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直播的涉黄、涉暴等内容能止于主播实名制吗?
“承诺从18日起, 网络直播 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这是由百度、新浪、搜狐、爱奇艺、乐视、优酷、酷我、映客、花椒等20余家从事网络表演(直播)的主要企业负责人共同发布的《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相关内容。
主播出奇招吸粉
靠着一台连着摄像头的电脑或手机,直播唱歌、吃饭、聊天……屏幕下方不断滚动直播围观者的文字,用户和主播实时交流互动。这是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上最常见的一幕。虽然直播这一行业存在时间并不短,但是“某主播粉丝众多,被各家平台高薪争抢”、“某平台女主播一晚收益20万”等类似消息却是在最近才频繁刷屏的。做主播并不需要过多成本,当网红成为网民及社会议论的焦点后,主播群体大有爆炸性增长之势。
市场火爆,要想站稳脚跟,出奇招、抓眼球成了个别直播平台的“吸粉利器”。有些网络主播铤而走险,做出不少刺激出格的举动:直播不雅行为,直播脱衣裸露,直播驾豪车撞伤人……
去年12月31日,“斗鱼”网络主播驾豪车直播飙车发生车祸,导致多人受伤;今年1月10日晚,网络上出现“某直播平台造娃娃”的热点话题,舆论一片哗然;两个多月后,在“熊猫TV”直播平台,一位网络女主播在直播中又突然背对镜头,弯腰露出隐私部位。
点开多家视频直播平台,界面一律地花哨,娱乐、电竞、脱口秀等几乎成了“标配”。这个视频里主播撒娇求礼物,那个平台上直播喝水吃饭,还有主播与网友急切弹幕互动,大同小异,造成用户审美疲劳。
网络直播的烧钱大战
2015年下半年以来,以“直播造人”为代表的淫秽色情事件频发,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涉赌、涉毒问题屡有发生,甚至一些企业以此为手段,为融资、上市制造噱头,网络扫黄面临着新的挑战。虽然只要有主播各凭本事招揽人气就有直播平台的未来,但直播平台却因此而面临着监管的烦恼,审查不当不单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也会影响到平台自身和主播多个方面。
同时,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烧钱竞赛”一直没停过。2014年底,YY旗下直播平台“虎牙”宣布签下一系列知名主播;而几乎同时,一批“虎牙”主播宣布集体跳槽到“斗鱼”,“斗鱼”为此的花费以千万计。双方不计成本、互相挖角的大战白热化。
恶意抬价挖角,大大增加运营成本;加上维持高流量,服务器与带宽成本也将大幅攀升。高投入下,不少平台还在“跑马圈地”,依赖广告以及主播的增值服务等实现营收,盈利模式十分单一。
一面是收入上涨的主播们,一面是直播平台被业内外质疑,这样的现象让人忧心忡忡。坊间也有不少人认为直播平台成了全民公共的副业平台,但却只管做嫁衣不顾自身前途。
如何在市场中占据稳定的流量,如何将可观的流量变现,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加速行业洗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