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华为与英特尔躲不过的主线战争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CV智识(ID:CVAI2019),作者:张雪
时间回到2019年5月16日,一纸实体清单的出现,让多年称兄道弟的 华为 和 英特尔 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两者从盟友变敌对,又变回合作伙伴,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竞合关系。
对于华为而言,这或许是一个多年布局的决定,或许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应急之举,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对于英特尔而言,华为可能是其最不愿面对的竞争对手。
外因内驱下,这一切发生地突然而又顺理成章。
华为计算战略直击英特尔?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对华为来讲,最为紧迫的大概就是芯片了。
虽然在手机端,华为的麒麟芯片已经展露了头角,但在服务器芯片和AI芯片领域,华为离行业巨头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情急之下,华为或许是为了稳住阵脚,或许是为了反抗,很快就宣布了自己的备胎芯片。“这天我们是没有准备好,但是我们也在时刻准备着。”一位华为海思产品人员如此表示。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华为的芯片,我们一定是先满足内部需求,然后再出来给大家用的。这次一开始我们之所以会这么被动,是因为大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用的计算框架主要都来自美国,包括开源框架,软硬件等,今天被这个事情打开之后,我们内部反而觉得对于产业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期。”
然而产业的转型并非朝夕之功,同时,华为要改变的这个产业正好是英特尔的主场。
数据显示,英特尔作为传统CPU龙头,占据着服务器芯片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华为还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客户之一。
另外,在计算领域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产品本身一旦做到了占比50%以上,那你本身就是生态。
所以从英特尔手中抢服务器芯片市场,对于当下的华为来说多少有些虎口拔牙的意味。
可能是华为向来擅长未雨绸缪,也可能只是自身布局的一环。
其实,早在2019年1月,华为就发布了业界最高性能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鲲鹏920(Kunpeng 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TaiShan服务器、华为云服务。加上2018年相继推出的麒麟980芯片和昇腾910芯片,如此一来,华为的芯片产品已经全面涵盖云端(服务器端)和终端(消费端)。
不过,当时鲲鹏920的发布并未引起很高的关注度,只是被单纯的看做是华为在服务器领域的初步探索。
如今,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给了华为大张旗鼓,全面推进服务器领域芯片的一个机会。从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华为与英特尔的正面冲突。
很多人不会想到,早在十几年前,除了通信设备外,华为也开始与英特尔探讨服务器业务的合作。
在华为官方网站中发布的《英特尔眼中的华为》一文中曾写道:当时在英特尔服务器事业部的方粤生回忆称,“其实华为看得很远,当时已经看到若干年后,通用计算领域的许多产品和技术,将和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融合,于是开始做产品、技术和人才上的积累。”
在之后的10多年间,华为服务器业务经历了起起伏伏,直到企业业务BG成立之后,服务器才得以转正。
在扶正服务器业务的过程中,英特尔和华为的合作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合作深度甚至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与其他很多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同,华为与英特尔的合作除了市场战略层,还深入到产品研发层。
毋庸置疑,几年之前,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已成为引领者,通过双方合作和创新,华为也在高端服务器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
从一开始的接触到在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整个IT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两家公司还曾信誓旦旦表示,未来将共同致力于解决方案的构建和渠道的拓展,共同开展市场拓展和品牌营销活动,更紧密地走向美好未来。
可未来远不及计划美好。在利益的驱使下,华为和英特尔这对“红蓝CP”关系出现了裂纹。
在2019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对外发布了华为的计算战略, 这一战略有四大抓手,即要实现架构替代、芯片替代、整机替代和生态替代。
外界有评论称,对于英特尔而言,这四大抓手招招都是直取要害。
首先是架构创新,华为的业务已经分布在网络、终端、云服务上,需要一个新的架构为之提供覆盖端边云全场景的智能化,达芬奇架构由此诞生。
但在此之前,华为与英特尔合作亲密无间,广泛采用x86平台,如今伴随着鲲鹏的出现与崛起,双方的合作变得微妙,x86平台甚至可能被加速替代。
其次华为发布了面向不同场景的计算处理器系列,具体到计算领域,竞争的焦点则集中在鲲鹏和至强/昇腾和Nervana NNP。
与此同时,英特尔作为传统CPU龙头,几乎不对外开放能力。相反地,华为在推出自研鲲鹏芯片的服务器主板时就开放了一定能力,此举未来势必会对英特尔造成一定影响。
最后在生态方面,这也是华为当下的一大短板,说是“成也生态,败也生态”也丝毫不为过。
对于英特尔和x86而言,其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就是生态,英特尔用了20年的时间,将主流计算生态从小型机牵引到了X86上,而华为现在又想用同样的办法来复制。今年的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宣布新一轮的沃土计划,承诺投资15亿美元,汇聚500万开发者。
不过,在服务器芯片领域,英特尔所向匹敌。此前高通、三星和NVDIA等都曾向英特尔发起挑战,但都一直没有伤及英特尔皮毛。
据报道,在谈到与计算机产业巨头英特尔的关系时,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马海旭表示:“我们与英特尔是竞合关系,类似苹果与三星,手机业务上是竞争关系,但苹果也在使用三星的屏幕。现在英特尔还在给华为提供X86的处理器,如果不受到美国的影响,华为也会继续使用。” 这也说明,华为并没有停止与英特尔合作。
马海旭进一步谈到,“华为未来会继续发展X86、鲲鹏、昇腾三个计算平台,与英特尔互相借鉴各自的优势。”
同时华为董事徐文伟强调,“华为不是要与英特尔竞争,更不会替代。华为会与英特尔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合作。”
在他看来, 华为布局芯片主要是看到了由于数据多元化带来的计算多元时代。如果说英特尔是全能冠军的话,这个时代也在出现单项冠军。
5G的关键之战
在华为在服务器芯片领域向英特尔宣战的同时,另一侧, 英特尔也对华为垄断的网络基础设施领域觊觎已久。
英特尔在5G时代的野心已经无需赘述,尤其是在“被迫”放弃基带芯片之后, 5GIT基础设施和边缘计算仿佛成了英特尔的救命稻草。
一方面,英特尔联合全球多家运营商推广基于x86架构的通用平台的硬件,支持多家设备的互操作。另一方面,英特尔大力建设基于自家CPU的电信开放IT基础设施的边缘计算定制服务器,以此来降低运营商的改造成本。
不可否认,在运营商来看,在建设5G网络时能够省钱绝对是一大利好,但对于华为、中兴、爱立信等老牌设备商来讲,英特尔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搅局者。
要知道,设备商行业进入寒冬多年,各家都指望通过5G实现新一波的盈利。英特尔的突然介入,是要击破他们的美梦,成为5G新的获利者。
其实,英特尔在 通信领域 的野心早就显露出来了。
2000年4月24日,英特尔与华为签订了一份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主要涉及开发、合作和技术资源共享三大关键领域,旨在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开发基于英特尔(IX)架构的通信解决方案。
在3G时代,英特尔也曾在美国的助推下在通信领域跃跃欲试,还推出了WiMAX技术,当时英特尔为了抢占行动运算市场,又不想跟那些传统电信公司一同共享资源,所以选择WiMAX作为整个英特尔的无线技术发展方针。
可英特尔的这次进攻并没有成功,相反2010年,拥有WiMAX标准最大话语权的英特尔宣布解散了WiMAX部门。
而押宝WiMAX的美国,不仅在3G时代被坑掉了大笔钱,而且严重影响了在3G时代的话语权,将一批盟友坑的血惨。业内认为,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在5G建设上的落后。
可见, 技术方向 的站队某种程度是决定了未来,在通信领域尤为如此。
近两年,伴随着5G的步步推进,兴起了一大批热门技术,而边缘计算无疑是最热的之一。
正是如此,边缘计算成了各大厂商必争的要塞之地。同样,华为与英特尔新一轮较量也聚焦在了边缘计算上。
在2019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发布基于最新一代Intel CPU平台的OTII边缘定制服务器。
OTII(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即电信开放IT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在 2017年11月由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信通院、英特尔等公司共同发起,是业界首个由多家运营商联合发起的服务器开放合作项目,首要目标是形成面向5G及边缘计算的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的服务器技术方案及产品。
相比传统服务器,OTII边缘服务器具有较小深度、更广的温度适应性、前维护和统一管理接口等技术特点,对于推动未来边缘计算业务快速发展、减少运营商边缘机房改造成本尤为重要。
4月12日,OTII项目负责人、中国移动唐华斌在公开场合指出,“英特尔对OTII项目的推动作用尤其值突出。作为x86芯片提供者,英特尔不是简单提供芯片方案设计,满足边缘服务器的性能指标,而是深度参与了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建设,从主板到可行性验证,到服务器厂商的沟通合作,再到后续推广应用,英特尔也不遗余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底,在边缘计算硬件方面,由华为主推的ECII(Edge Computing IT Infrastructure)平台也已经成长为了能够与OTII相提并论的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将从多形态混合方式推动开放边缘异构硬件体系构建,OTII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ECII探索面向异构计算的边缘计算硬件体系,为其提供集成验证平台。
如此,华为与英特尔的又一次对峙再次形成。
另外,关于无线网的战争也在华为与英特尔打响。
在MWC 2018期间,中国移动联合美国AT&T等世界上五家电信运营商宣布联合成立ORAN联盟。ORAN联盟,旨在将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开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无线接入网一直是运营商资本开支最高的地方,尤其在5G时代,网络对基站数量要求太高,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据了解,ORAN联盟有三大关键原则:
首先是引导产业的演进方向,一是开放接口,可支持异厂家设备的互操作;二是通过虚拟化方式构建无线接入网。
第二个原则,积极并充分利用通用平台,减少对私有平台的依赖。
第三个原则,制定、推进接口及相关API标准化定义,探索开源解决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开放接口的情况下支持异厂家设备的互操作,则意味着,未来某个现网的单一厂家设备无论数量再多,也并非无可替代;而后两个原则也意味着通用硬件将成为趋势。
这样一来,运营商独立性将更高,而不再像现在被设备商左右。传统设备商将面临重大变革,而一些互联网企业、软件厂商、IT厂商或将成为市场新玩家。
截止到现在,华为是主流设备商中唯一没有加入ORAN联盟的厂商。
对此,华为无线网络首席营销官周跃峰曾对媒体直言,“华为自己的研究表明“白盒无线与传统的无线电设备之间存在巨大的性能差距。在4G基站中使用带有英特尔CPUs的白盒,功耗超过了原有的10倍,5G更为复杂。就现有的英特尔CPU技术而言,我们还没有看到将其应用至5G基站的可能性。”
这一次,华为又选择了站在了英特尔的对立面。
目前在这两大领域的胜负还未能知晓,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5G网络大规模部署时期,双方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结语
行业领头羊的竞争者永远是出自于其他行业,相信多年合作的英特尔和华为怎么也不会想到,政治形势的改变,竟加速了两家关系走向了竞合,实际上竞争是大于合作的。
对于竞争,马海旭则称“这个世界是开放的,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就能赢得市场。”这其中所含的挑战意味不言而喻。
伴随着2020年的到来,全球5G网络部署将进入全面加速期,同时, 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带来的海量数据将对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2020年不管对于英特尔还是华为都至关重要。因为究竟是华为率先攻下生态的短板,亦或是英特尔在5G基础设施领域先攻下一城,都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风云突变。
深层来看,华为与英特尔之间的竞争,也折射出了技术更新迭代下,企业边界的进一步模糊,大公司选择的一致性。
老牌计算厂商英特尔正在从“数据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老牌通信厂商华为的愿景也已经变为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 万物互联 的智能世界”。
而这背后一切的圆点都是数据。所以,从技术公司长远的发展需求来看,要想在未来世界中继续生存,并占据一定地位,英特尔和华为的竞争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唯一选项。
只是这一天来得比所有人的预计要早。
更为巧合的是,英特尔基于x86平台,在全球计算领域已经做到了几乎垄断的地步,同样,华为在通信领域也是如此。
高处不胜寒,他们的改变,是形势所迫,更是自身所需。
如今来看, 华为与英特尔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双方之间的,更是他们与自己之间的比拼,与时间的赛跑。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