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杀入芯片市场三大底气:技术实力不容轻视;手机厂商不希望寡头一家独大;避开更残酷手机市场
【IT时代周刊深度观察】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智能手机市场中陷入鏖战的同时,与智能手机产业密切相关的手机芯片市场也发生了巨变。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恶化,利润也越来越低,芯片行业巨头德州仪器和博通先后宣布退出基带芯片市场。如此看来在芯片领域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就在此时,瑞典移动通讯设备巨头爱立信却重新杀入了手机芯片市场,目前芯片市场已经形成了寡头格局,在开放市场有高通和联发科,而在非开发市场有三星、苹果等大佬。此时爱立信杀入会是一种作死的选择吗?其实不然,爱立信的技术实力不容轻视,别忘了爱立信曾经还是移动通信标准化的全球领导者,应该说爱立信在手机芯片市场大有可为。
其实在手机芯片领域巨头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像博通和德州仪器这样的芯片巨头都选择了黯然退出。
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爆发性增长曾推动博通公司、德州仪器等芯片企业的移动芯片业务快速发展。但随着4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火爆,让上游处理器领域的战火也不断升级。就在近日,美国上市的博通公司宣布将放弃其手机基带芯片业务,寻求出售或者关闭。而在宣布退出手机芯片市场之前,博通公司实际上对这部分业务有着很大的雄心。为了迎接4G时代的到来,该公司曾斥资1.64亿美元收购瑞萨电子公司的LTE资产,以研发4G手机芯片。但是随着LTE芯片的研发,该公司移动和无线业务的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在2013年,博通手机芯片分业务实现营收39.19亿美元,营业利润却骤降至3.65亿美元。成本的大幅增长,可能就因为此最终导致博通公司下定决心,退出手机芯片市场。事实上,激烈的竞争已迫使多家大牌芯片厂商选择退出手机芯片市场,比如ADI、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以及爱立信。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博通公司并不会是最后一个退出这个市场的企业,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有更多企业逐渐退出。
爱立信又有何能耐敢在手机芯片水深火热的时候突然杀入呢?
首先带给爱立信的是技术实力。别忘了爱立信还是移动通信标准化的全球领导者,爱立信的2G、3G和4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被世界上各大运营商广泛使用和部署。爱立信至今的全球业务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专利授权、企业系统、运营支撑系统(OSS)和业务支撑系统(BSS)。其中,得益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对研发的巨额投入,继3G之后,爱立信在4GLTE国际市场依然位居领导者位置。LTE(LongTermEvolution)就是爱立信最先提出的4G标准并为国际标准组织3GPP所确认。从2009年以来,爱立信已经全球部署了130多张4GLTE网络,覆盖的用户超过3亿。此前一谈到爱立信业界就想到基站和网络建设。现在的情况是,2012年,爱立信同意法半导体公司一部分合并了成立了意法爱立信合资公司专攻手机芯片。在这个时候爱立信如果杀入4G手机配件市场,在技术方面可以和高通平分秋色毫无问题。
爱立信携支持td-LTE、LTEFDD、WCDMA、td-SCDMA和GSM五种模式的M7450芯片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并获得正式认证。据了解M7450芯片已通过中国移动网络测试,同时全球其他几大运营商也在测试。不仅中国市场,同时全球其他几大运营商也在测试这款芯片。爱立信的芯片尤其强调支持中国移动的3G标准td-SCDMA。4G时代,爱立信芯片支持“五模十七频”手机应该说完全没有问题。而目前,中国移动在td-LTE手机方面,主要推“五模十频”手机。
此次爱立信携五模芯片回归,这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一次展示,也把矛头直指高通。其次,手机厂商不希望芯片寡头一家独大。4G时代,手机芯片市场方兴未艾,手机芯片高集成度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这表现在,4G芯片市场已几乎是高通一家独大,而在仍保持增长的3G市场,中低端已是联发科的天下,原本应该是利润丰厚的芯片行业在高通、联发科的双雄对决下,其他厂商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极大的压缩。而寡头的存在对手机制造厂商无意是一个噩梦,各种过分而且强势的标准和附加条件让手机制造厂商苦不堪言。别忘记中国移动都曾经吃过高通的苦头,在高通一家独大的时代,曾经要求中国移动对入网的手机标准提升至五模十频,即可以同时支持五种通信模式和十个相应频段的终端设备(同时支持GSM/td-SCDMA/WCDMA/td-LTE/FDD-LTE)。芯片和终端要实现双模不难,但是要实现五模10频,甚至五模13频,则不是容易事,其实对于运营商来说,三模手机功能足以,这让中移动和手机制造厂商都苦不堪言。像爱立信这样的身具很强技术实力的厂商重新回归芯片市场,对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厂商无疑又多了一种选择,也同时带给高通、联发科等巨大压力。这就像PC时代,当英特尔准备一家独大时,始终有AMD在牵制着它不敢任意妄为。
第三,这次爱立信最精明的地方在于,它避开了竞争更加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从而专心手机配件芯片业务。爱立信的手机业务曾带给爱立信巨大的伤痛,导致爱立信对企业架构进行了彻底的调整。最终爱立信把手机部门与索尼手机业务进行合并,成立了手机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由于合资公司的设备未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2012年爱立信又把持有的索尼爱立信全部股份出售给索尼。爱立信的回归是专攻自己更擅长的手机芯片业务,而非自有手机,这有效避免了与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苹果、三星电子等巨头展开直接对抗。
不过也应看到爱立信进入芯片市场所面临的困境,首先一个事实是手机芯片竞争的残酷。目前手机芯片市场的格局基本已定,各家都有自己的优势。高通在技术上有着非常强的优势,大量的专利掌握在手上,而联发科则在市场的把握和推出时间上占有优势,成为厂商的第二选择。此前在芯片行业,爱立信的声音并不多,所以很难判断市场未来的情况。
第二点,爱立信的芯片业务比较单一,这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爱立信芯片业务的未来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其第一款产品M7450。为了研发这块芯片爱立信单是在今年便投入26亿瑞典克朗(约合3.9亿美元)。这说明爱立信必须从这块芯片实现盈利。市场分析师表示,按照17美元的平均售价计算,爱立信必须在今年销售出4500万块芯片,才能收实现收支平衡。爱立信面临的营收压力巨大。
第三点,虽然爱立信继承了意法爱立信在LTE上的相关产品和技术专利,但也延续了其发展的问题,即最新产品的上市节奏和周期,以及如何获得终端厂商的认可。在分拆之前,意法爱立信在国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是盛大果壳,并非主流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