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师:软银收购 ARM 的 4 个简单逻辑是什么?
文/丁道师
很多时候,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比电影戏剧还要精彩,不段的上演各种“神转折”。上个月,全球的媒体还都在关注遭遇滑铁卢的软银帝国何时崩溃(笔者注:这里指的是被软银收购的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亏损500亿美元,软银帝国债台高筑),这个月的18日软文却突然宣布“321亿美元收购ARM”,资料显示软银将以每股17英镑的现金收购ARM,较后者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43%。
OMG!
瞬间全球媒体炸裂,刚刚还要依靠出售阿里股份度过难关的软银,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土豪,居然巨资收购欧洲IT巨头ARM,要知道321亿美元放眼全球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几天不少媒体朋友和我讨论软银收购ARM一事,大部分表示看不懂无法理解。其实对于现在的软银来说要想渡过难关,靠的不是缩衣节食,而是继续大笔大规模的收购、投资不同领域的优质企业,完善其生态布局。
由于很多人对ARM公司不太了解,且因为上周的手机直播,我的读者群体多了95后和00后的一些人群,今天我尽量用大白话简单解读下,软银收购ARM的四个逻辑。
ARM 有短期内让英特尔难以企及的份额
我们知道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运行离不开强劲的芯片支持,在PC互联网时代英特尔一家独大,但现在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英特尔逐渐式微,反而不起眼的小公司ARM颠覆了芯片产业,ARM架构芯片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份额超过90%。
ARM架构已经成为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事实上的标准,还被广泛应用在大量其他设备中,例如数码相机和硬盘。这几年我们熟悉的英特尔一直想反攻ARM占领的市场,但最终败下阵来。软银看到ARM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芯片领域的规则制定者地位短期难以动摇,于是下决心收购。
ARM捏住了全球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的命脉
全球范围内,ARM架构的芯片每年的出货量大概在100亿颗级别(官方数据显示已经累计超过750亿颗),从苹果、三星(Samsung)到小米或者HTC乃联发科这样的企业,几乎都有用ARM的架构,他们都要向ARM支付费用。可以说ARM是一家可以躺着赚钱的公司,现在的ARM已经成为行业标准,捏住了全球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的命脉。
不过ARM公司和中国的腾讯、百度等有野心的公司不一样,这家公司很厚道,就像伟大的居里夫人一样,ARM非常愿意让全球共享其的研发成果,大概给1000多家企业做了授权,也就是说“你们可以用我的架构做产品,我只和你们授权一点点费用”。
到了今天捏住全球手机企业命脉的ARM收入只有10亿美元量级,堪称行业活雷锋。如果ARM放在李彦宏手里,每年早就创收几百亿了。
软银生态体系大布局
生态体系这个词汇我们经常听乐视的贾布斯或者BAT的大佬们挂在嘴边,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孙正义就在构建软银的生态体系了,只是孙正义自己很少说而已。
软银是科技公司,也是投资公司,也是通信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前后,软银大概花了600—800亿美元做投资,孙正义几乎布局了所有能布局的产业和风口,但唯独缺失对芯片领域的大笔投资。
现在收购ARM后,从手机芯片架构到移动通信,再到手机软件、服务等等移动互联网链条上的所有核心环节中,软银都已布局完善。未来软银潜力有多大,诸位结合乐视的爆炸式发展进程,一看便知。
英国脱欧 优质企业打折20–30%左右
精明的孙正义早就看到ARM的价值,软银打ARM的主意不是一两天了。之所以这儿时间出手购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英国脱欧事件,让整个英国的股市、房地产、实体经济乃至优秀的企业估值大幅度贬值,一些企业短期贬值超过20–30%。软银这个时候拿下ARM,要比脱欧之前省钱不少。
同样不止是软银,最近几天全球各地的财团都在英国购买优质的企业。比如7月12日的时候万达旗下的美国院线AMC娱乐控股宣布,将以9.21亿英镑(约80.1亿人民币)收购位于伦敦的欧洲的最大院线Odeon & UCI Cinemas Group。再比如中集集团,8亿元收购英国半挂车企业等等案例不胜枚举。
微信公众号:dingdaoshi
内容由 丁道师 提供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