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公司发展怎么样?看美国十家上市公司大盘点
【编者按】 本文作者乔继英Kelly,是一位专业风险投资人,专注创业、研发、市场营销、投资十余年;投资的案例包括:华润凤凰医疗(1515.HK),微芯生物,硅谷大数据公司Palantir等,现任复星旗下复星同浩董事总经理;曾在GSK、罗氏诊断、淡马锡V C等工作。本文是她对美国互联网医疗公司及市场的观察所写的文章。
本文首发于“ 绿柳山庄的Q庄主 ” 公众号,作者乔继英Kelly,亿欧编辑整理,供行业人士分享。
作为一个专注医疗的投资人,一直在思考和观察市场动态。互联网医疗在美国和中国都已经发展了多年,美国已有多家公司上市,中国还在期待。做医疗创业和投资从来都不是靠炒概念的,关注的还是,真正解决了医疗行业什么问题,提供行业价值的基础上就能争取获得商业价值。
一起看看这些公司都是做什么的,现在状况如何。
1.iRhythm
iRhythm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在加州的旧金山。
创始人Uday Kumar是个学霸,本科在哈佛读的生物化学,4年就在哈佛医学院拿下了MD学位,并且这个创业项目他在博士期间就开始做了哈。博士毕业后,参与创业过一家做影像数据的公司,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哥大长老会医院(能排到全美前10名的医院)完成了内科的training,又在UCSF完成了心脏电生理和心脏病的fellowship,后来又到了斯坦福大学做生物工程的讲师。背景辉煌。然后,就开始创业创立iRhythm公司了。
公司的拳头产品是用于心律失常快速检测的Zio@Patch,目前重量最轻、体积最小、结果最准确,比Holter更好用,可连续监测14天,记录2万分钟的检测数据,睡觉、运动、甚至洗澡的时候都可以戴着。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是可穿戴生物传感+云端数据+机器学习能力。
作为医生出生的Uday对临床准确性很关注,算法是FDA认证的,经过60万个病人1.5亿小时ECG数据的验证优化。
看看iRhythm股价表现如何。公司在2016年10月在纳斯达克IPO,上市前融了1.2亿美金,上市融了1.07亿美金,目前股价还一直在上涨阶段,市值8.5亿美金。公司2016年收入6400万美金,亏损2000多万美金,公司的收入年增长率在60%以上。
点评:做可穿戴和硬件的很多公司是在做伪需求,自认为用户会24小时佩戴离不开,实际上因为没有真正临床或者医学价值,被用户抛弃,硬件坑也很多。iRhythm做的产品很简单,但是很有临床价值,才能发挥其产品价值,获得市场认可。
2.Tabula Rasa Healthcare
这是一个 药物 风险管理相关的公司,起了一个比较文艺的名字,Tabula Rasa是拉丁文,指最初、初心的意思。公司总部位于新泽西,创始人据称创办过10多个公司,背景是药物出身,所以对药很熟。
公司的核心技术是Medication Risk Mitigation Matrix™,简称MRM,通过整合临床和药理数据,提供“精准化用药”。产品有EireneRx® 和MedWise Advisor®,客户主要是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其他医疗组织等,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进行核价、分发管理等。产品能够辨别出高风险用户,发现有可能有ADE的患者。公司称在2014年通过药物成本管理帮助客户节省了4400万美金左右。
据统计,美国2014年有43亿个处方,每年有4500-5000万起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差不多1%的药物不良反应率。ADE每年造成的死亡有10万例,在死亡原因中排到第四;ADE每年会增加约12.5万起住院、100万次紧急就医。
公司2016年10月上市,市值2.2亿美金左右。预计2016年收入9200万美金,亏损600-700万美金。公司股价目前已跌破发行价。
点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E确实是行业严重问题,通过软件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很有意义,当然创业的专业性要求也比较高。
3. Nant Health
公司的创始人很有名,就是据称最有米的华人医生陈颂雄Patrick Soon-Shiong。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在加州。
核心产品是简称为CLINICS的Comprehensive Learning Integrated NantHealth Intelligent Clinical System, 就是一个基于综合学习的整合智能临床系统。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可以看到医生开方、制药公司可以加快新药研发、患者可以学习知识了解自己的健康和病情。
公司有个核心武器称作Nant Operating System (NantOS™),就是一个强大的集合平台,能够连接各种检测设备、各种EHR电子病历、各种数据,平台还提供领先的蛋白检测。
上市前就融了4.95亿美金,投资方有Verizon Ventures、生物技术巨头Celgene、Blackberry黑莓、科威特投资基金、Blackstone黑石、美国的电子病历厂商Allscripts等。
公司于2016年6月上市,目前市值8.6亿美金,也跌破了发行价。
点评:Patrick有不少公司在做,这家据说是他最看重的。Nanthealth的产品对保险公司和患者本身来讲都有很大价值。
4.Teladoc
顾名思义,这家公司是可以打电话找医生的,属于医患沟通,当然沟通的手段有移动设备、网络、视频、电话等。公司总部在纽约,2002年成立,员工600多人。公司是美国首家、也是最大的 远程医疗 平台,提供7*24小时服务,基本在10分钟内就能回应。
截止2015年底,公司有3000多名医生提供服务,超过6000多名客户,客户有保险公司、雇主、机构、个人等,合计约1200万的会员,按照每月每人的方式收费。医生在平台上每小时能挣到150美金左右。按照医院问诊统计,远程问诊的市场容量大概是5.48亿次。公司声称2015年通过远程服务为客户节省了3.8亿美金。
虽然说业务模式听着简单,不过很解决燃眉之急,让患者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医生是standby提供on-demand服务的哈。公司创始人之一原来是美国军队的工程师和医生。
公司于2015年7月上市,目前市值12亿美金,也跌破了发行价,不过股价在回升阶段。相比于其他 互联网医疗 公司大多在纳斯达克上市,Teladoc可是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2015年收入7700万美金,亏损5800万美金。
点评:Teladoc的生意模式很简单,但是做到了规模,做成了品牌,以至像oscar这样的公司找医生都来找Teladoc。Teladoc的主要业务后来已经是toB的了。Teladoc为每一单都提供保险,医生也不是自己的员工,是合作制的。将医生这样的稀缺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做很多事。
5.Mindboy
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在加州。业务嘛,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为健身、美容这些工作室提供CRM系统。比如,在线预订、员工管理、营销、客户管理、出报表等,算是垂直行业的SaaS。已经在130个国家销售使用了啊,说不定你的健身房就在用他们的系统呢。
收费模式也很清楚透明,按照服务内容不同按月收费,从75美金到290美金不等。客户从小的salon到大的连锁都有。有750+的API,500万+的APP注册用户。
公司2016年收入1.39亿美金,很大的数字哈;净亏损近2300万美金。公司2015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8.7亿美金左右,股价处在上升阶段。
点评: 医疗健康 消费细分垂直行业的SaaS能年收入上亿美金蛮厉害的,健身美容是向上发展的行业,也相对来说CRM不是很强,公司选了一个好的切入点。
6.Evolent
这是一家定位很牛的公司,是做population health的MSO,Management Service Organization管理服务组织。说官方点,是为现在的value-based care医疗改革提供服务的。还是不好懂是不是,看看具体业务就好了。
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在弗吉尼亚。看看人家对自己solution的介绍,牛得不要不要的,太高大上了。现在很多人在研究凯撒医疗的健康管理组织HMO,Healthcar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还有后来奥巴马提出来的责任医疗组织ACO,Accountable Care Organizaiton;人家Evolent说了,我是MSO,是下一代的ACO,比ACO都先进的保险形式。牛吧。让你100%捕捉到你产生的价值,不浪费,这才是value-based的care。
这么牛的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自然也很高大上,全流程、高保障。
公司2016年收入2.54亿美金,当然成本也很高,1.55亿美金,净亏损1.6亿美金左右。公司2015年5月上市,从成立到上市,时间只有4年啊。目前市值10亿美金左右。
点评:医疗改革是全球的难题,尤其是如何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础上控费,才会有HMO、有ACO,现在又有了MSO。这么大的生意没点底子很难创业和起步。
7.Care.com
公司成立于2006年。业务很简单,你想帮自己的小孩子、老年人、宠物找人来看护吗,那么请到care.com。公司目前已经在19个国家有2200万用户。
公司2014年1月上市。目前市值3.9亿美金。2016年收入1.6亿美金,微亏。
点评:这是典型的互联网连接生意,关键是让用户信任,快速、精确匹配好需要者和照护人员。
8.Castlight
公司于2008成立,定位是保险的比价公司,让保险更透明、让为保险付费者更省钱。愿望相当好。
尤其是大的雇主,自己给员工买保险的雇主,特别喜欢这样的方式。公司目前有211个大客户,大都是500强,其中就有沃尔玛这样的超大雇主。
公司通过会员费、服务收费,2016年收入1亿美金,净亏损5800万美金。2014年3月上市,目前市值3.4亿美金。上市以来股价处于一路狂跌状态。
点评:医疗保险就像黑盒子,不透明是其很大的问题。
9.IMS
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公认的全球最大、最专业的医疗市场数据信息公司。
有多强大呢?公司有80万个data feeds,10万多个数据提供方,这些是数据来源。公司的信息能覆盖到85%的全球销售,每年处理550亿美金交易。举个例子,想知道一种肿瘤药在中国卖多少钱,美国卖多少钱,找IMS,分分钟提供信息,实打实的医疗 大数据 。
2016年收入53亿美金,净利润1.3亿美金,2014年4月上市,市值103亿美金。
不过,目前已经不叫IMS了,和CRO公司Quintiles合并了,名字改做了QuintilesIMS。
点评:市场都在看IMS想玩什么,做信息生意还不够,还要和线下的CRO公司合并,两家巨头的上下游产业链合并,这是要通吃的节奏吗。
10.WedMD
公司1996年成立,定位是医疗健康的专业信息提供商。有点类似中国的丁香园提供的信息。
用户是消费者、医生、专业机构等。平台有100个医生、专家,负责信息的审核,保证其专业性、正确性、及时性。分杂志、健康服务、用户端、医生端等。
公司通过广告、服务收费,2016年收入7亿美金,净利润9100万美金。于2005年9月上市,市值19.8亿美金。
点评:其实信息做专业了,有规模了,也很能赚钱的,年收入7亿美金呢。
总结完毕。希望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也能为行业真正提供价值,解决行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