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惊动党中央 事实证明他真的不是90后创业明星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抄袭者可耻,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德判断,而当我们一旦下了道德判断,就停止思考了。

   一个响亮的耳光

你应该已经猜到我想说什么事儿了。艰难的周一在赖床不成后终究还是开始了,瞌睡中打开朋友圈,发现一篇眼熟的文章再次刷了屏:《耳光响亮!又一个“天才90后创业神话炸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毕业的创业者邱懿武和他的云马智能自行车再次成了众矢之的。这篇文章来自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于10月26日早上八点,原文来自环球时报的微信公众号,「抄袭」抄到惊动党中央,党的喉舌一发话,瞬间全面刷屏。

  事实上,抄袭的指责是在10月15日开始的,那天14点56分,爱沙尼亚设计师Matti Ounapuu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长微博,「我知道我并不知名,但我希望我的作品得到别人的尊重!」指责云马X1抄袭了自己的设计Stigo。这条微博很快获得了三万的转发和接近四千的评论。

10月16日16点,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一个欧洲老人,为何对一个中国90后才俊如此愤怒?》。闹到环球时报上了,显然邱懿武和他的云造科技摊上大事儿了。

随后,当晚九点,邱懿武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声明云马X1并没有抄袭,也没有专利侵权。当然,在两千七百条评论中,大多都是批评谩骂。

再到10月23日,也许是记者收到了Matti的邮件回复,《耳光响亮!又一个“天才90后”创业神话炸碎》在头条发布了,人民日报转载的就是这篇文章。

无论在设计师Matti还是邱懿武本人的微博下方,评论自然都是一边倒的,认为他抄了还不承认,罪加一等。有意思的是,每个人都想受到了伤害,不由自主地让邱懿武成为自己这个群体的代表,因为他让自己群体丢脸而感到不满。最接近的群体当然是浙大毕业生,其次是学习或从事工业设计相关的人群,然后是90后,而实在不相干的,就因同是中国人而觉得丢了脸。

  几个被忽视的细节

看起来,云马在设计上抄袭Stigo这案是很难翻了。在外人看来,抄袭者是蠢货,自称是原创算是玩砸了。但也许,作为看客,我们可能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这事有几个点值得注意,首先是Matti的新浪微博,开通并发布第一条微博的时间是在10月9日,第二条微博就是10月15日的声明。其实,这也未可厚非,站在设计师本人的角度,为了维权,专门注册新浪微博也可以理解。但有趣的是,在广大转发中,有一个名为铃铃科技的企业认证账号,而北京铃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恰恰就是Stigo。从Stigo的产品主页,也可以间接找到这家公司。他们称,由爱沙尼亚进口的电单车Stigo,经本公司进行中国本土化革新,并实现供应链升级、配件改良,最终全面投入量产。

当我们为Matti这位年过七旬的爱沙尼亚设计师鸣不平的时候,也许,维权并不是他的个人行为。

最精彩的是,江湖太乱,就在前两天,有一家省外公关公司找到我,想用付费广告的方式发布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就是有关邱懿武抄袭的事件,本以为对方是铃铃科技,却发现是受另一家友商所托,至于对方公司是谁,就不便得罪了。

好吧,把这些连起来看,这真的是单纯一个欧洲设计师漫漫维权路么?7旬老人跨洋维权的难度可想而知,而铃铃科技如果以公司名义出面,直接走法律途径,是否会离阴谋论更远一些,也更理直气壮?

然而,回到维权这件事上,抄袭也有很多境界,当对方抄到你无语凝噎,举报无门,只剩下舆论这一条办法,也是醉了。

   我们需要完整的创业伦理

道德判断不仅让我们停止了继续思考,更因为,这本是最低成本的攻击,任何人都可以站在道德高度上对他人进行指责,这放到市场中,就意味着无序。

更重要的是,当Matti这样的被抄袭者,只能以道德为工具来维权,是谁应该反思呢?创业公司之间的,以苦情的演绎来操纵舆论这把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整个市场的灰度被暴露了出来。

我无意为邱懿武辩白,抄袭在任何语境下,都应该受到道德指摘,更应该在法律层面付出代价,创业者也不应该因为创业不易,而享受更高一级的宽容。当受害者只能用大字报的方式来维权,我们只能感慨,创业创新需要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来呵护。

另外,请注意,作为「天才90后」创业代表,邱懿武生于1989年9月22日,人家都不是90后好么?

当我再次点开人民日报那篇文章的时候,发现:

640.jpeg

这篇文章在几个小时后又回来了,双方的公关同学们都是棒棒哒。

最后,B12不想替你下判断,只希望呈现更多的事实,让你自行判断,以下是来自环球时报的原文:

以下是原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作者耿直哥:

导语:说实话,耿直哥并不想刊登这篇文章,因为我实在不想给一个没有底线的企业和他们“偷来”的产品做广告。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在我们这个并不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一个很可悲的现实是,即便我们批评一个企业盗用他人的设计专利,其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是帮助他们扩大了影响力,令他们的产品更加畅销…

  而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对于这类“盗窃行为”基本上没有惩罚力度,而我们的消费者中,大多数人也根本就不关心“知识产权”,不在乎他们购买的产品是不是 “偷”来的。在他们的眼里,似乎“便宜即正义”…

而便宜,又恰恰是这些没有底线的企业最擅长打出的牌,因为他们的创意和设计是“偷”来的,无需投入昂贵的资本进行研发和创新,因此他们的价格,当然可以比同类的产品低出很多很多……

这就好比我们去黑市上买偷来的自行车,或去从小偷那里买偷来的iPhone一样…价格能和市场上卖的一样吗?

今天,耿直哥就想给大家说说这样一家没底线的企业。而且更可悲的是,这家企业的CEO还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准90后”!

640-2.jpeg

云造科技的CEO邱懿武

大概几周前,一家名叫云造科技的年轻创业公司突然“火”了。但这家公司火的原因却非常不光彩,被一位远在欧洲的7旬老人找上门,说他们抄袭了老人的设计。

640-3.jpeg

原来,云造公司在几天前发布了一款宣称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动车,名为“云马X1”。可这辆电动车的原型车,却与一位名叫Matti的爱沙尼亚老者设计的另一款名叫Stigo的电动车,几乎如出一辙!

下图就是云马X1的原型车,和Matti老人设计的Stigo的对比图,大家可以看看:

640-4.jpeg

当然,有些人可能觉得,或许这是创意“撞车”呢。云造公司的股东太火鸟公司就出面辩解说,自行车的外观都很像啊,凭什么说云马X1抄袭Stigo?

640-5.jpeg

不过,今天面对本报的采访,Matti老人却表示,事情并不是这些人说的那么简单!

他说,诚然设计师们的想法存在偶然“撞车”的可能性,但他设计的电动车是由数十个原创的设计理念链接在一起的,其中涉及比如支架和轮子的设计、以及这些零件长度,间距、角度,还有电动车折叠的原理等各种实用方面的创新。

640-6.jpeg

Matti老人回复给本报的邮件内容

然而,老人表示,恰恰是这些非常具体非常细节的东西,都被云造的团队抄袭了。下图,就是老人列出的云造涉嫌抄袭的具体部分:

640-7.jpeg

划线部分长度完全一样,而圆圈部分的构造也都是一样的

但更令Matti老人震惊的是,云造不仅抄袭了他的设计,还申请了外观专利,扬言这是云造的“原创”。

640-8.jpeg

幸运的是, Matti的Stigo团队早一步先在中国申请了外观专利。目前,Matti老人正在准备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640-9.jpeg

老人表示已开始维权

640-10.jpeg

Stigo专利

然而,真说起维权,其实Matti面临的难度也不小。

因为虽然Stigo提前申请了外观专利,可云造最终上市的X1车型中,却在外观上做出一个调整,将原型车中脚踏板的位置,从支撑杆下面改到了下车架上,以此绕开了Stigo的外型专利中的限制。

640-11.jpeg

这也是为何面对抄袭质疑时,云造的CEO邱懿武可以淡定地回应说:“X1并无任何专利上的侵权行为”的原因。

640-12.jpeg

说实话,类似这种外国公司的设计在中国被抄袭的情况,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而由于我们法律上的漏洞,只要国内那些没底线的企业,率先在国内申请了相关“专利”,这个东西在中国就不是抄袭了。国内的某家汽车品牌,就曾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外的一款经典车型弄成了自家的“原创”。

  此外,今天的一些“抄袭者”还学“精”了。为了规避法律上的侵权风险,他们会在抄袭来的创意上再进行修改。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挺直腰杆说,自己这不是抄袭,而是 “原创”了。

不过,或许终是因为心虚,邱懿武上图的回应中,除了宣称自己没有“抄袭”的同时,也吐露这样一个信息:他的团队在调研阶段曾查阅了一些书籍和网上资料,其中确实看到了Stigo的设计,但他没有抄袭,只是参考。他还强调说,最终版的X1,也与最初“样机”不一样。

换言之,邱懿武其实已经间接承认自己至少是借鉴了Stigo的设计。因此,不少网民就纷纷质疑:那你何不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借鉴”了人家的设计呢?为什么反而要把抄来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原创”呢?

更打脸的是,邱懿武虽然辩解说他“最终版”的X1和最初“样机”不一样,想让大家不要太在意那个浑身“抄袭”气质的“样机”。可耿直哥查询国家专利局的网站后却发现:云造在2014年11月4日,却已经给那个“样机”申请了专利。

640-13.jpeg

如果“样机”是“借鉴”来作为“参考”的,那为什么云造要给样机申请专利呢?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云造给那个抄来的“样机”申请了专利仅仅一个月后,就又给如今那款最终版的X1申请了专利,时间是2014年12月3日。这也不禁令人起疑,莫非云造真正研发的时间,只有这一个月?

640-14.jpeg

可你们知道吗?人家Matti为了研究Stigo,花了7年啊!7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耿直哥查询云造公司的注册信息,其官方网站以及媒体报道后还发现,成立于2013年7月的这家公司,最初根本不是为了设计电动车,直到今年8月才在经营范围里补充了电动车。而且至少在2014年上半年,不论是其公司官网,还是其公司人员接受采访,也都从未提过公司在搞电动车。直到2014年8月30日,云造的官网才刊登了一篇邱懿武谈“电动代步工具”的文章。

640-15.jpeg

当然,不论云造在X1的外观上怎么修改,想令自己避开Stigo的外观专利限制,但它毕竟抄了Stigo太多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抄得太用心,以至于X1折叠的原理、其折叠起来后的模样、以及车把、车轮和座椅折叠后所在的位置,都仍然与Stigo完全一样…

640-16.jpeg

而这,也是激怒Matti老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告状的真正原因。

面对我们的专访,这位7旬的爱沙尼亚老人再次强调:其实真正令他悲愤的,不仅是因为云造抄了他的设计,更是因为云造竟对外宣称这是“原创”。

640-17.jpeg

Matti老人回复给本报的邮件内容

说实话,耿直哥非常理解Matti老人的悲愤,而且邱懿武的回应,更令耿直哥觉得寒心!

因为在如今的全民创新大潮下,作为创业的主力军90后们,本该是我们的国家彻底摆脱“山寨大国”标签的希望与变革者。可他们中的一些人,反而还在走他们“前辈”那条羞耻的老路,靠盗用别人的设计“投机取巧”。

  问题是,他们的那些“前辈”,至少还能拿 “我们中国没技术没人才没基础”、“先进技术都被国外垄断了”等【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的哲学做“遮羞布”。

可今天,当中国已屹立世界最强国家之林,对外宣称拥有大量人才和技术,甚至还要给英国等发达国家修高铁的时候,这些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你们还有什么借口可以为他们的抄袭做辩护呢?

640-18.jpeg

日本也曾是山寨大国,但如今已经彻底改变了形象

不,我也不认为年轻人犯错误可以被原谅。18岁之后就是成年人了,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年轻”不是可以“不要脸”的借口。

这里,我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位中国工业设计界人士的观点:

“在中国工业设计圈,抄袭实际上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却很少受到除了道德层面的指责以外的惩罚。因为在中国,工业设计长期不被重视,许多企业都是拿来主义,什么产品在市场上畅销就抄什么。

所以,山寨产品充斥在义乌、宁波、佛山、深圳等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家们习惯用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尊重设计、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搞研发搞创新会亏本,风险太大,于是就直接“拿”别人成功的、获得市场认可的设计。

640-19.jpeg

其中,国内某知名手机品牌抄袭成风,却始终以销量笑傲市场,并且从手机的抄袭延伸到了其他家电产品上。作为国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这种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直接拿来抄袭的企业文化,让我不得不担心中国未来的创新之路。

其实,中国多位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也曾评点过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呼吁中国工业设计要有匠心精神。但在这样的一个浮躁和盲目逐利的社会环境中,还有人能静下心来坐在桌前一心一意的构思吗?

说实话,我宁愿看到这样的一幕:科技公司的创立人木讷不言,不谙世事,沉湎于自己的专业之中,对资本的投机和炒作没什么兴趣,想的只是技术和各种构思,为一个产品的研发,甘愿花上数年的时间。那,才是真正的创新该有的过程!

640-20.jpeg

可如果创新只是四处投机,沽名钓誉,一边抄袭一边炒作资本,那只是在蒙人,蒙社会,蒙国家——但最终蒙的,还是抄袭者自己!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所以,我真的不希望,90后的创业最终沦为一场浮夸的选秀,在吸引了大众眼球和风投的资金后,只剩下一地泡沫…”

640-21.jpeg

最后,耿直哥想说,我们并不指望这样小小的一篇文章,就能改变中国当前工业设计中的种种丑恶,让人们不再去买那些抄袭来的产品。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多少开始学会尊重一下那些真正的设计师,真正的匠人;能让我们的立法者多想想该如何真正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能让我们的年轻创业者,可以认识到,年轻也好、没钱也罢,都不是我们可以突破底线的借口!

我还希望我们的教育者能够意识到,我们在知识产权的教育方面,是多么的欠缺——当国外乃至香港的设计学院都在专门开设课程,强调知识产权意识、强调绝不能抄袭这条“底线”时,我们的学府却只是一笔带过…

640-22.jpeg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