层定下来的事儿。今年股灾期间,上证指数连续数次出现跌幅超过7%的情况,尤其是6.26的7.40%,7.27的8.48%,8.24的8.29%,8.25的7.63%,历史罕见。惊动了国务院最高层,证监会领导天天连夜汇报情况,商议对策。据说形成一个共识是再也不能出现7%以上的跌幅了,这个是绝不可接受的底线。

沪深两所只负责执行。对于熔断制度,其实市场早有提议,相关部门也有专门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在已经有个股涨跌幅的情况下,熔断的实际效果有限,既有积极意义,也可能加剧市场恐慌。所以几个交易所最初的想法是犹豫的,任务下来之后也提出了和现在颁布的正式制度完全不同的建议,但是然并卵。高层已经定下来的战略,作为下属部门的交易所也只有执行的份儿,无非是如何细化,保证技术上可行而已。

为何是两级阈值双向熔断。设置5%和7%两级阈值并不难理解,主要是提高市场风险可控性,保留交易所最后时刻“拉闸拔线”的权利,国外有例可循。至于为何是双向熔断,既没有学老大哥美国,也没有学本次的模板韩国那样只是向下熔断,则颇有中国特色,领导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还是要讲究个平衡、辩证。这也是高层之前定了的思路。

其他还有。。。。

不能再说了,风险还是得控制一下,你懂得。弥达斯和这位老大哥各种套话,选择性的爆了点猛料出来,希望能小小的满足一下广大粉丝们的期待。

聊完八卦,下面来点干货。

按照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的说法,监管机构这次在有个股涨跌幅的基础上设置熔断机制,主要依据是韩国也具有类似的机制。我们就一张图介绍一下韩国的概况,通过对比,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A股的熔断机制。

韩国市场从今年6月15日其将涨跌幅限制从15%放宽到30%,并设置8%、15%和20%三级阈值,但是只有向下熔断,熔断市场为KOSPI市场和KOSDAQ市场,参考价格为KOSPI指数、KOSDAQ指数。从实施情况来看,韩国市场从1998年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后,至今也仅触发过三次。

所以事实上在国外成熟市场,熔断机制虽然常设,但是真正实施的机会并不多。弥达斯也对我国最近十年的市场数据进行了一个回归,按照5%和7%两档阈值来计算,统计数据发现5%的上下阈值经常被触发,而7%则并不常有,当然排除今年这种相当极端的情况。

表一:2005年以来沪深300指数触发熔断的统计

表一:2005年以来沪深300指数触发熔断的统计

表二:2005年以来分年度沪深300指数触发熔断的统计

表二:2005年以来分年度沪深300指数触发熔断的统计

上表可以发现,若选用7%作为熔断标准,则熔断主要发生在股市有大幅波动的行情下,比如07年6次下跌熔断,08年7次上涨熔断、6次下跌熔断,15年至今3次上涨熔断、六次下跌熔断。

总而言之,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环境因素,要根本解决不可能就依靠熔断机制这一个“法宝”,但也不能就因此而否认熔断机制的合理作用,比如应对突发情况、缓和市场情绪,有效改善交易氛围。而且证监会今天也说了,熔断机制也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还是有理由期待一下更为市场化的措施的,比如T+0,比如放开个股涨跌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