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内容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唯有偏执狂和极致主义者才能生存
两年以来, 吴晓波 频道的成长站在了两个大的风口上,一是 内容创业 ,一是中产崛起。它们正在重构中国商业文化的利基和逻辑, 自媒体 只是其中一股小小、但却非常耀眼的力量。我看到,内容创业的时代真的到来了!
有时候,我常常想起安藤忠雄在他的书里描写过的一个情景。
1980年,年轻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在东京街头遇到一位前辈,安藤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前辈说,“你要加倍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冲。不要回头。如此一来,你将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东西。”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和我的巴九灵小伙伴们就是这么干的。新世界是一条恶龙,你骑上去了,就别指望还有下来的机会,你必须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冲。
然后,你会发现速度本身会构成一种新的力量,如达·芬奇在笔记中所描述的,“ 力在强烈的运动中产生,力越大,消耗得越快,猛烈地排除一切障碍。 ”
然后,我真的看到了一些原本看不到的东西。
我看到,新世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混沌,它只是在失控中重构,以新的价值链接方式聚合。吴晓波频道是一个典型的财经内容供应者,过去的两年里,我写作了两百篇专栏,录制了一百多集视频,巴九灵同学创作了更多的、轻松得多的内容,它们构成了公号的核心能力。目前的168万订阅户都是被内容吸引而来的,他们的留存或离去,都与内容有关;
我看到,内容创业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在这里,要么专业至上,要么形式惊艳,唯有偏执狂和极致主义者才能生存;
我看到,自媒体内容既与专业有关,更需要一种态度,没有立场和价值观的聚集是乌合之众。我们是全国的数百万自媒体里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反屌丝”主张的,它让我们饱受争议,却也寻到了一块窄小的安身立命之地;
我看到,在自媒体的生态里,内容替代流量分发,开始产生传播增值效应,文本在非线性的传播过程中,自动产生流量,而流量本身又可以通过电商的方式变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互动让渠道彻底的扁平化,优质内容的价值被放大,从而具备了自我爆发的能力;
我看到,中产阶层的崛起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面对这个新兴的理性市场,讨好没有必要,迎合自寻死路,坚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可能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活着的办法”;
我看到,自媒体让大众失去意义,小众成为新的流行文化,社交中心被不断细分,因而呈现为去中心化,所谓的“消费者主权”,在这样的环境中才是真实的;
我看到,工匠精神已经回归,它与互联网思维互为刺激,构成为一种全新的时代气质和新物种,好内容、好产品、好形式决定一个自媒体的生死,在这个意义上,产品经理将统治世界;
我看到,人格化、非标品将替代传统的标准化制造,成为后市场经济时代的主流能力,人是有温度的、有缺陷的、有情绪的,因此它是可以被感知和亲近的,在人的面前,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
我看到,人大于一切的组织,几乎所有的创新俱来自于草根和边缘,大型企业机构的创新反应能力丧失殆尽,或者说,人真正地成为了一切资源配置的核心,自媒体创业就是一场个人主义的狂欢;
我看到,小而美的创新能够爆发出令人窒息的穿透力,你只要敢于把自己搓成一根针,就有机会去捅破某一片混沌的天;
我看到,自媒体是产生优质社群的最佳模式。吴晓波频道现有81个城市书友会,2015年举办了2000多场次的线下活动,人因价值认同而互相找到,细分化的圈层将再造信任关系和社交氛围;
我看到,共享与求援是自媒体社群的新特征,这个世界上总有几个人可以帮助你实现梦想,它也许是在咖啡馆里设一个书架,也许是众筹翻译出版新的《国富论》,链接其实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只要有好奇心和一个温暖的理由;
我看到,小步快跑、试错迭代,这一互联网逻辑是所有自媒体进步的一贯路径,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犯下了许多的错误,也有过无数次的沮丧,不过,大数据分析和百万订户教会了我们更多,我们必须跑得更快和更坚决一点,新的东西自己就会冒出来;
我看到,没有一家自媒体的成功是可以被全面复制的,不会有第二家罗辑思维,不会有第二个papi酱,也不会有另外一个吴晓波频道。试验性是最稀缺的能力,敢于试验以及持续试验,决定了一家自媒体的存在价值。
两年以来,吴晓波频道的成长站在了两个大的风口上,一是内容创业,一是中产崛起。它们正在重构中国商业文化的利基和逻辑,自媒体只是其中一股小小、但却非常耀眼的力量。
两年以来,我和我的很多旧世界的朋友一起来到了新世界,我们面对莫测,心怀恐惧,视之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我们发现,互联网带来的工具革命,既让很多原有的能力丧失,同时也让另一些能力被放大,专业、勤勉和敢于破坏的勇气,是新旧世界的普世规则。
一个人在不同的高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你先看见草地,接着看见山丘,然后看见山丘后的河流,再飞高,远方的高山背后,可能是沙漠或大海。
我们看到的也许是真相,也许是幻象,也许每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都意味着另外一些可能性的失去,也许速度创造了奇迹,同时也掩盖了危机。
我们还要跑得更快。请祝福我们。如果可能,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