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300人!一直标榜重度垂直的就医160还重得起来吗?移动医疗是时候反思了
移动医疗从去年开始爆发,有的企业一年融资3次,在这个行业里面一点也不新奇,是不折不扣的资本宠儿,就算在资本寒冬期也一样。但是,近日出现的这则新闻对整个行业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8月2日,行业自媒体《医疗焦点》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移动医疗平台“就医160”正准备裁员300人。据离职员工证实,其创新事业线已撤消,相关员工已全部离开。
对于此次裁员,“就医160”在给每日经济新闻的官方回应中这样表示:随着公司业务重点转移,公司计划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以团队和个人的业绩为依据,实施末位淘汰制,需要优化的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业内怎么说?
在移动医疗领域,“就医160”属于第一阵营的企业。因为在融资方面一直有推进,其裁员消息传出后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惊讶。
虎嗅研究医疗行业的小伙伴看到后,评价道,“裁员是正常行为。上市融资后,没有盲目扩张,一看收入没跟上,果断裁员,快速收缩,这是南方人的精明。”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与虎嗅小伙伴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就医160”创新事业线撤销一事属实,裁员理解起来也就不困难。“对于目标市场布局已经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业绩增长需求带来的投资人对利润的增长显然是这次裁撤人员的主因,在供给端资源达到一定的基数后,维持现有的资源远不需要拓展市场过程中构建的庞大的销售队伍。”
但因为就医160相关负责人并未回应后续的业务重点,业内也有说法指出裁员或是和“有些差钱”相关。
在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我们了解到,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指出,以裁员作为组织架构优化的手段其实并不少见,然而其此次裁员的意义不止于此,反映出移动医疗行业业务创新和盈利模式突破的瓶颈逐渐显现出来,企业在亏损的前提下,提前进入了资本寒冬的“警戒”状态。
深圳商报文章也写道,尽管公众很需要网上挂号服务,但是,不管是医院、医生,还是患者,似乎并不愿意在挂号网站上产生更多的联系,结果,网站圈到了客户,产生了流量,但圈到的人头很难实现人头价值变现,更不可能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价值爆发。
“就医160的裁员是在优化成本结构,提高利润。”资深医药营销人士、移动医疗分析师刘谦说,“目前就医160遭遇了成本压力,根据财报信息,应该是收入增长没有跟上推广等费用。”
2015年公司年报显示,宁远科技年度销售费用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大幅增长,主要支出是公司品牌推广的费用,以及地面推广人员的增加。另外,就医160快速扩张平台,销售人员数量增长,相关成本也大幅提升。扩张期成本的提升,带来了利润压力,也对就医160未来的规划带来了压力。
就医160是怎么做移动医疗的?
作为移动医疗第一股“就医160”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就是通过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带来流量,然后实现流量套现,以及通过大数据做一个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平台,最终打造一个网上医院。2015年12月底成功登陆新三板,股票名称为宁远科技(834750)。
罗宁政曾说就医160是一家重度垂直的公司,主要表现:1.团队。目前,就医 160 的总团队人数超过 500 人。其中,地面团队300余人,包括服务于医院的工程师、实施人员、地推人员等;线上团队200多人。2.产品,拥有完整的产品线。除了医生端和患者端,还有医院端。给医院端提供排班、挂号支付、院内产品。3.服务,除了挂号业务,打造全流程的服务。从诊前的挂号、导诊、分诊,到诊中的支付缴费、排队叫号、检查报告推送、以及住院服务,再到院后的随访管理、评价反馈等。
只做IT服务,不做医疗服务,是罗宁政对就医160的定位。我们不会做诊所、互联网医院,而是用IT的方式做更高效和可用的平台,注重的是高效本身。相当于做了一个商场,许多人过来开商户,我们收佣金,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能做好这件事就很不简单了。”
不知道裁员之后的就医160还能不能成为一家重度垂直的公司,毕竟就其表现的第一点来讲,就不算重了。
做的咋样,2年已亏损近亿元?
在登录新三板前,公司已经进行过两轮融资,最近的一次在去年5月,“就医160”宣布获得基石资本与光信资本合投的1.3亿元B轮融资,彼时其估值已经达到1亿美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2016年4月18日,“就医160”公布了登录新三板后的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371.98万元,同比增长了71.87%。其中,来自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的营业收入为796.88万元,占比33.60%;来自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的营业收入为1575.10万元,占比66.40%。不过,其净利润状况并不理想,2015年,这一数值为-7141.04万元,在2014年及2013年,分别亏损1744.34万元、601.23万元。以此计算,“就医160”2013年至2015年已经亏损近亿元。
“就医160”在2015年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正处在一个高速成长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辟医院、医生服务市场,同时不断升级公司的平台产品,保持技术及运营领先优势。“2015年及2014年分别吸收投资1.3亿元及2550万元。”
不过,对于年报所披露的亏损状态,“就医160”首席执行官罗宁政彼时表示,虽然公司亏损,但现金流非常充裕,公司还正在稳步推进C轮融资。且在今年7月的一次行业会议上,罗宁政更是预计公司今年收入将超过1亿元,是2015年的5倍。
此外,在财新网的一篇报道中,就医160透露,“公司上半年超额完成用户资源和医院规模布局,并已经在营收上达到了预期成效,就医160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公司今年首轮定增已经公告,具体情况可查阅公司在新三板的公告。”
据7月22日的公告显示,就医160已经获得嘉兴鹏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市嘉诚富通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深圳市启赋嘉融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企业共计约7400万元的认购总额。
移动医疗的风口也到期了?
2015年后半年开始,资本收紧,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倒了一大批,被业内称为“资本寒冬”。而这其中,有两大领域被认为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是2B,另一个就是移动医疗。此次就医160大举裁员,虽然业内评价褒贬不一,但也足以令众人重新审视这一领域。
首先,在过去,医疗是非常传统的行业,痛点非常多,谈到改变,却令人望而生畏,因为涉及到一些列的政策与监管制度的限制。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也开了这个先河,将互联网的触角伸向医疗,一些企业做的风生水起。
然而,纵观近几年的医疗的开放政策,大多处于半开放状态,拿前几日天猫医药馆等第三方平台暂停业务的事情来说,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至今仍未落地,也只是通过批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的形式,让第三方送药平台试运营,而试运营时间到期,面临的则是停业的危机,啥时候重新运营,尚未有通知。
年初,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明令严禁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一大批医疗企业躺枪。此外,3月份,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卫计委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与商业公司的合作,一经发现将依规依纪处理。 足以见得,国家对于挂号已经存了整顿的心。
其次,就医160准确来讲,并不是一家医疗机构,只是一家通过技术手段,帮患者解决排队看病、缴费、排队等外围问题,并没有涉及医疗本身,这也是他们的发展定位。而这一定位,与国内许多医疗企业的业务有着明显的重叠性,竞争严峻,典型的企业就有腾讯的微医集团,如何应对竞争?
最后,都说移动医疗是风口,许多创业者扎堆移动医疗。做挂号、做手术、做康复、卖硬件、卖药等等,许多细分领域更是仗着自己有融资,拼命烧钱抢客户,抢流量,到最后,如何变现?真正开始收费之后,如何保证用户的更少的流失?恐怕这些都没有认真去想就开始做,当没了资本的支撑,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