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吹破的牛皮:飞豹无人机自导自演融资戏码
夸大虚报 融资 金额,正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并在外界不痛不痒的批评声中愈演愈烈。近日,运动无人机公司FLYPRO飞豹向媒体释放消息称,FLYPRO 飞豹无人机 已获得1.5亿人民币B轮融资,资方来自深创投。但经确认,深创投表示消息并不属实,否认投资了飞豹。
一位无人机业内人士对飞豹的说法很无语,“他们的产品都还没量产,就说接到10万订单;term sheet都没签,就说对方投资了1.5亿。”据他描述,深创投甚至都没有对飞豹无人机项目进行立项。
行业内公开的“潜规则”
作为业内已经公开的秘密,创业者除了借助媒体故意散步莫须有的融资信息或并购信息造势,最常见的招数还有将融资额乘以3、乘以4、乘以5报出,将人民币报成美元,或者将估值说成融资额,或者采用比较模糊的报数方法,比如,将1000万人民币的融资额报成数千万人民币,将百万美金说成千万美金。
窝窝团招股书戳破曾吹过的牛皮,虚报融资额近4倍大概是互联网圈内人尽皆知的事情,最终结果是虚假融资被揭穿,不仅上市搁浅,还面临大规模裁员后的期权纠纷。
O2O教育平台跟谁学,曾以“天价A轮融资,赶超小米”架势杀进资本市场,当时放出的新闻是融资额为5000万美金。紧接着,跟谁学的运营状况及融资实情就遭到质疑,两张聊天记录的截屏在投资圈内流传。
另外,在去年8月,公众号铅笔道曾整理出京东、陌陌、久邦数码、奇虎360和唯品会等14家企业在创业时期的融资造假数据,这也加大了行业对创业“造假”现象的不安。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优秀投资者、创业者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改造着各行各业,但这些精英们,却在同一个简单的谎言面前无能为力。
投资方放纵融资水分 政策缺乏有效监管
这两三年随着投资和创业热潮的兴起,在各方作用下,虚报融资已经成长为积重难返的“怪物”,挟持了整个行业,圈内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成为了“不穿衣服的国王”。
80%以上的投资机构在投了新项目后,会希望存在部分融资水分,一方面有利公司加大知名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轮融资时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对创业公司融资虚报现象三缄其口。
此外,融资造假成为普遍现象的政策漏洞在于,创业融资披露缺乏有效监管。媒体难以对融资额度、销售业绩进行核实,国家对创业企业的信息披露也没有规定。
其实从以上这些公司的做法中便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目的在于吸引投资机构和业界的注意,给竞争对手压力,增加曝光量,提高估值,引起市场的尖叫。对创业者而言,报一个比较高的数字,对竞争对象来说,如果对外报的投资额比较少,就会被认为实力不够。投资方虽然知道实际投资金额,但是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即便引发质疑和争议也无关紧要,说不定还能给媒体宣传提供爆料点,从而进行借势营销。如今,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那些融资和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成为首先被挤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