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智能家居平台示例传统的家电企业转型:打造可用产品是根本 创立新商业模式是关键

 

在上一周,U+平台启动的发布会上,300余家合作企业分别展示了对于智能家居的想象力。构画智慧生活之外的,是来自贯穿产业链的产品制造商、网络连接、应用研发、投融资机构对于2015年超千亿市场的百舸争流之势。

未来3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增幅将不断提升,到2016年预计可达到29.17%。根据Juniper Research研究数据则预测,到2018年,智能家居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10亿美元;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市场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32%。奥维咨询也预计,2015年智能电视渗透率将达到85%;2020年,智能洗衣机、空调、冰箱的市场渗透率将由15%上升45%、10%上升55%、6%上升38%。

转型与升级的必然之路

有趣的是,仅在上一周,就有海尔主导的U+平台启动、中国电信推动的智慧家庭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还有联想的“新板凳(NBD)”新事业部亮相,他们都将目光锁定在了与智慧生活相关的领域。

相比之下,海尔所处的家电市场近年来哀鸿遍野。白电销售的疲乏期未出,彩电市场又受到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威胁。在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今天,海尔也启动转型,“小而美”、扁平化,一切向互联网公司看齐。开放的U+智能家居平台,正是在这种转型下应运而生。有意思的是,U+未来持续的开放态度,也将检验这个老牌家电制造企业,是否真的为自己植入了互联网的思维。

智能家居标准的破冰

作为业界共识的是,虽然家电产品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家电制造企业迫在眉睫的转变,但各自为战的产业链的诸多厂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跨国巨擘到本地巨头,从互联网企业到硬件制造厂商,智能家居乃至整个物联网产业里,尚无能够服众的“盟主”。苹果HomeKit蓄势待发、三星高价收购SmartThings开始布局、Goolge收购NEST后来势汹汹、芯片厂商高通英特尔则分别组建AllSeen联盟和OIC联盟,国内不久前上市的京东力推JD+搅局行业,阿里也与美的携手开拓物联网,还有中国电信推的智慧家庭产业联盟和不胜枚举的国内家居云平台都各具优势。

芯片到通讯链路;电视、冰箱等终端到路由器;家庭私有云存储到信息筛选器;App入口到大数据与云计算,以上智能家居所涉及的产业链环节繁多,像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一样,未来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的话语权将继续分化在各大节点企业手上。凭借30年深耕于家电制造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15年的智能家居的经验,相信海尔未来定能够成为联盟中重要的标准制定参与者。另有传闻称,海尔或能通过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旗下的家电业务,一跃成为该领域的全球第一品牌。若收购成功,相信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能大大增加海尔在智能家电领域的话语权。

平台凝聚力 助推产业升级

从U+的合作伙伴演示内容来看,更多的智能产品处于“联网”阶段而与“智能”相去甚远。大量的产品仅体现了可控性,即通过智能手机、机顶盒产品来进行监控或操控。移动端App调节冰箱、空调的温度;遥控开关窗帘、照明、音响设备;监测家庭用电情、燃气、空气质量的可视化数据等等。但实际上,作为智能家居最核心体验的升级,感知能力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体现。数据的连接也没有能够发挥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优势。所以,U+或同类开放平台的确立,无疑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一大助力。从软件应用到终端产品,打造更可用的的智能家居产品是U+这样开放平台的生存根本。而更重要的是,在制造产品背后,需要整合产业链打造出智能家居时代更共赢效益的商业模式。

曾经的海尔一度将智能家居的建设推到家装的上游,这带来的最大问题并非下沉的渠道的苦与累,而是错判无线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在大的产业平台上,来自不同链条的厂商无疑能发挥化学作用,打造出更可用的产品。

当然,助推U+走得更远的,一定是平台的开放精神。海尔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了自己的开放的坚决态度。但实际上,想要成为智能家居标准化的“盟主”之一,还需要有承担起一定的牺牲精神。如专利的开放、生产线的调整,甚至放开对U+的绝对控制权,这些都将触及自身利益。通过海尔U+负责人李莉所强调的优势可以了解到,U+平台已经对所有开发者开放;海尔企业的资源也将开放共享,如团队、技术、专利、生产、物流甚至产品渠道;全部兼容市场上主流的硬件方案;融资、天使资源可以对接开发者支撑研发。

U+平台不论对于海尔还是智能家庭产业,都是一次积极的推动。该平台究竟能释放多少能量,待到年内U+产品上市将自有分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