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独角兽估值困境:投资者谨慎 泡沫正在被挤出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硅谷创业投资氛围正在变得扑朔迷离,坏消息和好消息似乎一样多,在Snapchat、Dropbox被调低估值的同时,AirbnbLyft却仍在迫不及待地宣布新一轮融资。

备受关注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调低上市发行价后,却在第二天以近50%的首日涨幅令外界目瞪口呆。

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在经历剧变,Jawbone近期宣布裁员15%,Misfit则被Fossil以2.6亿美元收购。

硅谷的“独角兽”们(估值超过10亿美元)似乎正在步入这样的困境:如何向外界证明自己现在的价值。在投资者纷纷变得谨慎和苛刻时,这样的任务正变得更加艰巨。

关于硅谷初创公司估值过高,存在泡沫的争论由来已久,但缺乏论据的观点总是站不住脚,直到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估值过高并非危言耸听。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Snapchat,很多人不相信这家社交应用现在高达上百亿美元的估值,直到近期,这样的不信任甚至传染到了投资它的机构身上。富达基金参与了这家社交应用今年5月份E 轮5.4亿美元的投资,在其季度报告中,富达基金将Snapchat的估值较第二季度下调25%,即富达认为Snapchat目前只值120亿美元,而非上一轮融资时的160亿美元。

  除了Snapchat以外,其他被调低估值的公司还包括做精品咖啡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下调幅度超过40%,调低估值幅度最大的是Zenifist,这家提供HR服务的初创公司估值被下调幅度近50%。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妙,因为这很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初创公司融资轮进入中后期,以富达基金为代表的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将参与其中,这些投资机构有着比传统风投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而外界将越来越多地从这些投资机构披露的业绩报告中,看到它们对于初创公司估值的看法。

换句话说,一些还没有像富达基金这样的投资机构涉足的初创公司,它们的估值也许早已没有先前那么高,只是还没有明确的公开信息来揭示这一点而已。例如Evernote,从公开资料来看,这家公司尽管依然是“独角兽俱乐部”中的一员,但10亿美元的估值已经是2012年接受D轮融资时的估值水平,在Evernote连续经历了关闭全球多处办事处、高管频繁离职等事件后,其估值还能保持10亿美元以上实难令人信服。

近期在科技圈关注度最高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上市,或许将初创公司所面临的这样的困境暴露的最为充分。

  这家由Twitter创始人杰克 ? 多西(Jack Dorsey)所领导的公司,上市估值比一年前最后一轮融资的60亿美元的价格削减了三分之一,在上市前夜更是把发行价调低至每股9美元,低于此前上市申请文件中明确列示的11-13美元的区间,估值被进一步下调至不足30亿美元,显示了路演情况并不顺利,没有受到华尔街投资机构的认可,上市当天股价大涨近50%,第二日又大幅下跌超过5%,存在前期投资者拉高出货的嫌疑。

参与到Square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摩根大通等机构投资者,似乎早已预料到了这样不利的上市局面,通过在投资条款中附加的“棘轮条款”早早锁定了收益,Square则不得不在上市当天通过向他们多发行股份的方式对这些后期入局的投资者进行补偿,代价则是股权的稀释。

无论是Snapchat等初创公司估值被调低,还是Square上市所经历的波折都无一例外地向外界发出这样一个信号:硅谷初创公司前期估值过高的情况已经暴露的愈加明显,前期过高的估值正在逐渐回归理性,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更加趋于谨慎,而对于这些创业公司而言,可能将不得不接受痛苦过渡期的考验。

尽管从创业者角度看,任何人或许都不希望看到公司估值在每一轮融资后被下调,但从积极的方面看,及早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努力调整,总要好过上市当天遭遇惨败所带来的更大痛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