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协同效应变数:9.1亿美元争购锐迪科 |紫光 协同
位列中国大陆四大手机芯片商的锐迪科(Nasdaq: RDA)遭遇抢购。
根据锐迪科于11月12日发布的公告,其已与紫光集团旗下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将以现金方式收购锐迪科全部流通股份,每股ADS(美国存托证券)作价18.50美元,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
而在今年9月27日,锐迪科已经先期收到另一份来自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浦东科投”)的收购要约。浦东科投开出的价码为15.50美元/ADS,总价为7.45亿美元。
每股加价3美元--紫光集团对锐迪科的强势出击,被广泛解读为这家国有控股公司打造“芯片设计国家队”的组合拳。今年7月,紫光集团已宣布以17.8亿美元收购另一家知名本土芯片设计企业展讯(Nasdaq: SPRD)。
“展讯和锐迪科产品线存在重叠,企业管理风格差异也很大。”11月14日,一位接近锐迪科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紫光集团连番收购所觊觎的协同效应,其实变数很大,“锐迪科内部对此也有不同意见”。
紫光的算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饱受“缺芯少屏”之痛。以芯片为例,进口额连年攀升。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1990.3亿块,同比增长13.5%,进口金额175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
尽管面临海外厂商的强大竞争压力,但本土芯片企业近年来在庞大市场缺口红利下,也不断生长。比如,在手机芯片领域,美国高通和中国台湾的联发科仍是无可争议的主流供应商,但华为海思、展讯、锐迪科、联芯科技等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被称为大陆手机芯片业的“四大”。
目前,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展讯、锐迪科的年营收规模分别约为8亿美元、4亿美元。海思由于背靠庞大体量的母公司华为,规模更大。
但在美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中国芯片企业给出的估值并不高,目前展讯、锐迪科的市盈率均在10-15倍左右。而A股上市的芯片设计上市公司,如士兰微(600460)的市盈率超过60倍。
私有化于是成为这些中国芯片概念股不约而同的选择。在展讯与紫光集团达成17.8亿美元的私有化并购交易之后(该交易目前已接近完成),锐迪科也如法炮制,并在9月27日收到来自浦东科投的收购要约。浦东科投系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旗下的投资公司。
“紫光集团先是开价每股18美元,最后达成协议时又追加了0.5美元。”前文提及的接近锐迪科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样一来,其报价比浦东科投整整多出了每股3美元。
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其绝对控股股东,其他股东还包括首旅集团,以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紫光集团总裁赵伟国系该公司董事长)。业界预计,紫光集团接连对展讯、锐迪科展开收购,意在通过对这两家公司的整合,打造所谓“中国芯片设计国家队”的阵容,并谋求在A股上市。
协同效应未知数
“在私有化之前,展讯和锐迪科的管理层早前曾经一度探讨过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但一番推演下来的结论是:并不合适。
该人士称,外界有关展讯和锐迪科业务互补的印象,其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确实,展讯的强项在手机基带主芯片,锐迪科则长于功放、蓝牙、无线、调频等周边芯片。“但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对这两家上海芯片企业均相当熟悉的这位人士认为,随着锐迪科2012年初收购互芯公司,涉足基带芯片市场,展讯在周边芯片上也不再依赖锐迪科作为供应商,而选择了收购成都穿越电子公司。
“目前锐迪科的2G基带芯片已经拿下全球约1/4的市场份额,单芯片报价低至1.3美元/颗,对展讯构成很大威胁。”该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两家公司最近一两年已经形成了互相进入对方领地的格局,“产品线存在一定的重叠度,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高度互补”。
咨询机构iSuppli中国的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则对记者表示:“两家公司在产品线上有互补的地方,也有冲突的地方。”锐迪科的周边芯片能对展讯构成互补效应,冲突则在于双方都有基带芯片业务。
比产品线重叠更为棘手的是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存在较大差异。
锐迪科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成本控制力和运营效率,很大原因是由于其管理架构上的扁平化。“这家公司的CEO没有秘书和司机,CTO直接对接研发工程师。”前文提及的知情人士表示,锐迪科的文化氛围鼓励传帮带,扁平化管理也带来相对于展讯的更高人均产值。目前,年营收约8亿美元的展讯拥有1600名员工,而年营收规模约4亿美元的锐迪科仅有400人的团队。
“展讯在管理上已经完成从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而锐迪科还是创始人掌舵阶段。”顾文军认为,两家公司的文化理念差别很大,工作风格也不一样,“如果合并,未来的整合需要蛮多功夫”。
前文提及的知情人士则认为,芯片设计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人才,如果整合不畅,导致人才流失和团队冲突,将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目前,锐迪科内部部分员工和管理人员对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存在保留意见。”该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由于华平、IDG等风投资本在董事会中掌握了话语权,这部分声音无法对并购交易的走向形成有效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在锐迪科的股权架构中,持有约35%的华平是第一大股东;以创始人、CEO戴保家为首的管理团队合计持股约10%。
“相对于浦东科投的要约,选择紫光集团可以让大股东华平多赚约5000万美元。”该知情人士称,这就是资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