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柳青:和程维是一对“绝配” 没有失败过的人
14年6月的一个晚上,北京上地的一家小餐馆里,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柳青和滴滴创始人程维一起用餐。这次是柳青第三次代表高盛,想要投资这家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明星公司,却依然失败了。
席间,柳青佯带愠怒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不让我投,我就给你打工吧!”
让她意外的是,对这句玩笑话程维接招了,并开始和她认真讨论此事。
“到今天偶尔还会有不太真实的感觉,我从没想过自己人生当中如此重大的一个决定是这样拉开帷幕的。”柳青笑着回忆。
对她来说,这将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跳槽——从2002年哈佛毕业后,她就加入了高盛,为之效力了12年。
当程维把“想挖柳青”的决定告诉董事会成员时,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和A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都大跌眼镜。“程维是个不给自己设限的CEO,我也一直告诉他,要持续找更牛的人加入滴滴,”王刚表示,“但敢挖柳青还是超过我的想象。”
此时柳青已是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这意味着她已经升到了投行金字塔塔尖,年薪超过千万。出身名门的她,父亲是中国IT教父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上世纪80年代,他和中国科学院里一群物质匮乏的知识分子一起创业,开辟了中国的PC时代。
柳青加入创业公司的决定遭遇了阻力:家人对此心情矛盾,出于理性和尊重的支持与出于情感的心疼兼而有之;高盛高层更是轮番挽留这名干将。为了避开干扰,程维在柳青正式加入之前,为她安排了一次和六名高管一起自驾的西藏之行。出于对高盛的不舍,在高原上,柳青大哭一场后,给团队的每位成员分别写了封长信,作为对12年投行生涯最后的告别。
当时柳青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挑战。她的父亲此前曾多次对她表示,尽管做投资可以遇到不少企业家,但是两相比较,经营企业是最好玩的。更早之前,柳青的理想其实是成为一名程序员,受到比尔· 盖茨1996年出版的《未来之路》影响,1996年,柳青考入北京大学,选择攻读计算机系,毕业后她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攻读这一专业。
闯入投资领域的缘由,是就读哈佛期间的一次暑期实习。2001年,在高盛香港两个月的经历让她改变职业航向,对加入投行心生向往:“投行让你迅速了解商业社会是怎么运作的,你有机会接触大量企业,去琢磨企业家身上的特质,去判断企业业务模式的特点,去研究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成功、失败。”
“现在回想起来,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是收到高盛Offer的时候。”她大笑着回忆。柳青毕业的2002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高盛录取新员工名额从30名缩减到6名,名校生间竞争惨烈。在经历了十八轮面试,在最后一轮时甚至高歌了一曲“my heart will go on”后,她正式入职,成为了高盛亚洲区最底层的分析师。
在高盛的经历被柳青认为是一个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她形容自己天生腼腆、不自信,开会时仍和学生时代一样,喜欢躲在会议室的角落里,直到上司告诉她:你需要学会站出来,不要指望会有人为你说话。经历了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的炼狱后,柳青逐步站稳脚跟,并步步晋升。高盛亚洲区前执行董事、滴滴战略部总监Stephen Zhu曾和柳青在高盛共事4年,他表示:“柳青是高盛文化的传承者,对于所有事情都要求极致。在业务上她很激进,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团队的要求也很高。”
12年后,柳青已经到了收获期。她成为了这家百年投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而她和团队的默契已经到了“开电话会议都不用说什么,只要在方向上把把关”的程度。她带领团队主要考察医疗、健康、消费、金融服务等受内需和消费拉动的产业,期间曾操盘对爱康国宾集团的1亿美元投资。
变化发生在移动互联网和交通行业产生碰撞之后。如同柳传志创立的联想用一间平房和20万元成为PC巨头一样,2012年,滴滴用80万元起步,聚齐了阿里的人、百度的技术、腾讯的钱之后,这一打车软件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备受风投机构追捧。和滴滴几乎同时在杭州成立的快的打车,获得了阿里的战略投资,成为了滴滴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
朱啸虎说:“柳青最开始希望撮合滴滴和快的合并,因为她和腾讯、阿里双方关系都很紧密,如果能够撮合成功,她可以代表高盛以一个很好的价格投进来。滴滴和快的在2013年的第一次合并谈判,就是由柳青主导的。”
柳青召集了两家公司包括程维、王刚、吕传伟等人在内的关键人在杭州机场举行谈判,因为两家公司正在市场上进行激烈竞争,信任基础薄弱,对股权比例等问题也达不到共识,合并暂时搁浅。
此后,滴滴和快的之间的补贴大战被引发。2014年5月,在双方缠斗之时,柳青做出了出任滴滴COO的决定。“柳青是国际著名投行的高层,行走在云端;滴滴是个草根创业公司,干的是和司机、乘客打交道的苦活累活,未来也有极大不确定性。她愿意赌进来,出乎所有人意料。”朱啸虎这样表示。
这个消息同样给了高盛团队极大的触动。“从投行到创业公司的人不在少数,柳青的特殊之处是她的职位是最高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Stephen透露柳青在高盛期间一直对出行行业感兴趣,加入滴滴是因为“找到人生的召唤”。
柳青把她的这个选择形容为“一切归零”。为了这个选择,她花了大量时间调研,程维形容为“做的背景调查超过任何投资机构”。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在接受采访时形容,“如同热恋一般,每天超过16个小时和程维交流”。
在接受《福布斯》专访时,柳青则将甘愿降薪加入滴滴的原因,归纳为当时看到了一家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价值巨大的企业,此外滴滴团队对她有着强大吸引力。“和一个从骨子里散发着变化荷尔蒙的年轻团队一起成长,是一件绝对值得珍惜的事情。”柳青说。
滴滴CEO程维则是另一个吸引柳青的因素。“程维是一个极有远见、抱负和魄力,又愿意为梦想付出的人。他脚踏实地又目标高远,当时非常打动我,”柳青称,“我和程维是最好的朋友,惺惺相惜。在这一代年轻企业家里,程维在格局、心胸、眼光、能力等方面都是上上乘。”
朱啸虎回忆柳青其时最忧虑和担心的事情是自己能否融入团队、能否达到投资人的期待。现在,她的工作广受认可和赞赏。投资人认为:“她一切都做得非常好,完美。我不敢想象滴滴没有柳青,今天是什么样子。”
在当时,这个从未失败过的人,加入滴滴后仍经受了极大压力。要如何从崇尚精英文化的投资银行,进入接地气的O2O创业企业,柳青一度陷入内心认知上的焦灼和迷茫。Stephen称柳青从高盛人身边消失了半年,毫无音讯,而此时的她正努力适应加入滴滴后的自由落体,消除自己的投行气质和可能带来的戒惧感。出差时,她从头等舱降到经济舱,住宿从奢华的四季酒店降到汉庭连锁酒店,就连奢侈品牌的皮包也被她小心藏起来。
仅是表层的转变远远不够。在滴滴每个月召集公司管理人员为期三天的会议上,会进行业务的报告和评断。柳青目睹一名同事在连续拿到两次业务“烂桔子奖”后获得“金桔子奖”的心路历程,也由此感受滴滴的公司文化:坦诚沟通说真话,简单直接。这是柳青参与创业企业以后学到的第一课。
尽管是计算机科班出身,柳青并不是典型的科技界人。“对养牛比对互联网更熟悉”,在2015 年全球女性创业大会上,她这样说。潜意识里面害怕失败的心态,让柳青一开始用力过猛:她彻夜不眠,回复所有的微信、电邮,尽量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一开始进公司,太容易四处刷存在感,但其实有些事情未必是公司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也未必是你应该把自己累得半死的事情,”在一次和作家冯唐的对话中,柳青说道,“这个阶段很容易为了忙而忙,程维这时候给了我许多心理辅导。”
程维教柳青每天早上先列出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克服做事的冲动,以寻找工作的节奏感。此外滴滴有着每过一两月高管们在一起聚会的传统,讨论公司当下最重要的十件事是什么、每个人如何行动,这也帮助柳青很快通盘把控了公司最重要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