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腾科技金融叶阳:供给侧改革进入一降一补,供应链服务升级迎来风口
从精准营销、智能客服、差异化定价到智能风控、智能理赔、智能催收,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 和区块链技术正在从数据层、智能层、产品层多维度地向金融领域的细分场景和业务链条各环节渗透,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金融服务日益呈现出场景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行业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把握 金融科技 发展趋势,将新科技和金融业务有机融合,提升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目前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11月30日,亿欧主办的“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邀请到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 供应链金融 服务公司、产业资本、智能风控、金融大数据等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讨监管科技、开放银行、场景金融、大数据风控、知识图谱等行业热点话题。
受邀参加此次峰会的嘉宾有: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架构师李晓东,盛景嘉成产业互联网基金主管合伙人赵今巍, 辉腾科技金融 执行总裁叶阳,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领沨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宁,维金创始人兼CEO俞强华,百融金服副总裁王正明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于洋,氪信合伙人、副总裁高强,华创资本副总裁余振波,亿欧公司副总裁兼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亿欧公司合伙人兼金融频道主编刘欢,亿欧智库助理研究经理薄纯敏。
在本次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上,辉腾科技金融执行总裁叶阳发表了题为《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的演讲。他提到:
1、所有的投资机构和融资机构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条鸿沟是金融风控,金融风控难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数据不标准。
2、中国的供给一方投资机构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产业不深入、产品不渗透、信息数据不透明。资金需求方的问题在于供应链能力不足、供应链资源浪费和供应链资金短缺。
3、供应链金融领域有三大难点:金融场景、B端主体画像、资产定价。
4、中国很少有传统金融机构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会把物流数据作为一个重要的风控指标。对于金融机构来讲,B端企业、中小企业很大的缺陷是物流数据难以收集。
5、2019年供给侧改革进入“一降”和“一补”重点阶段,供应链创新特别是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升级将站上“风口”。
以下为叶阳现场演讲速记:
叶阳: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亿欧的创新年会,我来自辉腾,是辉腾科技金融一名普通的服务生。今天我大概分享一下辉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科技探索和分享。
首先辉腾金控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公司,我们定位自己是一家供应链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区别于其他供应链服务企业, 我们的供应链科技金融服务中有很重要的三个特色: 一是在仓储物流的供应链基础服务场景下。二是以物流大数据为基础,三是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
辉腾金控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科技金融,这是我们的排头兵;二是产业金融,这是我们的股权投资团队;三是资产管理。在这三驾马车之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模式:产融结合、投贷联动,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理念: 降本增效 、脱虚入实,不断地以金融服务为产业输血。
辉腾的科技金融板块包括了两家很重要的公司。一家是杭州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能够实时为我们开发数据场景和进行数据的收集。另一家是卯聚信息公司,这是我们的大数据库,不断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校对、验真,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集中供应链的思路。
现在的投融资市场里,所有的投资机构和融资机构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条鸿沟是金融风控, 金融风控难的原因主要就是这10个字:信息不对称和数据不标准。
我自己过去几年跟日资和韩资的企业打交道比较多,帮助他们做投融资工作和供应链服务的延伸工作。结合辉腾的研究发现, 中国的供给一方投资机构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产业不深入、产品不渗透,信息数据不透明。
产业的不深入怎么理解?参照我们服务三井、住友、韩国的乐天、三星这样大的财团来说,其实日本和韩国的大财团,他们都有自己的金融机构,但是他们非常清楚的定位自己的金融机构是产业机构。就像住友、三井都是重工业企业,他们的产业金融会经常扶持自己的上下游企业。在日本很多具有匠人精神的零部件小作坊在日本的大银行也是得不到贷款的,但是他们可以从三井、住友的产业银行里面获得贷款支持。
所谓 产业的不深入,很大的局限是国内很多金融机构没有办法做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深度开发 ,现在来看传统的银行还是只有两种模式:抵押贷款和大企业的担保贷款,在短时间之内很难突破这两种模式。我们跟很多券商、银行、信托沟通过,这点大家都非常清楚,脱离不了担保和押金两条界限。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中国在产业金融这个研究里面渗透不够。
我们回去看需求方、需要融资的这一方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从供应链金融角度来说,他们的 供应链能力不足 , 中小企业都有一些能力上的缺陷,无法满足下游订单结构的需求进而导致转型升级困难。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供应链的资源浪费 。 中小企业对于供应链优化管理特别是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不重视导致供应链资源浪费严重。 以供应链服务产业来说,中国的物流费用在2017年降到GDP的14.6%,我们同比去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只有7%到9%,日本丰田供应链做得如此精密之下,物流费用才占丰田主营收入的3%到4%之间。产业不集中会造成产业供应链上的大量浪费。
第三个是 供应链资金需求 。 “去杠杆,资金脱虚入实”背景下的市场流动性紧缺进一步导致中小企业供应链资金紧缺。 为什么这两年供应链金融这个词特别火热?其实除了大家去挖掘场景,发现这个场景没有被大量的金融机构所服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整个供应链,特别是产业链在变。因为产业链改革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产业链上的供应链主架构,影响到每一个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也要发生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的时候,依靠外贸出口,到后面依靠房地产,到现在以汽车制造业来说,都在使用丰田那套模式,追求精益供应链。它要求零库存,把大量的整车库存压力传递给下游,这势必会造成上下游中小企业供应链资金的短缺。
辉腾研究院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领域有三大难点。一是场景,这是最新的一个大门,如果你跨入不到场景里面去,后面两样就无所说起。第二个是B端企业的主体画像,第三个是资产定价。
从金融场景来说,辉腾聚焦在四大场景之下:首先是现金流比较好、在中国每年都能实现20%高速增长的大健康和大消费。另外两个领域是大物流和大农业,大物流和大农业是没有被传统金融机构大量覆盖服务的领域,而大农业和大物流这两个产业在中国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以物流行业为例,2017年全国物流总费用将近14万亿,而201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的总规模才刚刚突破10万亿,2017年全国商品房总销售额才到12亿。制造业之下的中国物流产业规模一直在12万亿到16万亿之间,而且随着中国GDP的发展,这个比重会不断地往上升。
找到了场景之后,很重要的是定位客户,也就是B端主体画像。今天来说,C端的画像、C端的数据不断地在被挖掘、收集和分析,已经相对到了天花板的状态,大量中小B端企业贡献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就业率,他们的画像在哪里?传统的金融机构只能开三张报表,好一点的中型企业还有审计报告。除此之外,他们大量的数据在哪里?
第三个资产定价,有了主体画像之后一定会有对应的资产,你要投资标的的资产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到供应链的资产,相比同类型的公司,或者券商系、银行系,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是什么?
其实就我们自己在供应链服务领域和物流仓储领域的经验来看,供应链的资产就是供应链这三个字。供应链三个字的定义大家还记得吗?是五个节点之间的四个流的流转,这个资产就在供应链上表现为预付的提单——库内的存货——应收账款——现金流的回收——预付提单,如此一个周转过程。
资产定价的数据从哪里来?这个时候依靠的绝对不是B端企业给你的一张担保,也不是B端企业给你一个报表,那是统计分析过的数据,不是你要买或者要投资的一个具体资产。
还是回到供应链上去看,具体一笔供应链资产是什么?其实就代表了一笔供应链的交易,这笔交易始终在五个节点之间四个流的进行流转。要做资产定价,最终我们一直在提倡四流合一,包括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比市场上难点在哪里?传统的商流,通过合同、发票、提单都去可以得到验证,或者核心企业给你担保也能渐渐的证明商流的关系;信息流存在于企业的ERP、进销存系统上,包括零售的POS机上;资金流,银行账户和资金流能够形成这个闭环。
但是很大一个缺陷在哪里? B端企业、中小企业很大的缺陷是物流数据 。 中国很少有传统金融机构去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会把物流数据作为一个重要的风控指标,这源于中国物流行业处在比较分散的状态,没有大规模的公司 ,中国最大的一家物流公司2017年按照营收有1700亿,但是中国整个的物流费用是16万亿,才是百分之一。我们的同行德邦是200个亿的营收,可是它所在的物流市场是4万亿的市场,占比也非常小。大量的物流企业比较分散,导致物流的数据很难被收集,或者进行数据的标准化规整。
企业端商流ERP的进销存一定是真实的吗?是否可以通过物流的WMA和TMA系统来佐证当天企业是出库了,还是入库了,甚至有些物流企业可以做到生产库的库内管理,标准产品是否已经被生产出来?有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四种数据之后,每一个流都有一个标准的数据、标准的字段和提炼出来的规律放在区块链里面。辉腾通过将这四个流形成闭环并做切分、对比、验证的比较,来验证一项交易的真实性。
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金融机构也好,实体制造企业也好,国内国际的环境、国内国际的政策,都让人捉摸不定,变化万千。但是在上个月的时候,我们自己内部组织研讨了一次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年底,甚至预测到未来三年后的政策研讨会,我们发现在规律变化如此之快的现在,有一条政策没有被动摇过。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刚才大家也提到了,供给侧改革大家仔细研究分析,这条政策在过去的3年,都在坚定不移的被执行当中,三去政策,我们先完成了去库存、去产能,到了2017年下半年开始到2018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强烈的去杠杆,不论多痛都在进行政策的改革。
到了2018年的年中开始可以发现,国务院密集出台的这些政策都在指向供给侧改革的后两段,一降一补,降是降成本,补是补中国的短板。按今天来看,按照一个制造业企业剖析它的成本,我们发现人工的成本、租金的成本、原材料的成本是不可逆要上涨的。
降成本去哪里?唯独发现在供应链服务、物流仓储这条体系上面,中国物流费用还占中国GDP的14%多,还有很大的降成本空间。
补短板,补什么短板? 中国有两个短板,一个是基建的短板,第二个是技术的短板,技术的短板对于供应链服务者来说很难介入,但是基建这个短板下面有一个很大的短板是物流分支。 中国没有大物流公司,在物流行业和物流成本里面产生不了规模效应。2018年年中开始到年底大量出台政策当中有一个细小的分支,就是物流。国务院在不断地号召,商务部在不断地出台政策号召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展望未来,站在今年年底来展望未来的时候,2019年、2020年中国GDP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候,这个风口在哪里,新的投资领域在哪里?
从政策上研究的时候,供给侧改革,接下来的一降一补政策非常明确的指明了这个方向,只有关于供应链的政策,在过去3年变化之快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却没有变过,它在被坚定不移的执行。贴合这个政策,我相信 供应链创新和供应链金融体系和服务一定会站上未来的风口。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