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O2O案例:Uber182亿美元估值是怎样炼成的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贝莱德(Blackrock)、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s)、威灵顿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凯鹏华盈风险基金(KPCB)、门罗创投(Menlo Ventures)和顶峰合伙(Summit Partners)——截至今年6月,这几大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陆续“屈尊”,共享同一个身份——Uber股东。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汽车服务公司Uber,通过打造一款APP,将有意提供租车或拼车服务的车主和乘客连接在了一起。成立至今5年有余,这一服务的受欢迎程度,大大超出很多人预料。最新消息称,有上述股东坐镇的Uber已完成D轮共计1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182亿美元。

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很可能借此天价估值,一举跻身科技界亿万富豪榜。

“至少在账面上是如此。”《福布斯》预测:卡拉尼克只需在估值182亿美元的Uber公司持有5.49%的股份,便可坐拥10亿美元的个人净资产。而从未出售过公司股份的这位创始人,据悉,至少持有Uber公司10%的股份。这意味着,其身价逼近20亿美元。

闯入者Uber

某种程度上说,Uber和国内的滴滴、快的,在服务模式上有些类似,只不过后者衔接的是出租车司机和乘客,而Uber衔接的主要是私家车主和乘客。

打开Uber的APP,输入姓名,联系方式,信用卡信息等,即可建立个人账户。这款APP会根据你的位置,自动定位你周边能提供租车服务的私家车有哪一些。某辆车接单后,你便能在地图上追踪它的位置了,还能根据Uber给你提供的车主信息,跟司机取得联系。下车时,车费和小费能通过信用卡直接完成。

通过Uber叫车,通常要比一般出租贵出些许,作为给Uber的佣金。但由此换来节省出来的时间和更优质的乘车服务,你会不会感觉这还是值得的?更何况,多花的这几美金,有可能让你坐上奔驰、奥迪这类高档私家车;运气好的话,谁知道兰博基尼车主是不是也在业余时间用Uber赚点小钱呢?

硅谷就是这么神奇。许多科技创业者在这里提出新点子,并不全靠高新技术驱动,而胜在服务创新。卡拉尼克的Uber就属于这样的公司——注册成为其旗下司机后,私家车主可以随时随地赚外快;他们提供的拼车、租车服务,也给很多无车族带来便利;Uber从中抽取一定佣金,起步3年后,年营收便高达1.25亿美金。可谓三方三赢。

2009年,卡拉尼克在旧金山成立Uber,最初做的是豪华叫车服务,之后逐步提供一些平价服务,包括普通代步车甚至出租车。起初,总用户量有限的Uber并不会对出租车公司产生什么威胁,但谁会想到时至今日, Uber已进驻全球140多个城市 ,拥有司机数十万人?对出租行业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2011年11月,Uber从门罗创投和高盛等处获得新投资时,估值还只有3.3亿美元;两年后,翻了10倍;一年后,这一数字已变为182亿美元。 “Uber提供的不是出行服务那么简单,它是生活方式和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卡拉尼克深谙“互联网思维”

颠覆型创业者

卡拉尼克一点也不像标准的硅谷创业者。后者多以乔布斯为标杆,黑框眼镜,T恤,牛仔裤,时而不修边幅,由内而外的散发着浓浓的极客气息。扎克伯格、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都是个中典范。

卡拉尼克就不同了,出席各种场合多以合体西装出现在公众面前。不仅毫无程序员质,相反,倒更像精明干练的职业经理人。

可他的确是个地道的硅谷小子——生于洛杉矶,12岁就能编程,大学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工程系,并且在大四时很标致化地辍了学,开始创业。

1998年尚处传统互联网时代,卡拉尼克与同学合伙创办了一个网站,供网友在其上相互交换自己已有的音乐和电影等娱乐资源,这个网站被命名为Scour。在版权保护意识颇强的美国市场,Scour一经推出便遭遇联合抵制。无疑,购买了正版作品的各位用户,堂而皇之的为他人提供免费盗版,虽然方便了彼此,但显然违法。30多家大型电影、音乐公司对卡拉尼克提出侵权指控,要求赔偿2500亿美元。他与同学被迫卖掉公司,宣告破产。

三年后,卡拉尼克东山再起,用Scour的原班技术人马成立新公司RedSwoosh。其服务模式与Scour略有类似,提供点对点文件共享服务,使用改良了的带宽效率,帮助用户完成大媒体文件的传输和交易。但与Scour不同的是,RedSwoosh规避了法律风险。2007年,RedSwoosh被Akamai Technologies公司以1900万美金收购。卡拉尼克由此成为千万富翁,那一年,他31岁。

对连续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好征兆,RedSwoosh成就了卡拉尼克小试牛刀,让他有了一笔创业资本。更重要的是,也让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创业之初的信念:新创服务总会颠覆既有模式和格局,不要畏惧做一个挑战者。

这些经历和信念,直接孕育了2009年Uber的诞生——该年3月,卡拉尼克与朋友Garrett Camp在旧金山成立Uber叫车服务公司。

意料之中的是,短短4个月后,他们便 被旧金山市政府勒令停止营运。理由包括“收费费率未经审查”,“车辆没有漆成统一标准颜色”,“司机培训和牌照未经考核”及“没有购买相应保险”等

但有过前两次“边缘创业”经历的卡拉尼克,并不认为上述理由能证明Uber违法,相反,倒是能证明Uber的创新——因为服务模式太新,以至于尚未被既有审查制度纳入范畴。他的这一判断,得到了专业律师的认可。

Uber开始发动用户的力量来对抗这股行政力量。认可这种服务模式的人们纷纷向市长信箱投去自己的请愿书,最终,这次勒令不了了之。

可以想见的是,旧金山一役只不过是个开端,随着Uber服务范围的扩大,它也被列上了诸多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黑名单,比如纽约、华盛顿、加拿大温哥华、英国伦敦等。

今年6月,弗吉尼亚州禁止Uber在该州内开展业务,理由是“暂未授权”,将对违规载客的Uber司机罚款500美元;内华达、马萨诸塞等在内的另外16个州,则有保险机构出面声称Uber司机的行车保险没有得到保障,因此拒绝其在这些州内落地业务。

可以看到,各州反对Uber的理由大同小异,但Uber无法总靠自己粉丝出面请愿,来摆平这些指控。好在,历经5年成长的Uber已今非昔比。像不少大型企业和财团那样,卡拉尼克也聘请了自己的说客。

“市政府只是在保护当地没有竞争力的出租车业者。”卡拉尼克说。对这些生存在保护网内的“弱者”,Uber是一条来势汹汹的鲨鱼。来自传统的同业者在切实被Uber蚕食掉市场份额之前,便感受到了迫近的威胁,因为这条鲨鱼正在不断冲击既定规则所编织的那层保护网。

已有州政府如科罗拉多和市政府如波士顿,在考虑修改既有的出租车行业规章制度,以适应代表新生力量的Uber。“Uber的服务越普及,其主张就越能站得住脚。”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Arun Sundararajan说。

一个开始

诚然,Uber顶住各地政府压力、覆盖全球数十万司机、并以2万/月的速度增长,并且,以去年乘客11亿美元支付总额为基数,按照20%的比例抽取佣金, Uber2013年的净收入高达2.2亿美元 ,这一事实也的确让人拍案叫绝。但说到底,Uber不过是个叫车软件,何以坐享182亿美元的高估值?

这还要从卡拉尼克那个“交汇点”理论说起。

从打造Uber起,他便从未将自己的公司仅看做一个叫车软件。“能在用户需要时即刻满足他们的愿望,不管是租车还是其他”,才是卡拉尼克的终极野心。而叫车服务,只是一个开始。有了这个起点,Uber能做的事有很多。

眼下, 业界普遍看好Uber在两大方面的潜力:其一,将叫车服务模式,复制到其他交通工具,私人飞机和游艇,来者不拒;其二,基于这种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物联网图景,便由此呼之欲出

不少人已对此给出丰富想象:住在城西的你突然想吃城东的某家小吃,在Uber上下单,刚好要从城东开往城西的某位私家车主,完全可以顺道实现你的心愿,也顺便赚一笔外快。以此类推,往返于北京-巴黎的私人飞机、豪华游轮,也有望变身你的私家快递。

这种颠覆物流和零售业的大胆想象,并非空中楼阁,事实上,Uber团队早已尝试过用冰激凌车给预定的人送冰激凌,在情人节发动车主们帮忙递送玫瑰花。

“Uber正在建立一个覆盖各个城市坐标的数字网络。” 其投资人Shervin Pishevar这样解读Uber的未来:“一旦这个坐标网建立起来,作为一个平台,Uber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你认为上述构想依然太过遥远的话,那真正能将Uber182亿美金估值和卡拉尼克近20亿美元身价坐实的公司前景,便是Uber进军亚洲市场。

2015年,亚洲地区将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车保有量。中国和印度潜力巨大。Uber目前已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落地。擅长接地气的卡拉尼克选择与中国租车公司合作,来拓展Uber的业务。他能破除“硅谷来客鲜少玩转中国市场”这一魔咒吗?182亿美金的高估值,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