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商业化的大火,烧到了大音频市场,烧红了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在中国的移动电台市场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事如其名。
易观智库与速途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中均指出,喜马拉雅FM的下载量、播放次数、节目数量等关键数据上,都已经稳居国内同类应用中的第一位。不过,其他的竞争小伙伴好像不这么认为。
今天4月17日的喜马拉雅大会上,喜马拉雅FM黑成批产出,互掐和八卦吸走了媒体不少注意力,自那之后甚嚣尘上了好几个月。所以,锤子发布会前网站突然受到攻击,魅族新品发布后官网被宕机——这些不容易被公众原谅的事故,竟都如此相像。
然而,这些并不妨碍这家公司继续成长。半年之后,喜马拉雅FM带着2亿次App激活量、1500万条声音、6万认证主播的成绩,漂亮的回归媒体视线。这一次,他们决心成为「音频生态的构建者」。
即使如此,已经第四次创业的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联席CEO老余依旧非常谨慎,透过厚厚的眼镜,他仿佛看得见不远处刚刚平息的一场厮杀。面对并不善意的业态环境,必须要做好武装到牙齿的准备。
自媒体的那一场前朝遗梦,已经做到了音视频的今朝
「自媒体已死」的言论已经喧嚣了一年有余,从微信公众号折叠开始,图文打开率下降,专业营销号成批出现,同质化内容与信息冗余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纯碎的文字原创自媒体的生存状况日渐恶劣,变现渠道非常单一。
但是,这把自媒体战火现在却在音视频的阵地上风生水起。音视频自媒体的ARUP值高,依旧存在大片的空白机会,既少见平台与个体利益不均分成的霸王条约,也没有规模化操作的吸粉、刷量夹层产业,也因此聚集了很多依旧有怀着对细分领域一腔热血的自媒体人。
已经在PUGC原创音频社区耕耘三年的喜马拉雅FM,决心构建一条完整的音频生态产业链、他们不提供内容,只是为内容生产者做好商业基础的搭建工作,提供曝光机会和有成长性的变现方式。
老余介绍说,目前喜马拉雅FM平台上的6万多的认证主播都会优先享受这波红利,获得平台方坚实的流量、资金支持。在全平台350多万播客之中,这些人是那些真正生活中的艺术家,把广播当做一项事业来经营。他们太需要一个舞台了。
举个例子,在喜马拉雅FM上的明星节目「段子来了」,单期播放量超过100万,年产生的收益超过200万,而主播采采只是对广播有浓厚兴趣的二十多岁小姑娘。这个成绩,几乎可以与专业的自媒体社群电商「罗辑思维」相媲美。
目前,喜马拉雅FM构建了一套很具有建设性的利益分成方式,主动与优秀的主播之间分享收益,为他们的烂漫生长提供可持续的机制保证。这并不是每一家平台都有心做到的。
听着听着,你的耳朵就再也闲不下来了
音频的良好伴随性、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少有巨头涉足、版权纷争,是老余当年选中这块宝地的原因。喜马拉雅FM并不是音频赛道的第一个选手,但它跑的势头却异常迅猛。
早在2012年,「懒人听书」主打听书,「蜻蜓FM」主打电台直播,原创内容社区是一个很大的空档。不同与视频市场,当时的音频内容以评书和相声为主,并没有那么多的原创内容存量。
“在任何时代,优质的原创内容都是稀缺的。”老余的眼光毒辣,果然,在音频版权管控突然严格的今日,坐拥海量、独家、原创音频内容的喜马拉雅FM,有惊无险,倒是乘政策之利更加鼓励原创版权保护。
然而,在2014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在讨论「听」这个感官的时候,已经远远不局限于耳机音响这些传统的播放设备。在移动硬件、智能家居、车载音频等等可能的弯道上,不知道哪里就能杀出一个不知名的小子,轻而易举的把这个已经估值十几亿的巨兽干翻。“所以,我们并不怕市场上看得见的竞争者,而是时时刻刻在小心这些看不见的对手。”老余说这句话的时候意味深长。
好在,喜马拉雅FM发布了喜马拉雅INSIDE开放平台,已经在汽车、家电、玩具一线品牌展开了许多合作,让智能化的音频内容能够「全息」深入到用户的生活场景中。比如,你可以在智能油烟机的音频指导下,尝试动手做一道新的菜式;妈妈可以在智能故事机的帮助下,在定制化的音频中哄孩子入睡。
音频的场景可延展性和适应性非常强,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组合,想象空间非常大。盯上这块巨大蛋糕的,已经不止喜马拉雅FM一家。然而,凭借深耕行业的能力,处变不惊的心态,以及老余理工科做派的实战精神,故事的走向很可能会向着强者越强发展。
别再纠结寒冬这个问题了,少犯错误,快速前进
是的,资本方开始变得谨慎,这是事实。无论是否把这个时期叫做「寒冬」,创业者依旧需要冒着寒冷与危险继续前行。而事实上,外部环境越恶劣,资本方为了降低风险,就越倾向于去赌行业第一的选手。
2014年12月底,喜马拉雅FM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溢价,拿到了5000万美金的B轮,新一轮融资正在紧密洽谈中。当前,喜马拉雅FM预估市值已超30亿,用三年时间完成了200倍的增长,每天仍然有百万级的用户增长。要知道,这并非一个重资产的行业,不涉及线下部分,而且自己不生产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喜马拉雅现象」。
“我创业这么多年,深刻的意识到,技术往往不是最要命的那一环。创业是一个全能竞赛,产品、技术、运营、市场四个面都不能有短板——而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方向。”
老余总结道,这种增长速度,是“多个因素的谐振”。他认为,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时事」,同时也是运气好,没有犯大的错误。喜马拉雅FM正好赶上了移动端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把PUGC生态战略,执行到一万个细节中。
早在2013年6月,资本方还没有那么热的时候,曾近因为在美国投资SoundCloud而获得巨大收益的KPCB参投了喜马拉雅FM。或许,他们更加懂得这个至少4000亿的行业体量下,赢家通吃已经领先的选手将会有更大的机会占领未来。而今,喜马拉雅FM高分获选,成为了30家投资机构联合评选的上海最具成长潜力的「下一只独角兽」,入口级价值已经初步显现。
既然心高如喜马拉雅,想必知道,刺骨的寒冷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