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浪微博战略性合作:成败取决于用户
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新浪微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将双方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的优势完美结合,达到开放商业模式又活跃微博平台的共赢效果。
两者合作已有近3个月,作为阿里和新浪微博的共同用户,两位业界大亨合作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又给用户带去了什么?本人接下来想分享一些自己的观察与观点。
中国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发展却未显成熟,与其说是商界,不如说是电子商务首先发现到了这块馅饼。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再到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商业营销动作,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也不是某一个公司就能轻松完成的事。阿里巴巴大概也是基于此原因,最后选择社交大媒体“新浪微博”走上了联合之路。而新浪微博也正好在瓶颈期借助阿里的力量活跃平台,分享用户数据,再顺便增加广告收入。
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合作想给自身带来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共赢。据媒体报道,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几个领域的合作都有所涉及,尤其是网络营销。这究竟会给阿里、新浪微博带来什么,我们还得从给用户带去了什么说起。
细心的新浪微博用户在4月初就发现微博首页的些许改变,微博内容里出现了一些未曾关注的用户,带V,还是商品推荐,这微博推广哪里冒出来的?接下来不久,新浪微博首页的右边栏及页下框出现的淘宝广告名正言顺地出现了。热门商品推荐和橱窗推广栏里的商品大致都是该用户最近在淘宝、天猫浏览或搜索过的,这也是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在数据上,基于用户社交关系和兴趣图谱进行的商品推荐。通过用户定制,淘宝商家的浏览量和购买量上去了,最畅销、最多浏览、最受喜爱、最多评论的卖家得以资金循环利用,再次进入到推荐购买橱窗。
然而并非皆大欢喜,微博用户最开始对广告营销的排斥极大。一位网友这样说:“微博广告逐渐增多,从侧边栏到微博信息量之间的广告,这每一条的微博都让人恶心。更有甚者,在移动段窄小的屏幕上,微博广告大大的触碰了用户心中的底限。”当然,也有一些抵抗力好的用户,经历过最初的厌烦,慢慢开始习惯这些广告展示,甚至接受这种营销方式并进入淘宝页面,运气好的话还能完成一次购物行为。这种受商品信息促发而产生的被动消费行为,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是大数据的成功,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据科技网站虎嗅网独家报道,新浪微博活跃度已经降至2011年初的水平,距高峰期持续下滑超过30%。除了新浪微博的内容审核、言论管制、领袖型大V流失、微博内容质量下降导致活跃度下降外,广告的泛滥更加剧了普通用户对新浪微博的黏度下降。虽然新浪微博团队在努力的寻找一种平衡,如最近上线的闪购平台(每晚九点发布一个新单提供限时优惠),以及即将发布的以卡片信息流为主要卖点的新版微博客户端,但面对当下大量用户转移社交阵地,仅靠一点形式的更新,而非改革性变化,用户流失的速度只怕会超过微博系统更新的速度。
这次合作的最初受益,阿里巴巴尝到更多甜头,新浪微博却在丧失其社交媒体的属性。若没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腾讯微信这一制约新浪微博的利器将占据社交类工具的制高点。把握住用户的喜好和时代的脉搏,最终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