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伟:互联网+创新需要监管体系与时俱进
由新浪广东承办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今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出席并发表演讲。曹国伟指出,互联网+对政务、金融、制造业等传统领域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互联网+创新也需要监管体系与时俱进。
曹国伟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领域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政务提升政务服务覆盖范围和便捷性,通过大数据优化交通、规划等政务系统;互联网+金融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渠道,提升银行服务效率;互联网+制造业优化企业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制造方式的全面转型。
“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和创新,但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和政府的理解和包容。”曹国伟表示,互联网+在深刻改变社会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创新会对现有模式带来冲击,也会挑战现有法律和监管体系,需要监管体系的与时俱进。
以下为曹国伟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今年对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年。在三月份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政策的激励感召下,中国出现一股利用互联网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有二十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7 亿,其中6亿用户通过手机上网。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者一个行业,而是和水电煤一样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记得16年前,中国举行过一次网络生存测试,在一间只能通过互联网和外界联系的屋子里,12位志愿者要度过3天。当时看来这是很大的挑战,现在不要说3天,可能3个月都不是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链接人与信息, 到后来的链接人与人,人与商品,到现在的链接人与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人们的各种需求几乎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满足。而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物联网的发展,一个链接一切,数据驱动的时代正在到来。如果说过去的二十年,互联网属于互联网企业,那么我认为,未来的二十年互联网属于传统企业,属于全社会各个行业。传统企业将利用互联网提升效率,并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裂变,重构和创新,乃至于新的业态。这种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这个时代巨大的机遇。
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融合从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开始。比如说,新浪把 传统媒体的内容聚合到了网络上创造了门户网站, 携程把传统的酒店机票服务搬到了网上打造了网络订房平台,亚马逊开始的时候卖的是传统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再比如说,中国的银行都建立了网上银行。这类早期的融合仅仅是把互联网变成了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新渠道或新的服务平台,没有产生产品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更多地把这类融合看成是传统加互联网,是一种物理变化,但是,仅仅是这种“+互联网”,就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成功在全球。
而互联网+则是一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化学变化。 在融合的过程中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当人人都可以发表内容传播内容时代到来的时候,微博和微信成为了真正的新媒体,当蚂蚁金融,众安保险和微众银行等等在基于互联网创造和销售创新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和小贷产品时,我们才看到真正的互联网加金融。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我们发现各行各业互联网+的创新步伐正在大大加快,而其中颠覆性的创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这里面竞争最激烈也是最有活力的领域便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市场。比如说,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的是,滴滴正在通过滴滴打车,专车,顺风车等服务改变我们出行的方式,据说他们还要推出滴滴打人。而这一模式也催生了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提升资源匹配效率的新服务。再比如,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糯米对餐饮业的改变,饿了吗对外卖业务的改变,猫眼电影,淘宝电影对电影发行和售票的改变。其实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所谓的 O2 O 服务无不是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而其中许多是有地理位置的真实用户的实时信息,是服务的供应和需求的信息高度对称,从而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这不但有利消费者,也会减少整个社会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2014 年中国 O2O市场达到了2400 亿,未来五年将有机会达到万亿规模,相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将是一个各家必争的红海。
当然,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媒体,金融和生活服务,它改变的是传统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医疗,制造,也包括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
今年我出差到全国各地,明显感到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而我们的东道主广东更是如此。首先在政策层面,广东对发展“互联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今年7月《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获得通过,明确提出用5年将广东建设成全国互联网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网络民生应用服务示范区、网络创业创新集聚地、国际互联网信息汇聚枢纽,推进互联网在政务服务、先进制造、现代金融等领域的运用。同时,在很多领域也有相当多的扶持计划,比如代表未来国家竞争战略的机器人(59.950, -2.09, -3.37%)产业,现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顺德等地方,都已经相继出台了机器人产业的一些扶持政策,例如深圳,去年设立了持续性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下面我就结合广东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及我们对互联网+的一些理解,进一步阐述一下我对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一、互联网+政务
首先是互联网+政务。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系统,是我们每个城市的骨骼和血脉。一个城市的活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效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务和智慧城市也因此被明确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效果,对于提升我们的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政务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政府公共服务从点,变成面,从老百姓(50.45, 0.00, 0.00%)上门办理业务排队办理服务,变成在互联网上轻轻一点即可完成,今年微博和阿里巴巴启动了“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目前已经在80多个城市推进,简单讲,就是把原来的政府信息、服务和大数据搬到手机上来,例如路况信息,水电费缴费,车辆违章查询缴费,车牌摇号等等,这样将政府线下的服务资源得以释放,也提升了政务服务覆盖的范围和便捷性。
同时,我们也看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来优化我们的政务系统,也是一个产生化学反应提升城市服务效率的探索方向,例如微博与高德合作,通过用户的常在位置和行车轨迹,在不依赖任何硬件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实时绘制出一个城市各个道路的同行状况,帮助交通部门进行实时决策,而在此之前,政府是通过埋设电子线圈和摄像头来进行实时路况统计的,一是费用巨大,同时也只能覆盖有限的主干道,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完成类似的工作,投入大大减少的同时路况覆盖到了90%的支干道;更为神奇的是,当我们将互联网各种大数据综合计算,甚至可以帮助政府进行路网规划,以前我们城市路网规划,经常是堵了就修,修了更堵,但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主支道路人流和拥堵情况,以及人口居住地和目的地,我们可以更加科学的判断,新建道路如何规划,才能形成分流效果最优,提升城市建设的效率。
所以说,智慧城市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能力,来改造和解决公众服务体验,目前微博上认证的10多万政务账号是我们未来与各个城市合作的基础,当他们连接起每月2亿的微博活跃用户,移动政务模式可以拓展出无限空间
二、互联网+金融
提起互联网+金融,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余额宝。至今年6月底,余额宝用户数2.5亿,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在使用余额宝。余额宝之所以一出来就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它打破了原来老百姓金融理财的观念,改变了原来大家存款到银行,获得较低利息,或者传统购买基金理财的路径,不仅能保持更好的高收益,还能随时支取,随时结账,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理财”产品。同时期,不少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类似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引发了一场“金融启蒙运动”。
究其根本,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核心还是以互联网形式重新改造了基金服务体验,公众不用跑到银行,而是把资金存入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获得了便捷的体验和更好的收益,中小企业获得了更低的融资渠道。
今年我们看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微众、网商银行也陆续开业,这些新形式的银行无一例外的瞄准了个人小额贷款,为什么?因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这些互联网银行可以更全面、准确的对用户的收入、信用等情况进行描述,在此之前,传统的银行对用户进行信用和还款能力评估,基本都是基于一些固定资产例如房产、汽车、用户收入进行信用评估,但是我们看电影上说“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么”,一个人住别墅开豪车,但是消费还款能力不一定强,但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他们的社交网络,互联网公司会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甚至可以动态的调整给这个用户的信用授权和贷款利息,我们今年就会尝试对微博上的一些影响力大,信用良好的用户,直接推出金融信用服务。
而在资金需求的一端,传统金融体系的业务模式很难覆盖到数量众多的长尾小微企业,这并非金融体系不重视,因为从国家层面,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只有扶植小微企业,才能带动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而是传统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服务体系成本太高,而这恰恰是互联网行业所擅长的领域,比如网商银行,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几百万金牌卖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订单来获得个性化的贷款服务。
因此,我们看到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能力,对用户和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行更个性化的评估和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
三、互联网+制造业:拥抱工业4.0时代
最后,我们谈一下互联网+制造业,这个领域之前与互联网感觉相隔很远,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芯片的不断优化,传统的制造业正在通过互联网快速升级,我们关注到,2013年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随后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我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制造业”。我们认为,实现“互联网+制造业”需要以互联为基础,大数据为核心,实现制造方式的全面转型。
首先我们迎来的,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首先将步入一个万物相连的新时代,10年内中国将有百亿台智能硬件连接互联网,它们将变得互联化、智能化,并且与手机和社交网络紧密的相连,这些硬件将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传送给我们的企业,随着这些数据的不断产生,我们制造业终究会迎来一个“智能生产”的时代,将基于智能硬件、互联网、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流,通过分析用于指导我们的制造业转向智能生产,我们的企业通过对这些回传数据,以及生产线和产业链的数据分析,实现制造方式从大规模到定制化、优化供应链,提升企业现金流的全面转型。
例如在美国亚马逊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针对智能净水器厂家,亚马逊的云服务通过动态收集用户家中净化器滤芯的使用寿命,提前2个月通知厂家,厂家基于这样的数据按需生产,生产后厂家通过亚马逊直送用户,完成支付。这样的智能生产体系将大大提升制造业的供应链和生产效率。
而互联网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更多的要拥抱制造业,发挥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我们看到不少广东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了创新实践。美的与阿里巴巴共建物联网智慧系统,基于阿里的云计算服务和技术支持进行产品规划和设计,提供全系列智能家电。南沙的美的空调样板工厂也出现了“无人车间”,实现了生产机器人与物流机器人的有机结合。抓住互联网+制造业的契机,对于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跨越到制造业强国有重要意义。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互联网+的大幕已经拉开,它将深刻影响我们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它蕴育着巨大的机会,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和创新,但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和政府的理解和包容。一般来讲,真正的产品和模式创新一定会冲击现有的模式,一定会对既得利益者产生影响,也常常会挑战现有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美国的UBER 还是中国的滴滴经常会被各地的相关部门约谈,也看到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日趋清晰和严格。短期内这种磨合和矛盾甚至于冲突将无法避免。但从长远讲,我们虽然无法预测每个企业的未来,但我们相信代表高效率,低成本和个性化的创新模式终将成为主流,因为它们代表了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如果我们说创新是未来核心的竞争力,那么这样的创新需要理解,需要支持,需要包容,也需要监管体系的与时俱进。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都站在变革的门槛上,创新和融合尤为重要。新浪将坚持创新服务的互联网精神,以持续开放的态度,与广东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企业推进深度合作,探索“互联网+”时代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再次感谢广东省委、省政府给新浪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共同谱写“互联网+”时代“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