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落地保险,场景与瓶颈何在?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区块链落地保险,场景与瓶颈何在?

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血迹未干,乐清女孩又惨遭奸杀,滴滴再一次陷入全民讨伐之中。

作为乘客,笔者也将网约车作为日常基本的出行方式,深深理解乘客在滴滴、出租与黑车之间的选择,不在于对某位司机个人的了解和信任,而是对滴滴平台服务便利、司机审核、行程保险的一种托付。但再三的血案让我们意识到,滴滴平台的整体信誉,并不能为司机个人背书。

那么,口诛笔伐过后,该反思的不止滴滴: 各大网约车平台服务该如何建立起乘客——司机点对点的信任链?如何改进审核机制以确保司机信息真实?如何筛除可能引发安全危险的司机或乘客?如何实时追踪订单行程?在突发情况下如何最快联动周边公安? 解决信任、安全两大基本问题,才是决定网约车能否继续存活的根本。

除了平台自身的管理改进,监管层面的督促问责,或许,时下另一热点—— 区块链 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出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优势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其中所谓共识机制,就是 在区块链系统中基于不可更改的存储信息进而实现不同节点之间互相匹配筛选、建立信任、获取双边权益的算法。 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数据认证环境, 把对“人工审核”、“平台审核”的信任,变成对加密技术的信任。

如果把区块链融入到网约车平台体系,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区块链技术可将每一笔订单行程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固定,司机的身份、个人信用、犯罪记录、服务历史等一经验证则将可溯源并且无法更改。 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其开放式的节点的设计,将使包括平台、司机、乘客、公安等各参与主体都可以随时根据各自权限获得和准确真实的历史溯源数据。那么,个人信用过差、有人身危害犯罪记录的司机将被平台筛除;对乘客言行不轨过的司机将被区块链如实记录不良评价,该评价将实时直观地呈现给平台和下一位乘客,甚至标红警报,以最大程度规避“遇狼”危机;公安也可在接警时及时准确地定位行程、追踪司机;保险公司更可以根据相关情况进行快速理赔,区块链的不可更改属性和分布式自动节点大可免去反复人工审理资料案卷的困扰和真实性风险。

区块链助力欺诈识别和风险防范

尽管区块链被诟病炒币泡沫,但其真正发挥作用却更多的是在传统领域。8月10日,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实现落地,这意味着纳税服务正式开启区块链时代。与此同时,蚂蚁金服区块链携手航天信息也在悄然试水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服务。8月17日,京东集团与中国太保联合宣布全国首个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项目正式上线运行,通过区块链专票数字化应用,推动双方互联网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打造高效、透明和数字化的采购管理体系。

保险业具有的风险交易的本质与分散性强、敏感性高的特性与区块链的属性天然契合。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特性,可以让保险服务流程更透明;区块链的安全能力,可以很好解决数据传播中的隐私保护及商业信息安全问题;而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则从源头上进一步保障了交易的可信度。正由于区块链的上述特性,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保险业实现行业内、行业间以及用户间大量分散节点的信息分享和连接,从而大大加速保险创新的空间和速度。

当然,任何新技术想要在保险行业中立即有所建树绝非易事。除了需要克服各项监管、法律法规的障碍和底层技术架构、个案整合,还有人质疑,上一门新技术——云技术在保险业都还尚未普及, 眼下最新的区块链技术如何施展拳脚?

由于保险理赔流程和索赔事实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而保险人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欺诈也由此产生。有客户借机就同一损失向多个保险人索赔,而也有保险经纪人通过私售保单来获取保费。

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区块链能够将保险信息、索赔信息置于不可更改的信息数据总账下,使保险公司更好地合作于信息共享、智能识别可疑行为、杜绝身份伪造, 有助于准确地对抗常见的保险欺诈源,使保险公司实现更高的利润率,由此消费者也可以享受更低的保费,同时使理赔流程变得自动化和高效率。

以Everledger为例,该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为买卖双方和保险公司建立了钻石所有权的分布式账簿。他们将业务范围内百万颗钻石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将数字指纹印刻在钻石上,其中包含了每颗钻石的唯一可识别信息,如序列号、清晰度和切割情况等,而这些数字指纹随后便会被保存在不可更改的分布式账簿中。假如一位珠宝商谎称钻石被盗,并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事后他再将该颗“被盗”钻石当作新钻石售卖。由于每颗钻石的特征均被Everledger的区块链系统备案,当该钻石被重新包装出售时,保险公司可及时发现并追回它。

区块链助力简化财险、意外险理赔流程

对于以车、房等以物为保险标的的财险和意外险,一大难点便在于收集处理理赔所需的必要信息。手动录入大量数据以及多方的协调沟通仍是一个低效率和易出错的过程。此外,保险双方对于“损失”的界定可能是十分主观的,而 区块链技术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业务规则编写和自动处理理赔,与此同时还能提供永久性记录、将保单更新,保费支付和理赔记录等保单相关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上,简化了各方之间的交易流程。

假如你最近卷入一起车祸,为弥补损失,你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你的保险公司会在查勘后向肇事者的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而对方的保险公司却也许有着不同看法。 区块链中的 智能合约 可将纸质合同转化为可编程的代码,这有助于自动理赔并计算各方应分摊的责任。 例如,当保险公司收到索赔申请时,智能合约可自动确认保障范围,并将特殊事件转交人工审查。对于航空延误保险, 智能合约则通过关联空中交通管制数据库,在航班取消或延误时自动进行赔付。 这样,区块链在提高保险公司后端处理效率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优质的用户体验。正如安联公司的Yann Krattiger所言:“自动化处理取代了无数的邮件往来和海量的数据文件交换。”

区块链助力健康险高质高效

疾病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通常会问诊多位医生和专家,同一患者的医疗记录因此分散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中,导致了高昂的管理费用和冗余的流程。加密保护的区块链可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它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同时,能建立全行业同步的信息数据库,每年可节省数十亿美元。

假设你正因骨折求医,医生也许需要根据你此前的医疗记录来作出更好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你不得不费力地请求之前就诊过的医院、医生提供有关文件,还要拷贝这些文件用于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这一流程需要全程人工操作,每一环都有可能失败。2017年,仅美国医院体系内,保险索赔遭拒赔数额已高达2620亿美元,而拒赔可能仅仅是因为某一流程文件数据有出入或丢失 。区块链技术可将患者的医疗数据管理权交还给患者本人,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访问权限,避免了保险公司和医院不得不在各种数据库间的反复核对,使得医疗记录可被加密保护并在特定情境下共享,从而提高医疗保险生态系统的交互操作性。

区块链重塑再保险服务流程

受人工流程和一次性合同所限,目前的再保险流程复杂且低效。尤其对于临时再保险,其中每一风险都需要单独核保,在正式签约前合同需经过多方长达数个月的推敲,数据需要在多方间交换以处理赔案。 而不同保险机构间各异的数据标准又常常导致对于合同执行的不同解释。当数据不可变更但可共享,再保险公司无需等待原保险公司为每项索赔提供数据,避免了在每起赔案发生时双方繁杂的文书来往, 因此可更快处理索赔,近乎能达到实时处理的水平。

据普华永道估计,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区块链每年可为再保险业节约50-100亿美元。考虑到再保险费用在保费中占比5%-10%,区块链可进一步影响并推动保险产品的降价,让消费者享受优惠、便捷的服务同时,更可以为保险业带来更多客户。

安联是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其与Nephila合作,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完成巨灾保险的再保险转嫁工作。智能合约可在保险事件发生时(如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地震)自动启用,并根据再保险协议向原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安联的首席核保人RichardBoyd说道:“运用区块链技术取代目前深植整个风险转嫁过程中的人工驱动模式,将完全消除人为疏忽可能带来的损失。”

与此同时,由美亚保险、安联保险、全球保险集团和瑞士再保险等几大保险和再保险业巨头组成的B3i财团正积极探索区块链。该财团最近为巨灾超赔再保险推出了一种智能合约管理系统原型。该系统内每一份再保险合同都以被可执行代码写就的智能合约形式保存在同一共享平台上。当发生飓风、地震等保险事件时,智能合约将分析各参与者提供的数据并自动计算各相关方应分摊赔款。这有助于再保险公司更有效地配置资金和承保,进而增加了保险业的整体稳定性。

区块链落地保险业尚有路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保险业内对区块链具有浓厚兴趣,但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Token机制的水土不服

Token本意是计算机访客进行身份认证的临时令牌。在数字货币领域中,Token也被翻译为代币,是区块链中的流通产物,也是凝聚着信息去中心化共识的技术节点。但在保险业中,Token机制却难以完美实现。以法国的安盛保险为例,该保险公司为了让其用户实现交易货币统一化,采用了以太坊公有区块链(ETH),推出了名为Fizzy的智能合约保险产品。但是在这款产品中,安盛保险公司并没有公开表明延误赔偿是以加密货币,还是以其他形式的价值替代品发送到投保人的相关账户中。这也就意味着, 安盛保险虽然将保险行业的相关业务与区块链形成联系,为用户带来高效安全的赔偿服务,但是并没有解决或者找到能取代虚拟货币的Token通行证。同时,不同保险业务的多样性无法用统一的Token实现,导致区块链保险的去中心化这一理念也就难以完全落地。

2.别拿区块链摆样子,警惕共享合作变抱团

2018年5月,众安科技联手多家保险企业保险公司打造了安链云平台,用于共建和分享区块链技术。但从技术结合仅限于表面,业务深度仍十分有限,更像是一个开放化的中心平台。依附在平台上的各个中小型企业,虽然在短暂时间内能够实现保险降本增效,并能快速发展。但从长远上看,抱团联盟的保险企业或将与日俱增。

3.还需法律来划底线

即使区块链本质上能够做到去中心化,但区块链商业化在近期的发展依然需要政府与法律的介入和监管。在市场尚未成熟的过程中,区块链的发明者、使用者和消费者也都需要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壹零财经作者王巧月表示:“现有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不完全适用于区块链网络,如何在区块链这一国际化网络中执法等问题则需要进一步探索。”众安保险总经理助理兼战略负责人王敏认为,虽然通过区块链的加密可以对数据产权有更清晰的界定,但只有数据产权等问题明晰,数据和区块链才能更多地去应用到保险领域。

4.未来产业需要“多面手”

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产品创新上可能带来很多变化,进而在核保、赔保等环节不断创新。保险代理人也要自觉转型。未来,保险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与科技人才的界限或许不再那么明显。要培养未来产业中的“多面手”,或牵动教育模式和育人理念。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王和认为,目前区块链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中,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短缺。“区块链和保险的结合需要‘两栖’复合型人才,即能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去解决保险的痛点,设计出全新的结局方案或者商业模式的人。”

随意打赏

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区块链应用场景保险区块链金融区块链落地场景区块链保险应用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 保险供应链瓶颈区块链场景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