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遗失的访谈》实录:尘封16年的记忆
史蒂夫·乔布斯《遗失的访谈》实录:
我是bob cringely。16年前(1995年),我制作《书呆子的胜利》节目时采访了乔布斯。1985年乔布斯被他自己引荐的ceo john sculley排挤出苹果,接受采访时,乔布斯正在经营他创办的next公司。18个月后苹果收购了next,又过了半年乔布斯重新掌管苹果。
当年的节目只用了一小段采访,九十年代末采访母带从伦敦运往美国途中遗失。多年来我们一直以为再也看不到完整的采访,然而几天前导演paul sen在车库里发现了一份vhs拷贝。
乔布斯生前很少接受电视采访,如此精彩的访谈更是罕见,它记录了乔布斯的坦率、非凡的魅力和独特的视野。为了向这位奇人致敬,我们几乎一刀未剪,大部分内容是首次公布于众。
bob:你是怎么与个人计算机结缘的?
乔布斯:我第一次见到计算机是10或11岁,很难回忆当年的情景,我可不是故作老成……大约30多年前,见过电脑的人不多,即使见到,也是在电影里。电影里的计算机都是装有开盘机的大柜子,闪闪发光,真正了解计算机功能和原理的人不多,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我有幸在nasa ames研究中心见到一台,那不是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只是一台分时共享的终端机。设备非常简陋,连显示器都没有,只是一台带键盘的电传打印机:你在键盘上输入指令耐心等待,然后它会哒哒哒地输出结果。
即便如此这玩意也太奇妙了,尤其是对十岁的男孩而言。你可以用basic语言或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机器接受并执行你的设想,然后把结 果告诉你,如果结果和设想的一样,说明程序见效了。这太让人激动了,我完全给计算机迷住了,当然计算机对我而言仍然有些神秘,因为真正的计算机藏在电缆的 另一端,而我从未见过。
打那以后我总想着计算机,后来我参加了在惠普组织的兴趣小组,12岁时我打电话给bill hewlett(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他当时住在惠普。当时所有电话号码都印在号码簿里,只要翻电话号码簿,就能查到他的电话。他接了电话,我说我 叫steve jobs,你不认识我,我12岁,打算做频率计数器,需要些零件。我们聊了大概20分钟,我永远记得他不但给了零件,还邀请我夏天去惠普打工。
我才12岁,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惠普是我见过的第一家公司,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公司,如何善待员工。那时还没有胆固醇偏高一说,每天上午十点公司拖来满满一卡车的甜面圈和咖啡,大家停下工作喝杯咖啡,品尝甜面圈,很明显惠普明白公司真正的价值在于员工。
之后我每周二晚都去惠普的palo alto实验室,与一些研究人员见面。我见到了第一台台式计算机——hp9100,大概有行李箱那么大,装着小小的crt显示器。它是一台可以独立工作的一体机,我很喜欢。它使用basic或apl编程,我常常数小时地守着它编程。
差不多也是在那时我认识了steve(woz,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我大约十四五岁,可能还要小些,我俩很投缘。他是我遇到的 第一个比我更懂电子知识的人,他大概比我大五岁,我很喜欢他。他因为制造恶作剧被大学开除,刚刚回到父母家,正在修大专的结业课程,我们成了最要好的朋 友,开始一起做项目。
当时《esquire》杂志报道有个叫captain crunch的人,据说他有办法打免费电话,你肯定也听说过,我们很好奇,怎么可能做到呢?多半是吹牛。我们开始泡图书馆,寻找打免费电话的秘密。一天晚 上我们去了斯坦福线性加速中心,在科技图书馆角落的最后一排书架上,我们找到一份at&t技术手册,揭开了所有的秘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我们看着这份手册,心想老天这一切都是真的,于是我们着手制作能够发出这种音频的装置。原理是这样的:我们打长途电话时会 听到嘟嘟的声音,听起来像拨电话的按键音,只是频率不同,但可以模拟,实际上那是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信号,它可以控制交换机的工作。 at&t公司设计的数字电话网络有严重漏洞,他们使用与声音相同的频段来发送控制信号,也就是说只要你模拟出相同的音频信号,通过听筒发送出去, 整个at&t国际电话网就会把你当成一台at&t计算机。
三周后我们做出了这样的一个装置,真的管用。我记得第一个电话想打给woz住在洛杉矶的亲戚,我们拨错了号码,大半夜把某个家伙吵醒了,我们兴奋地冲他嚷嚷:打这个电话是免费的,对方一点也不感激我们,但这已经是奇迹了。
我们做出了这个称为“蓝盒子”的装置,盒底部贴着我们的logo,写着“世界握在手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蓝盒子”,全数字化、简便易用。你 可以拿着它去电话亭轻松拨打长途电话,打卫星电话去欧洲去土耳其,然后接有线电话打回亚特兰大;你可以满世界跑,跑五六趟,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交换密码; 你可以给家门口的电话亭打电话,在家喊话,隔一会电话亭就能听到,真是奇妙。
你也许会问这样做有意思吗?它的意义在于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但已经意识到我们有能力做出控制庞大系统的工具,这就是我们得到的启发。我们两个人尽管懂得不多,但我们制造的小玩意可以控制庞然大物,这是不可思议的经历,没有“蓝盒子”就不会有苹果电脑。
bob:woz说你们给教皇打了电话?
乔布斯:没错,他冒充亨利·基辛格给教皇打电话。我们弄到梵蒂冈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教皇,教会的重要人物逐个被叫醒,最后终于派人把教皇叫起来,要不是我们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还真以为是基辛格。虽然没跟教皇通上话,但实在是搞笑。
bob:你们是怎么从‘蓝盒子’想到做个人电脑的?
乔布斯:这很自然。当时mountain view有分时共享计算机,我们可以免费上机,但我们需要一个终端,买不起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这个终端是我们的第一件作品,apple i ,这台终端的扩展。它用微处理器代替了后台主机,就像是把两个独立的项目整合在一起。一开始是做终端,然后才是apple i,自己动手做完全是因为我们买不起。
我们四处收集零件,全部手工制作,做一台大概要40~80小时,那些小零件太难安装了。后来周围很多朋友也想要,虽然他们也能弄到零件,但他们 不具备制作经验和技能,我们只好替他们做。这事占用了我们所有时间,于是我们想到制作印刷电路板,就是在镀铜的玻璃纤维板两面腐蚀出铜导线,采用印刷电路 板,只要几小时就能做出一台apple i。
我们打算把电路板以成本价卖给朋友,把钱赚回来,这样皆大欢喜,我们也可以休息休息。说干就干,我把大众microbus卖了,woz卖了他的 计算器,我们凑够了钱,请朋友设计印刷电路板。电路板做出来后,卖了一部分给朋友,我想把剩下的也卖了,把microbus和计算器赎回来。
我去了最早的计算机商店,mountain view的字节商店,那时它藏在一家成人书店里。我见到了老板paul,paul说“我预订50套”,我说“太好了”,“但我要完全组装好的计算机”。
我们从没想过出售整机,不过还是答应了,何乐而不为呢?我花了好几天打电话联系电子元件批发商,告诉对方需要哪些零件,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 河。我们打算买100套零件,做好后以两倍的成本价卖给字节商店50台,剩下50台就是我们的利润。我们说服批发商赊给我们零件,30天后还款,我俩就这 样懵懵懂懂地拿到了零件。apple i做好后,卖了50台给字节商店,第29天才收到账款,第30天正好付清赊零件的钱。
我们就这样做起了生意,不过也碰到利润危机。我们的利润不是现金,而是堆在角落的50台电脑,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利润,我们想继续寻找批发商,是不是还有其他计算机商店?我们打电话给全国的计算机商店,就这样做起了生意。
bob:苹果的第三位创始人是英特尔前高管mike(迈克·马库拉,曾任苹果ceo、董事长),他是怎么入伙的?
乔布斯:当时我们正在设计apple ii,对它充满了期待,woz希望增加彩色图形界面,我希望……当时有一大群硬件爱好者,他们自己组装电脑,或者用我们的主板,自己安装电源、键盘等等。 还有许多人是软件爱好者,只想写程序,就像我10岁刚刚接触计算机那样。所以我希望apple ii成为第一款功能齐备的个人电脑,就算你不懂硬件也能轻松使用,这就是我们对apple ii的基本设想。
我找到设计师,设计了所有细节,我们还打算使用塑料机身,什么都想好了,可我们资金不足,还缺几万美元,于是我开始寻找风险投资。我找到don valentine,他还来参观了我的车库,他说我看起来像人类的叛逆者,这话成了他的名言。虽然他不打算投资,但推荐了几个人给我,其中就有mike markkula,于是我约了mike。
mike以前是英特尔的产品经理,他大概30岁离开英特尔,手里有英特尔的股票,他靠股票期权赚了一百多万,当时非常富有,他在家投资石油、天 然气之类的生意,我感觉他想干一番大事业。我俩聊得很投机,最后mike答应投资,我说我们不光要钱,还希望你入伙,于是mike成了我们的合作伙伴。他 不仅投资,还参与创业,我们就这样起步了。
我们拿出apple ii的设计,召开新闻发布会,几个月后apple ii首次在西海岸计算机展览会上露面。——“情况怎么样?”——妙不可言,当时西海岸展览会规模不大,但我们觉得已经很大了,我们在展台上用投影展示 apple ii和图形界面,现在看有些简单,但当时是pc上最先进的图形界面,我们出尽了风头,批发商和经销商蜂拥而至,进展非常顺利。
bob:当时你多大?
乔布斯:21岁。
bob:21岁就这么大成功,可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完全是凭直觉,你是怎么学会管理公司的?
乔布斯:在生意场多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我做事前总问为什么,可得到答案永远是“我们向来这样做”,没人反思为什么这么做。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在车库里组装apple i时,成本算得清清楚楚,可工厂生产apple ii时,财务部门用的是标准成本,每个季度估算标准成本,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于是我不断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贯的做法,6个月 后我发现其实是因为无法精确计算成本,所以只能先估算,然后进行修正,根本原因是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但没人承认这一点。
后来设计macintosh的自动化工厂,我们抛开这些陋习,做到了精确控制所有成本。生意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定,我称为陈规陋习,因为以前这样做,所以就一直这样做下去。所以只要你多提问多思考,脚踏实地工作,你很快就能的学会经商,这不是什么难事。
bob:不是什么深奥的技术?
乔布斯:不是。
bob:最早接触hp1900时,你谈到自己编程的事,都是些什么样的程序?用途是什么?
乔布斯: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设计“蓝盒子”时,写了很多程序,用来处理繁琐的计算工作,计算主频、分频 之类的东西,还计算不同频率的差错率和容错性,编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工作,它没有明确的实用性,重要的是我们把它看作思考的镜子,学习如何思考,我认为学 习思考最大的价值在于……
所有美国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学法律一样。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同样,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所以我把计算机科学看成基础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花一年时间学习的课程。
bob:我学了apl,很明显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乔布斯:你有没有觉得它教给你独特的思考方式?
bob:其他语言也许更明显些,我最先学的apl。显然apple ii很成功,公司飞速发展,成功上市,你们都成了富翁,富有的感觉如何?
乔布斯:很有趣,我23岁拥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财产,24岁超过了一千万,25岁超过了一亿。但这不重 要,我不是冲着钱去的。钱允许你做想做的事,钱让你实现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创意,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人才、产品,是产品带给客户的价 值。所以我不太看重金钱,我从不出售苹果的股票,我相信公司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bob:1979年乔布斯第一次拜访施乐palo alto研究中心,在pc成形之初,palo alto研究中心起到了关键作用。
乔布斯:同事一直怂恿我去施乐公司,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于是我去了。对方非常友好地展示了他们的研究,他们 展示了三个项目,但我完全被第一个项目吸引了,另两个没怎么看。我记得有一个项目是面向对象编程,我没怎么看;还有一个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当时他们已经有 上百台联网的电脑,可以互发email,也没有吸引我。
吸引我的是图形用户界面,那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东西,虽然现在看来它还很粗糙,有瑕疵,但是当时我们还看不出来,这个创意太棒了,他们做得很 好。很快我就意识到所有计算机都应该变成这样,我们可以争论要多久后能现实、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但是没人会质疑图形界面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如果你当时在 场,你也会这样想的。
bob:paul allen(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也说过同样的话,真有趣。
乔布斯:是的,显而易见。
bob:听说你去参观了两次,第二次你带了些人去,对方是不是让你们坐了冷板凳?
乔布斯:没有。
bob:她说她负责向你们展示的图形界面,起先她拒绝展示,大约僵持了3个钟头。这期间对方只好先带你们参观其他的项目。
乔布斯:你是说他们不太乐意让我们参观?这个我一点不知道,没印象了。
bob:看来对方掩饰得很巧妙。
乔布斯:是的,不过他们还是让我们参观了,还好他们让我们参观了,因为施乐后来被拖垮了。
bob:为什么施乐垮了?
乔布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认识sculley以后,我现在有了清晰的答案(编者注:约翰·斯考利,前 百事可乐ceo,被乔布斯那句著名的“想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请到苹果当ceo)。就像sculley一样,他以前在百事可乐工作,他们的产品可以数十 年不变,顶多更换一下可乐瓶子,所以产品部门的人说话没什么份量。
在百事公司谁最有发言权?是营销部门的人,他们很容易升职从而掌管公司。对百事来说,这不是件坏事,问题是垄断科技公司也有这种情况,比如 ibm和施乐,即便ibm和施乐的产品经理能做出更棒的产品,那又怎么样?这些已经垄断市场的公司很难再提高业绩,要想提高业绩还得依靠营销部门,于是他 们逐渐控制公司,而产品部门的人被边缘化,公司就丧失了打造优秀的产品热情和能力。产品部门的功臣慢慢被不懂产品的人排挤,后者通常缺少研发产品的技术和 能力,而且也并非打心底愿意替客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