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工厂”VS 小米“集团”
自从小米手机诞生以来,因为其超高的性价比,受到众多用户的强烈关注。随后雷布斯吹捧的“互联网模式”,伴着小米的逐步稳定、成功盈利,被众多媒体一再解读,炙手可热。到目前,原本处于观望态度的传统厂商,也纷纷强攻“互联网模式”。例如华为的荣耀单飞、金立创立IUNI互联网品牌等等。
猎云网也一直对小米保持关注,对于其“互联网模式”也多次进行撰文解读,曾在《模仿者扎推学小米 金立们小心雷军烟雾弹》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其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强大的互联网营销,其他则是利用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进行长期掘金的盈利模式。
与小米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魅族,传说中互联网模式的鼻祖,准确来说应该是互联网营销模式的鼻祖。两者具有相似的粉丝文化,从小米诞生以来,魅族创始人黄章就开始在自家论坛上针锋相向,痛骂雷布斯以投资之名,抄袭自己一手打造的经营模式。
对此,造就了两家粉丝了疯狂口水战,而到底谁对谁错,由于其中的个中缘由,没有一个开诚布公的证据与定论,猎云网也不能妄加判断。但随着黄章同学长期坚持的哭诉,魅族的品牌知名度确实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获得了稳定且快速增长的小众市场。不错嘛!这是《魅族黄章:受迫害妄想经济学》?
在收获了众多口水与讽刺之后,两者的产品与营销方面,具体的状况到底如何呢?
一个押宝,一个精明
魅族的产品从一开始便着力打造“精致”标签,从外观、做工到UI设计,奋力做出高大上的模样。从MP3时代就开始借鉴苹果的产品思路,可以说是国内学习乔布斯的第一人,墨迹一年拿出来一款换代产品,从产品做工到质量都没的说。长期坚持的圆润机身、特殊的屏幕长宽比,使得自身特色愈显明显。
UI设计上,自己的风格也非常明显,产品完善度比较高。不过同样也像苹果一样保留了一些让人不爽之处,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优化硬件、提高工业设计而为,也无可厚非,不过在某些方面就显得非常过分,太偏执。
例如:操作系统的不灵活,SmartBar实在不主流。魅族flyme OS最烦人的一件事是,用户无法自由挪动位于屏幕中央的浏览器图标,不过在最新版的系统中刚刚放开权限。像魅族MX系列手机打开后盖还需要专门的工具,后盖开启困难的情况。联系到从MX2开始就不能随意更换手机电池来说,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用户只有在更换个人定制的后盖时才需开启后盖。
这些独特偏门的设计,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但轻松获得了大批小众用户的青睐,收获了一大批死忠粉,把魅族精致的工匠理念传得神乎其神,其实也是大部分借鉴了苹果的产品理念。押宝性质明显。
而说起小米,小米手机的真机相信大家都亲眼见过。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代比一代强(至少在外观做工上)。但不得不吐槽的是,做为一家在硬件方面已经站稳脚跟的手机厂商,却在新机发布时还需要去对外发售“工程机”,这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小米的工业设计、硬件技术积累过于薄弱,反而又为了噱头、尝鲜加入诸多新功能,再加上又要卡时间点推出手机,手机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有硬件设计有瑕疵,勉强合格,另一方面也有系统适配优化不彻底的原因。总结来说,刚刚推出的小米手机更像半成品,硬件都在合格线上,而系统则慢慢来,美其名曰:与米粉一起成长。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米1上面表现明显。
小米手机毫无疑问也是单线迭代升级的方式,在赚足噱头、变相降价的同时,轻松增强把控手机配件渠道的能力。当然,最新又推出了中低端系列的产品线:红米,变成了双线迭代更新。但两个产品线并没有太大的冲突,红米的出现反而让许多人在心目中,确定了小米是高端机的地位,从而愿意去黄牛那买小米3了。
在价格方面,以1999的远期定价,预定、抢购的模式,一根胡萝卜将大批性价比用户绑得牢牢实实,指哪打哪。用了不够其他厂商营销的钱,生产的几批手机把市场闹得鸡飞狗跳,弄得人人皆知,可以说是精明到家了。
一个观望,一个弄潮
魅族、小米比起联想、华为等这些背靠传统市场积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巨头来说,供应链相对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像小米这样,刚入行不久、成长过快、又太“抠”,在长时间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也使得众多供应厂商一直处于观望态度,小米的供应链一直不容乐观。
相比来说,魅族从MP3时代积累到现在,每年铁打不动得只出一款产品,显然要好得多,
魅族系列产品从存储器到处理器无一例外采用的是三星的产品,除了三星没有的或者不愿给的。因为三星也产手机,为了保证自己的优势,在核心元器件上,如cpu当然只能在三星用过之后才能拿到,而三星引以为傲的屏幕,基本就拿不到。这种打包采购的优势非常明显,保证了核心元器件供应链最大程度的稳定。当然,这也与自身单线产品有关,当产品线增加时,这种做法就冒险多了。
从工厂起家、学历不高的黄章,没有雷布斯那样在互联网的虚幻世界养成的弄潮精神,更相信稳扎稳打工厂技术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在论坛上放声豪言。创造了工程机模式、口碑营销、用户参与产品等等模式的魅族,充分展现了其创始人黄章手艺人心灵手巧、无处不是巧的性格。不管魅族是怎样的开创了新玩法,但还是摆脱不了由工厂起家的传统厂商的根本,实时显示出自己的保守、胆小。
不过这也与小米模式的不成熟有关,虽说黄章口口声声的骂小米抄袭,那也不过是靠“受迫害妄想经济学”借小米之势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已,自己打心底还是不相信、观望。到今年初才开始借鉴小米的模式,其中的原因老翟在《华为中兴悉数参战互联网 传统品牌为何钟情小米模式》中有详细分析。
小米在供应链上采用的方法也差不多,但又多了联合营销一条。小米从米1发布会就开始标榜自家产品为全球最快,然后再告诉大家为什么呢?因为用得是高通的芯片。高通就乐了,有个机灵又积极的小二给自己打广告,何乐而不为呢。
但当小米逐渐成长起来之后,高通对产品期望造成的禁锢,给货还不多,小米显然就不乐了。推出一款2A之后,就开始探索与其他厂商合作,不过红米让联发科噎住了气,英伟达版的米3露了技术积累不够的怯。小米背后的矛盾还得慢慢平衡,目前,一方面小米在快马加鞭加紧与英伟达、联发科的合作;另一方面高通也在到处拉拢新的合作伙伴阻击小米。
这是小米在硬件方面的合作现状,而在互联网软件领域,坐到金山董事长位置的雷布斯更是把联合营销发挥到了极致。在米1发布会上更是把自己投资的互联网企业悉数请来站台,吸引了媒体的眼球,赢得了大量免费的的推广,用各位“高大上”的脸成功将自己的“互联网模式”推出去,达到了持续发展的目的。
而做到这一切只用了上十万台抢不到的手机,轻松给一大帮人做了广告。在这之后,高通出名了,UC被更多人接受,凡客也从电视上的明星脸变得跟老百姓是一家的了等等,放哪都不会亏。而参照小米每一步产品的更迭,都毫不浪费的嵌入了大量的软广,都可以直接说小米是一家广告公司、广告集团了!
可以说,小米从来没干过亏本买卖,与魅族不一样,从创业之初就拉拢了与自己有裙带关系的大公司,从各个角度互唱互和,营销从产品设计开始已经深入到“雷布斯集团”所有成员,实在是其他公司不能比拟的。
魅族和小米都不是傻子,是国内少有的将营销整合深入到产品设计规划里的厂商,魅族表现出的“傻”,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小米这样一个大集团的资本,只能背靠自家积攒所有精华的工厂,时刻观望,不惜用各种“傻”的行动证明自己的特色,这是最保险的营销推广手段。
目前,魅族已经开始以M券的模式试探自己的“互联网模式”,开始走出三星供应链,联手高通、联发科以求获得更大的市场。小米依靠背后的“雷军系”大集团更是大胆布局。未来两家差异化明显的公司都将迎来不同形式的爆发,给用户带来更多好处。
介于魅族过慢的反应、小米产品的瘸腿,以及两家在供应链上的劣势,老翟为两家营销打分为:
魅族:★★★★☆
小米:★★★★☆
至此,老翟的营销系列专题已经全部完结。品牌营销不会是去电视台、网上买下一堆广告那么简单的事,社会化营销也不是招两个大学生刷一下微博,真正的营销是用尽各种办法让用户感知、接受自己产品服务的特色,营造出一种可感知的文化,使得用户能够获得一种归属感,才是真正成功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