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董事长陈睿:B站走红的背后,是用户拥有话语权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唯一的区别是这个文化的受众是否拥有社会话语权

B站的用户不是一群人,是圈子,由一个个大圈子和小圈子组成的用户群

Bilibili作为一个细分的视频网站,其火爆吸引了众多人注意,目前用户数已经达到5000万。而依托于其动漫资源,bilibili开始涉足国内动漫游戏发行,目前已经代理了《崩坏学园2》、《白猫计划》、《幻想战姬》等游戏。从一个小众视频网站走向主流并开始代理游戏,背后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Bilibili平台上的用户呈现什么属性?该如何进行游戏推广?针对以上问题,手游那点事整理了Bilibili董事长陈睿在2015CGBC上的演讲。

在演讲中,陈睿表示:

1.10岁到25岁的年龄段的人群,被认为是B站的目标用户群,人群已经达到三亿人,这些人留在互联网上面的时间比想象的更多。

2.年轻群体对亚文化的交流需求强烈,Bilibili正是满足其小众需求的平台。

3.看来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唯一的区别是该文化的受众是否拥有社会话语权。而Bilibili的走红正是因为其平台上的这一批用户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以下为演讲具体内容整理:

什么是Bilibili?为什么现在这么火爆?

Bilibili到底是做什么的?其实B站在几年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网站和爱好者的社区,我当时也是用业余时间作为B站社区的一个参与者。但是,做着做着,其实路子慢慢越做越宽。其实我觉得现在的B站,在互联网上面,是一个年轻人潮流文化的娱乐社区,热爱个性文化和热爱一些潮流文化的年轻人的聚集地。

从内容上看,动漫是B站上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B站用户最关心的核心内容。其实今年的《大圣归来》在B站上面也有一段爆发式的传播。6月26日的时候,当时在B站上面有上传了,当天播放数就冲到了20万。我也是从B站上面的《大圣归来》的MV知道了《大圣归来》,它在B站上面做到了爆发式的传播,几天之内播放数突破一百万,两万一千条弹幕,这个视频从B站上面开始延伸,扩散到其他平台。

B站上的用户聚集得益于年轻一代对细分文化的强烈需求

我是B站非常早的用户,2010年就是B站的用户,我上B站的时候,查了一下我的ID,大概两万零几号,那个时候无论是弹幕还是B站都是很少人知道的。

我觉得Bilibili能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聚集在上面,是因为这一代的年轻人有一个,存在文化需求的断层。使用B站的人普遍很年轻,整个用户结构呈现低龄化。作为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作为人前呈现的A面,另一个是自己独处时的不为人知的B面。

然而90后的这一批人,他拥有B面的比例就非常高,甚至认为百分之八九十。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富足,接触互联网多。上网会带来本质性的不同,第一个是视野,他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东西。第二个是能轻易找到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并且产生共鸣。于是他们对于某些细分的领域或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做到主动搜寻和靠近这一批与他爱好相同的人。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对文化的认识,跟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称为亚文化的属性。

我们可以看到90后的人数已经不少了,90后到05年出生的,认为是B站的目标用户群,人群已经三亿人,这些人留在互联网上面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多,但现在的产品里面是没有产品可以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互联网的产品,微信QQ是满足通信社交的需求。但真正能够满足年轻人亚文化需求的产品,除了B站,只有一个可以符合他们的特点,就是贴吧。千万别小看贴吧。事实上贴吧是现在中国最大和最强势的中文社区,进入贴吧之后,会发现都是你同类的,有共鸣的人,按照这种词汇分类的方式,其实是非常适合这种亚文化群体的年轻人进行交流的,每个贴吧都是非常精准的用户群。

B站从小众走向主流=亚文化从另类走向大众

最早我参与B站的时候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众的东西,但后来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朝着小众的方向走,结果走着走着,我们的用户群体变成了大众,这是没有想到的。

刚才说到亚文化,亚文化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另类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唯一的区别是这个文化的受众是否拥有社会话语权。真的,因为大家还记得十五年前,媒体是如何对待游戏的吗?十五年前媒体认为游戏是电子海洛因。

但现在,游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么大的CJ,CJ有50万的外来人口一下到上海,打车都打不到,小龙虾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是说,现在大家看游戏,大家还觉得游戏是亚文化吗?

我举一个例子,无厘头。我上中学的时候特别爱看,但我们父母是不能接受周星驰的,他们认为这不是电影。在他们看来电影是严肃的艺术,认为周星驰在胡闹。但是到现在我们再回头,我们叫周星弛星爷,而且周星驰表演的方式,已经上了电影学院的教科书,后现代解构主义。所以我觉得就是十年时间,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

再举一个例子,弹幕,B站刚刚做的时候,弹幕是很少人知道的,我第一次也感觉特别惊奇,感觉字在上面飘。但是我当时喜欢看弹幕,我把弹幕推荐给我的同龄朋友们看,他们说这是什么东西啊?字都挡住了视频。但是2014年的时候,媒体就在报道弹幕,到了去年下半年,文化类的创业项目,如果不带弹幕的,都不好意思去见机构。

为什么呢?我后来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从不接受弹幕到接受弹幕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其实弹幕本身没有变,而是接受弹幕的这批人走向社会了。B站很多年了,刚刚举办完6周年生日的庆典,在我们看来B站在2013年的时候,人已经很多了,用户已经很多了。但是2014年之前,B站的媒体报道是零,没有一个媒体会报道B站,大家都认为它不存在。到了2014年媒体就开始一窝蜂的报道B站。很多人说陈睿你们这一年做得不错,我就很汗颜,其实我觉得B站一直做得比较慢,因为之前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大家认为B站2014年一下子起来了,为什么?因为B站的用户进到媒体了。比如说B站的用户进入腾讯了,B站用户进去以后,他们就会去传播B站,他们自己也会关注B站。

就像我刚刚说的,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区别,其实就是这个文化的受众是否拥有社会话语权。2003年的时候腾讯开始做门户,我说腾讯做门户,能做起来吗?我有一个行业的朋友说腾讯做门户肯定做不起来。我说为什么?说腾讯的用户是小孩,门户的用户都是小孩,谁给你投广告,我一听,觉得好有道理。但是十年以后,它就是最大的门户。因为那个小孩长大了,自然就有消费能力了。这是我对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理解。

B站的用户因兴趣的需求而形成圈子

最后说一下Bilibili的用户群属性。大家对待B站的时候总觉得是有标签的,比如说有一些人认为B站是动漫、有一些人认为B站是90后、有一些人认为B站是弹幕。但其实B站的用户不是一群人,是圈子,由一个个大圈子和小圈子组成的用户群。有科技的用户群、娱乐的用户群等等。这些用户群之间互相的聚类,形成B站。这个用户群本身形成了一个兴趣网,潮流文化的兴趣网。B站上面比较火的东西,大部分是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年轻人因为对上面的内容感兴趣,进了B站,进了B站之后发现对B站其他的内容也感兴趣。我们在上海做了一个调查,上海大概有一半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是B站的用户。

结语

从某个角度来讲,B站在一个群体里面还是比较主流的,那就是年轻人的群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