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处理器要来了: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文/maomaobear
小米 自主松果处理器要现身了?近日有消息称,本月发布的小米5c就会搭载小米自主研发的松果处理器,采用八核心A53公版架构,今年还会有一款A73架构的八核新品。
现在,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官方微博@松果电子,并通过了微博认证,显然预示着松果处理器已经不远了。
其实,松果要来的消息已经传了好多次了,去年三季度,就有松果处理器要来的消息,年底又有一轮,如果随着松果电子官微出现,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智能手机厂商产业链向上延伸,做自己的处理器早已有之,苹果、三星、华为都是这么干的,LG后来也做了,如今小米的松果终于来了,它的机会大吗?
一、松果的由来
松果的由来应该是2015年一月份的事情,当时的小米如日中天,2014年以6000万的销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状元。在鼎盛时期探索上下游发展,小米选中了在芯片行业相对比较弱的联芯科技。
联芯以前属于大唐电信,产品一直在低端晃悠,而且比不上同档的展讯。联芯从功能机转到智能机之后,开发出芯片,但是市场份额不大,能榜上小米算是很不错的出路。
所以两者一拍即合,松果就诞生了。
而小米挖来高通的王翔王总,一副要大干快上的意思。松果实际上就是联芯拿到小米的钱,给小米配套芯片的上游厂商。
不过,联芯的步子不快,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是整整两年。华为海思麒麟从920到960了,松果第一代产品才刚刚要发布。
虽然A73的产品也在路上,但是总体进度确实比较慢,A53产品已经出来几年了,松果才开始发布,还是低频的,竞争力是不太乐观的,成本也未必能控制的住。
从2016年三季度爆出消息,到2017年才准备发布,应该说小米和松果还是很谨慎的,希望多测试段时间,不是首发产品就出问题。而松果的问题不是稳定性解决就能解决的。
二、松果生不逢时
小米做松果是2015年初,当时的形势是小米如日中天,每年销量增长都是指数级别的,6000万成为国内销量第一。2015年的目标是8000万。
如果小米一直保持这个势头,2015年8000万,2016年突破1亿,那么松果的前景是没有问题的。
先从低端机入手,入门就是几百万,后来全线覆盖,千万甚至亿级别。规模大了,成本就下来了,研发费用也就有了。产品带动研发,松果一路进步,复制出来一个华为海思。小米自有高性能低成本的SOC,还能定制功能,帮助小米手机竞争,形成良性循环,这个日子是不错的。
但是,天不遂人愿。2015年1月收购,2015年当年,小米就没有完成8000万的销量,2016年小米更是被赶出了销量前五名。
本来小米就是微利,销量下去,利润也就更可怜了。等到松果2016年底搞得差不多了,小米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
松果还有没有必要?
自己研发芯片是费钱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量,自己研发才有可能比外购芯片性价比更高,而小米从2015年以后量在下降。
销量下降,让小米更加谨慎,自己研发的东西从青涩到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万一出点什么问题砸了牌子,手机会被连累。华为K3V2只是发热和功耗问题,就被黑了好几年,小米要谨慎。
而你谨慎,没有量,高额的研发成本摊到芯片上,芯片的价格就会很贵,要超过外购的同性能芯片。产业链整合没法降低成本,这个整合就显得很没有必要。
松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当年收购的时候是一个形势,现在是另外一个形势。不要了,多年投入的产本就沉默了。要,成本上未必划得来。
松果生不逢时。
三、硬着头皮顶住
经过两年,小米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继续做松果,而且要好好做,于是松果还是来了。
其实,对小米来说,松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手机,小米并不是单一的手机厂商,小米的产业链和投资的血缘企业很多,其中大多是智能类产品。
智能类产品都要有芯片,小米手机要有,小米平板要有,小米电视、小米无人机也要有。
如果,小米放弃了,那么以后这些芯片都要外购。所以即使是鸡肋,小米也要硬着头皮顶住,让松果发展起来。
现在松果的性价比不高,高投入平摊到芯片上划不来,但是小米要看到长远利益。
当年海思K3V2骂声一片,华为固执的全线产品采用(其实固执的有点过分),宁可影响华为产品的竞争力也要养海思,给海思进步的时间,最终在麒麟920后收到回报。
小米也应该有这个远见,况且现在手机硬件过剩,芯片只要稳定,性能差点不影响销售。
所以,硬着头皮顶住是小米当前的最佳选择。也许松果第一代第二代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未来当松果进驻到小米、米家等小米全线产品之后,小米会收到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