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景气,国产伺服企业充分发挥节约成本的艺术:给产品“瘦身”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市场不景气,国产伺服企业充分发挥节约成本的艺术:给产品“瘦身”

编者按:今年 伺服电机 市场一片惨淡。一方面因人工费、稀土原材料的因素导致制造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市场却杀成了一片“红海”,让许多企业进退两难。许多伺服厂商,为了节省成本,根据客户使用需求,给产品“瘦身”。

本文首发于伺服与运动控制  ,原标题《市场不景气的2019年,国产伺服到底灵不灵?》。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谈到国产伺服产业之前,我们先看墨西哥这个较为疯狂的国家。

1994年墨西哥人均GDP为5854美元,而我国到了2011年人均GDP才达到5618美元。按道理来说,上世纪90年代的墨西哥人,生活算不上潇洒,但好歹也过得下去。为什么“老墨”会玩命的偷渡美国,宁可在美国打黑工,也不愿在留在故土?原因在于墨西哥工业化基础薄弱的国家,外来商品含运费成本和关税,导致当地生活质量不高。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赚同样的钱在中国的生活要潇洒许多,毕竟这是全面工业化的国家,虽然商品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但总能以较低价格购得生活必需品。

在工业领域,伺服是制造业很基础的部件,没有实现国产化,会提高国内制造业成本,也间接影响消费者。我国伺服行业发展走过近20年,2019年伺服产业受整体大环境影响,总体市场下降约20%。

从今年松下伺服,以及国内200多家伺服企业的反馈来看,都存在业务下滑的现象。不过这种下滑是正常的,因为制造业的不景气。那么,国产伺服面临当下环境,应该如何度过难关,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降价格稳客户 企业创收不增利

第三季财报显示:汇川净利润为6.46亿,同比下降18.64%;新时达净利润0.52亿,同比下降67.5%,英威腾净利润-0.39亿,同比下降120.97%。

2019的伺服市场很难,到底难在哪里?

在宏观看来,市场萎缩一方面来自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受贸易战导致订单量的下降。 具体来说, 纺织 、机床、 3C 等行业严重不景气,对伺服的需求量相应变少。

行业外部形势不好,也导致业内的混战。 对于伺服产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价格战。当市场份额变小的时候,价格走低是不可避免。一些大的厂商降价做市场,这时规模小的厂商为生存,不得不降价销售。从工控的上市公司来看,多数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

以伺服电机为例,一方面因人工费、稀土原材料的因素导致制造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市场却杀成了一片“红海”,让许多企业进退两难 。据一家伺服电机厂透露,原本1200元的伺服电机,今年最低买过800块,然而800块仍不是市场最低价,可以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编码器是伺服系统部件中被外资品牌把持的“阵营”。据业内人士透露,多摩川的第一季度业绩下滑约40%,第二季度下滑约20%。国内的代理商表示,多摩川业绩下滑不是因为竞争对手,而是下游需求的萎缩;在伺服电机领域,不少日系、国产的订单都出现大幅下跌。多摩川编码器在今年的表现,也可侧面透露出今年的市场行情确实不乐观。

国产伺服到底灵不灵?

既然是市场普遍萎缩,商家竞争加剧了,作为企业该怎么办?最直接、最现实的应对策略,就是节省成本,让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大家也许会想到,厂商降低制造成本,对行业是扎心的,对客户是担忧的。

不急,那群有技术的厂商,在节省成本问题上,表现得颇具艺术。 对于有一定客户基础的伺服厂商来说,以牺牲产品质量换价格竞争,是一种砸招牌的举动。

因此,伺服厂商省成本的艺术,在于他们根据客户使用需求,给产品“瘦身”。

在伺服驱动器领域,降低制造成本,功能专业化、体积小型化,更高的性价比、更细分的应用是厂商的开发趋势。 如广州科伺智能开发的NV2系列紧凑型伺服驱动器,在N2系列的基础上,优化内部电路设计,针对应用领域不同,对一些功能做些删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又保证一定的竞争力。再如之山智控G1系列驱动器,在底层元器件做进一步优化外,依据客户使用需求,推出新的技术方案,将性价比推向新的台阶。

编码器上,国内某家运动控制企业透露,整套伺服成本来看,编码器占了四分之一。 目前,现阶段光电编码器基本没有降价空间。要把伺服价格压下来,且保持精度不受太大的影响,部分应用领域将磁编代替光编。

谁能走出差异化路线则灵

我们可以用惊人数据,来证明严峻的经济形势。其实,市场不好是尖锐的描述,经济下行带来的阵痛期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一个纠错的契机。终端客户生产量减少,有充足的时间,对新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为伺服厂商对新品的研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不能光看宏观的问题。企业在更细分的领域夹缝求生,才能够绝境逢生。目前,虽然3C、纺织、机床等产业沉寂, 但还是有部分行业依旧可观,比如高端 物流安防 ,还有纺织后整理等。

例如,人们普遍认为今年注塑行业不好,然而,注塑行业的部分市场依旧“艳阳高照”。我们会发现,国内以及巴基斯坦、印度、中东、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TO G端市场,对安检门的需求极为旺盛,深圳龙岗某些为安检企业提供塑料外壳的注塑厂,却忙得不亦乐乎。注塑厂规模因订单的增加进一步扩大,对注塑设备的伺服产品的采购和更换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本身是差异化的。

经济下行的特殊时期,企业需要特殊的发展策略。技术研发强的伺服厂商,更多思考技术研发与市场信息的匹配。

规模小的厂商,应该找准合适的细分市场。压缩伺服产品制造成本,只是特定时期的“止痛药”,毕竟编码器、稀土、芯片等原材料的成本摆在这里。过分的降价,只会带来产品质量下降。

早在2019年初,运动控制联盟年会上,以制造的本质为主题展开探讨。制造的本质是极致为用户负责,为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为用户创造财富。这就要求伺服厂商,最终对客户负责。伺服产品被客户认可,在行业有口碑了,才能卖得出去。卖出去的产品要有利润,就得提升产品的设计、工艺和技术。

国内伺服企业都希望向松下、安川、三菱学习,其实追赶这些巨头,这应该是业内大型上市公司。有技术规模小的厂商,应该是聚焦于细分的市场做精做强,成为标杆。细分市场对于自动化企业,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确实是国内企业发展的路线。国产伺服起步晚、技术沉淀薄,无法与欧美、日本产品相互竞争。摆在目前的出路,还是要在木工、纺织、印刷包装、新能源等行业里面的更加细分领域扎根。

结  语

走访于多家国内伺服厂商(不含上市公司),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观点,即现阶段他们都要“熬”。相对于外资品牌,我们人才储备、技术累积、供应链、方案经验都无法与欧美、日本企业相比。国内伺服厂商,要发展更要生存,那么就得靠售后服务优势,以及对某些领域的深挖。

制造业是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发展的根本,我国已完成工业化,不过只是初级阶段,工厂的核心部件,对进口产品依赖程度高。伺服是工业的基础部件之一,国内必须拥有与外资相抗衡的产品,终端用户才有多一条选择,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自动化发展道路很漫长,最后致敬那些在曲折中探索的工业人。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