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投共享巴士“接我” 阿里埋下“双保险”
在滴滴快的已经进入的共享巴士市场,作为滴滴快的投资方之一的阿里巴巴投资了另一家做垂直共享巴士的创业公司。
9月9日,接我科技宣布获得阿里巴巴投资的Pre-A轮融资,但具体的投资金额并没有对外公布。
对于阿里巴巴在快的之后再度投资移动出行市场,接我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辉表示:“阿里巴巴决定再度投资这一市场,或许更多是出于资本考虑,而我们比较在乎的是阿里带来的技术资源支撑和数据资源。”
公开信息显示,接我科技的共享巴士业务现在主要有连接工作聚集区和住宅聚集区的上下班“通勤车”以及地铁站5公里内的“摆渡车”。
今年7月,滴滴快的已把试运行了3个多月的巴士业务滴滴巴士推到公众面前。这个2015年4月13日开始试运行的项目此前一直被叫做“直达班车”,直到7月16日才将全部业务转移到“滴滴巴士”公众号。在车辆方面,滴滴巴士主要与旅游公司和租赁企业合作,结合线下闲置大巴资源进行数据匹配,搭建平台完成用户找车需求。
刘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接我目前在北京的巴士线路和滴滴巴士有将近30%的重合率。
“在(与滴滴巴士)重合的线路,要不拼价格,要不拼服务,要不拼用户获取成本,特别是在滴滴搞低价的线路。”在刘辉看来,这个市场不是能用烧钱烧出来的,必须要真正找到自己的用户群。“滴滴目标是做出最大规模的上下班巴士市场覆盖,而我们是要把每一个大巴的商业可能性都发掘完。”
有统计数据显示,商务专车的日出行需求量为150万~250万,出租车的日出行需求量为3000万~5000万,拼车则为1000万~2000万,公交车日需求量最庞大为2.2亿。
对此,有业内预计,定制大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但相比单纯车票的收入,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上座率提高、客流量增大,车载广告、车上售货、客户端衍生服务等都可以成为盈利点。
“现在坐公交车的人,至少有30%的人愿意走下来坐到共享巴士上。”刘辉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