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推“私人导游” 创新服务倒逼监管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P2P之风吹进导游领域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去中心化倾向日益明显。前些年流行起来的微博,体现的是资讯去中心化,所谓“人人都是小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近年P2P金融、P2P租车、P2P租房都是实体经济借助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尝试。将P2P理念发扬光大的美国公司Airbnb,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创富热情。 

如今,P2P之风又吹进传统的导游领域。跟团游不自由,自助游“找不着北”,请当地人做自私人导游,费用不高还能加深对当地风土、文化的了解,可谓两全其美。 

今年四月某网站进行了调查,六成网友表示支持“私人导游”。去哪儿则悄然上线“当地人”。 

三个先行者样本 

打开去哪儿APP,可选择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有200多个。选择北京,有186位“当地人”提供服务。身份五花八门,有“旅行社资深持证导游”、有“北京丫头”、有“租车师傅”,还有“地道北京土著,咨询不陪同”。对于与私人导游服务相关的风险、纠纷,去哪儿的态度是 “只提供平台,不监管交易”。 

假日阳光是去哪儿的供应商(也有自营网站),联络了3000多位持证导游,可在100多个城市提供“私导、包车、酒店、门票一步定制”服务。 据悉,假日阳光不满足“去哪儿供应商”角色,正积极研发、准备推出APP。 

今年7月,一家北京公司推出的应用——“金牌导游”上线。该应用一级菜单给出五个选项:导游、包车、金牌套餐(导游+包车+用餐)、景点讲解、私人订制。目前,金牌导游只能在北京提供服务,“其它城市陆续开放中,敬请期待”。这是边在北京“种试验田”,边圈风投的节奏。 

前些年,携程艺龙、去哪儿、途牛、同程等在线旅游机构主攻机票、洒店,解决游客行和住的问题,聚焦于“在路上”这个阶段。其实,决定旅游体验的是玩这个环节,导游+包车才是核心的服务。好比外出吃大餐,打车、预定座位是外围服务,就餐环境、菜肴是核心服务。  

而且,机票、酒店预订竞争过于激烈,相比之下私人导游、旅游包车的想象空间极大。预计除了去哪儿、假日阳光、金牌导游之外,陆续会有一批玩家进入这个领域。 

创新倒逼监管 

任何领域的去中心化都会触动旧有的利益格局。今年以来,围绕打车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用车,既得利益者向监部门“哭述”,监管部门封杀、叫停的戏码一轮轮地上演。 

关于私人导游,官方的说法是:导游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因为根据《旅游法》,旅游经营者指旅行社、景区以及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当地人”并非合资格的服务提供者。此外,《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

旅行社则表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当地人做导游的服务质量不可控。一缺对履约的监管,二没有服务质量保障,三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监管部门和旅行社的说法有理有据,而游客对私人导游这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观望阶段。虽然网上调查获得一片叫好,但去哪儿网的实践并没有“叫到座”。提供服务的北京“当地人”从几个月前的近600人缩减到现在的不足200人。尽管去哪儿、假日阳光、金牌导游的商业化运作虽然还在试水阶段,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倒逼监管部门尽快拿出方案。近日,有传闻说旅游监管部门正在酝酿叫停私人导游。 

与P2P租车不同,私人导游很难封堵只能疏导。所以,后者的政策风险较小。监管部门治理私家车参与出租车运营,最关键的一着是要求相关车辆产权在派出公司,私人怎么可能把车过户给出租公司呢? 旅游监管部门治理私导无非要求两点:一是持证,二是旅行社派遣 。如今教育水平普通提高,具有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学历者,想当专职或业余导游,花个把月时间考个“导游员资格证书”不在话下。旅游社委派更不成问题,一纸劳务同而已,监管部门很难甄别、禁止。

总之,互联网公司提供平台、旅行社提供合法性、个人考证并提供服务,这个体系是合法、有效的。比较大的变数是用车,如果私人导游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怎么算?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