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真的会代替编辑写稿?腾讯发布 2016 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
文/张丹
用机器人代替人写稿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今天,腾讯网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召开了一场媒体高峰论坛,在论坛上,腾讯旗下互联网产业趋势研究机构“企鹅智酷”联合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智媒来临和人机边界: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
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对报告进行解读。 彭兰表示,未来智媒时代会有三大特征。
第一,万物皆媒。过去媒体是以人为主导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所有的智能物体,智能机器在某种意义上都有可能媒体化;
,人机共生。当人和智能机器碰撞在一块之后,他们会形成一种相互的协作,会带来全新业务的模式;
第三,自我进化。在深层次互动之间,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以及机器对人感知能力、领悟能力会相互促进。所有这一切都会带来这样的结局:传媒业正在边界消失,格局正在重塑。
报告中通过对QQ、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等产品海量 数据 的提取分析发现:
移动市场场景的意义大大加强,无论传者还是受者都优先在移动场景下完成阅读和表达。就新闻的获取方式来看,新闻类客户端仍是移动用户阅读新闻的首选,传统媒体的用户粘性及信任度日渐式微。另外,社交分享在媒体消费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年轻一代用户更看重“新闻本体”之外的增值信息与功能,诸如内容的共鸣程度、社交或社群的意义等。
这份报告还对“智媒时代”作出了五大判断:
1. 近期,机器算法、人工智能将改变媒体信息分发机制,不断提升内容与读者的个性化匹配度;
2. 中期,数据挖掘,语义技术等将促进机器创作力的升级,大大扩张自动写作的边界;
3. 中期,新技术集群(VR/AR、物联网等)不断迭代,将为媒体内容生产与呈现提供全新想象空间;
4. 中长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VR/AR技术等实现媒体全链条的渗透,从模式创新走向生态重构;
5. 更远的未来,及其智能与人类将通过相互学习与训练,共同升级,最终完成智媒革命。
彭兰对此分析道:“当下我们正处于“智媒时代”的黎明,媒体消费者拥抱新技术的热忱超乎想象,基于兴趣的新闻推荐,基于个性化的短视频资讯以及基于VR/AR的媒体新形态探索,都已初现端倪,并获得用户的基本认可。与此同时,传媒业生态的四个关键维度:用户平台、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平台及信息终端彼此关联,而每一个维度的每一步变化,都意味着更多机器力量的渗入,不断推动着整个传媒格局的变革与重塑。”
这份报告还提出了“智媒时代”的五大方向:
1. 个性化新闻——个性化推荐、对话式呈现、定制化生产三个通道;
2. 机器写作——挖掘新闻写作新模式;
3. 传感器新闻——人的感官延伸;
4. 临场感新闻——技术重构现场感;
5. 分布式新闻——去中心化与知识分享。
彭兰说,“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文本内容,应该来源于人与智能“如影随形”的协同生产,在人的主导下,机器的作用不仅仅是数据采集、定位分析,还将体现在引导新闻线索的发现,甚至是拓展写作的广度和深度上。”
此外,报告还显示,媒体消费者“新权利”问题开始变得更为突出,在被数据和算法包裹及追踪的同时,内容消费对媒介伦理法则提出全新的要求,譬如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真正实现个性解放和信息价值的释放,并缩小新机器力量带来的数字鸿沟,找到真实世界的边界,重构传媒业应有的责任机制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