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罗焕塔:80%的自主品牌计划与电池厂合资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罗焕塔:80%的自主品牌计划与电池厂合资

2018年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共同在青海举办了“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 电池 国际高峰论坛”。论坛主要围绕动力电池与上游材料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整车企业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亿欧汽车也在现场对研讨会与嘉宾发言进行了报道。

活动现场,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罗焕塔进行了为题“2018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的报告,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动力电池行业洗牌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未来三年将加速。

2、目前中国的 自主品牌 里面有80%的企业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

3、电池企业降本途径:大幅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材料价格、提升效率、减小电池尺寸规格。

4、整个电池系统要跟燃油车真正在性价比方面有一定抗衡能力的话,差不多价格要控制在7毛左右。

5、整个动力电池产业在2018年仍然会有46%的增速,我们预期到2020年整个中国 新能源 汽车的产量差不多是在248万辆。

6、钴包括镍价格上升空间相对来比较窄,碳酸锂的价格稳中有降。而三元整体价格的增速将会放缓的,甚至会有微调。负极材料的价格也处于小幅下降的态势,电解液的价格已经接近于底部,但仍会有一定下降空间,而隔膜是整个四大关键材料里面未来降幅相对较大的一个产品。

以下为演讲实录:

罗焕塔:我的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分析。

第二,中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市场分析。

第三,我们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18年新增产能的数据。 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整个新建成的产能是在180GWh这样一个产能的数量,而新增的量是在95GWh,到了2018年,我们总体的规模达到230—240的产能规模,而在2018年的新增只有60—65这样一个对应的规模,我们可以看得出,整体规模的增长速度是在下降的。 而主要的扩产势力来自于三个方面:1,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比如说今天我们的比亚迪在青海有20GWh的投资扩产。还有一些定位在低速车、电动叉车这些二三线企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也进行一定的扩产。

2,第二股势力主要来自于到2017、2018的这些新进入者,根据我们的统计,虽然说我们刚才刘秘书长说请勿盲目的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但是中国有很多财大气粗的集团公司,还是选择进到这个领域来搏一搏的,中国不是有句话嘛“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我相信因为有很多大型公司在他原有的传统领域受到了增长的限制,他需要一些新的增长点,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他们非常看中的一个产业,所以这部分企业其实也有一大部分的产能增量。

3,像我们现有的企业,以圆柱或者软包为主的这样一个电池厂,可能会选择新增一些其他的技术路线来对冲未来的技术路线的一些风险。

虽然说产能是在增加,但是我们也看到血淋淋的数据, 2016年做动力电池的企业有155家,到2017年的时候这个数量大概只有在130多家,而到2018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只有105家了 ,其实这个洗牌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2018年、2019年这未来三年时间速度会更加快。从需求规模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需求的总体规模是在65GWh,增速达到46%,其实它的增长速度跟2017年基本上差不多,2017年是44%。目前的供应主体主要还是国内的电池厂,但目前我们也看得到,像吉利自己购买了LG的产能,也在山东自建了电池工厂,所以这部分在未来也是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

第三个,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根据我们的调研成果来看, 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里面有80%的企业是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四个力量,在未来的几年会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我们的日韩外资的企业,包括现在的松下、一些韩国的企业,又会在2018、2019年有一个新的进入到中国的趋势,因为在目前来看,外资已经瞄准了2020年完全市场化之后的这样一个市场的开放,所以他们也是重点布局在2020年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已经跟我们的主机厂有很多车型的联合研发了。

从我们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市场整体的竞争格局是完全没有形成的。我们从2017年全年的市场前20名到2018年第一季度和2018年1—5月份,通过这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得出,除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企业没有变化,第三、第四名都是不断的在发生变化,而且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无论是电池的技术,包括我们的能量密度、快充等等这些,没有成熟。更为重要的,其实我们现在制造技术的成熟度也不是特别高,当然我这里面讲的成熟度不是说不能生产出好的电池,而是我们生产体系的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

就像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一个生产的节拍,现在相比于2016年有将近60%的生产效率提升。所以我们就是说,在这样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同时它又是一个技术快速提升的领域,现在的这些企业如果没有面向合适的这样一个客户,这些客户不能为他下一步的技术升级提供红利的时候,这些企业的后劲是会不足的。

刚才刘秘书长也讲到了,未来3年企业能否在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有相应的发展,是决定了这个企业未来的生存。在提升性能方面,主要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这些方面。而在降低成本方面,我们认为有主要的四个方面: 第一点,我们要大幅度的提升能量密度 。因为对应相同能量的时候,相应的像我们的隔膜、电解液、电池的结构件等等,会有大幅度的减少,它的单位成本也是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第二点,我们这些材料价格的下降 ,虽然说我们现在正极、负极这些材料在上涨,但是我们像隔膜和电解液方面下降幅度都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时候,以隔膜为例,环比下降了20%。 第三点,提升效率 。这个效率的提升我相信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我刚刚讲到了,相比于2016年我们很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本上有60%以上的增加。 第四点,减小电池尺寸的规格 ,实现电池尺寸的标准化。这是我们电池企业四条重要的降本的途径。

从电池标准化来看,无论是现在的方形和我们的软包企业都在大幅度的提升到我们电池标准的型号,包括像宁德时代,其实他们现在在标准化的速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快的。

我们大批量标准化之后,像跟欧美的车企也有比较深入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宁德时代跟宝马、大众、捷豹、路虎,像力神跟大众,孚能和戴姆勒的合作。

我们总结了锂电行业2018年的关键词,因为时间已经过半了,我们可以看得到,市场蛋糕很大,但是要拿到这个份额却是非常之难的。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点,我们的现金流非常紧张。 包括我在昨天上午的时候去了一家现在排名也是在前十的企业,它的资金链相对来说非常紧张,它现在很重要依赖的就是来自于外部资金的驱动,在不断的去跟外部的投资机构包括开发银行进行相对的融资渠道资金的开拓。

第二点,在2015、2016、2017年的时候,有很多上市公司收购我们的电池企业及相关的配套企业,而 在2018年,我们看到很多类似的终止或者放弃这样的一些案例出现 。同时,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很多的新进者它的项目也是搁置的,从材料到电池每一个环节,这种现象也是非常明显的。

而价格方面, 目前我们电池价格的下降幅度现在仍然也是在进行的,无论是一线的梯队、还是二线的企业。 对价格方面我们的一个观点,其实很重要一个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其实电池企业之间在目前这个阶段并不是竞争对手,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燃油车,因为我们做过一个测算,整个电池系统要跟燃油车真正在性价比方面有一定的抗衡能力的话,实际上差不多到7毛左右的这样一个价格,因为我们现在也帮助很多的国际车企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综合结论来看, 6.5毛到7毛之间,跟传统汽车的抗衡是相对来说有竞争力的。 所以其实我们这个行业大家一讲到价格,觉得这个价格的下降幅度很快。实际上相比于我们要市场化的价格来讲,我们又是很慢。因为我们现在到2018年底,将会有230GWh的产能了,如果这些产能没有乘用车,还有我们物流车、客车出海口的话,这部分企业会更加惨烈。所以我觉得价格的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因为有很多企业在技术方面,包括在品质、资金实力等等方面相对较弱,这种分化也是不断在继续的。同时,整个市场空间的成长型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因为我们刚才也对2018年的数据做了这样一个预测,我们认为 整个动力电池在2018年仍然会有46%的增速,而2019年、2020年,其实我们的预期相比于市场来说也会更为乐观一些,我们的预期数据到2020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差不多是在248万辆 ,所以我们相比于整个市场来说的预测会更为乐观一些。

接下来对整个动力电池的材料市场做比较简短的分享。

首先, 正极材料的高镍方面已经进入到放量的阶段了。 从第一季度的产量来看,整个全国的出货量是在5万多吨,但是我们磷酸铁锂的数量而是在下降的,而三元的增长速度达到了63%。因为在第一季度,我们整个正极包括钴的价格上涨之后,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在思考或者尝试放缓三元比例的提升,来用磷酸铁锂这样的路线,现在部分企业也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从我们的负极材料来看,增长速度也是达到了43.5%,而从价格方面来看,同比的价格增长14%左右,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出从趋势来看,去年2017年的第四季度基本上是负极材料的一个高点,而在第一季度环比下降5%这样一个情况,包括我们的人造石墨它的下降幅度相对来说更快一些。

从我们电解液的市场来看,在2018年第一季度整个电解液的出货量达到2.19万吨,同比增长是达到33.6%。而从价格来看,数码类价格下降幅度会更多一些,将近10%左右。而我们动力电池的电解液价格下降速度相对来说会好一些,现在整体的价格是4万—4.5万这样的水平。当然我们可以看得出,整个电解液的价格也像过山车一样,从2014年—2016年的第一季度,它的整个价格是在急剧上升的。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整个价格又一路下滑,这也说明了,其实我们现在很多材料的价格也同样会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可能我们现在觉得钴好像这个资源很紧张,它的价格会高高在上,其实我觉得也不见得,因为从整个历史周期来看,我们这些材料价格波动的幅度也是相对两说比较大的。而我们如果是基于材料价格对未来动力电池的价格进行预测的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或者说这种意义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一件事情。关键是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如何在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结点去判断这个电池材料价格的走势,这是尤其关键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得到,整个材料价格的波动是相当剧烈的。

从我们隔膜的情况来看,隔膜在2017年的产能,虽然说它在产线上增加相对比较小了,但是我们单产线产能的提升也是比较快的,因为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单线大概是在500万平米左右一条线,而现在基本上是3000—5000万平一条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产线的数量是在降低,但是产能增加的速度又是极快的。无论是我们新源、沧州,都是动辄上亿平米产能的增加。

从我们上游的价格来看,相对来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无论是钴方面、还是碳酸锂、还是我们的六氟磷酸锂,基本上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某种程度上也是缓解了我们整个行业,特别是对动力电池来说这种夹心的压力。

我们对锂电池四大材料的判断, 我们认为正极材料在整个材料成本里面是最为关键的,像我们的电解液、隔膜、负极,现在回落的趋势已经是非常之明显了,虽然说现在我们的钴包括镍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有一定上升的动力,但是它的空间我们认为相对来说是比较窄的,而碳酸锂的价格我们认为是稳中有降的。而三元整体价格的增速也是会在放缓的,甚至会有微调。

对于负极来看,我们 认为负极材料的价格也是会处于小幅下降的态势。电解液,我们认为现在它的价格已经接近于底部,因为有很多企业已经是亏本在卖了,但是会有一定的下降的空间,因为电解液的整体产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裕的。隔膜我们认为是整个四大关键材料里面未来降幅相对来说会比较大的一个产品

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判断,我们认为现在在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着资本的寒冬,因为现在包括国家在做金融的去杠杆,现在很多企业的融资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不像我们前几年一样,讲一个好的故事能在资本市场拿到相应的股权投资基金。所以在这样一个寒冬的背景之下,维持良好的现金流是本轮调整期生存下来的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个条件。

第二点,我们认为大部分电池企业必须调整思路,无论是在我们的投资节奏上,还是对于我们细分市场,包括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电动叉车、高尔夫球车,这些虽然是比较小众的市场,但是对很多企业来说它能维持住这个生存的状态,不至于完全退出这个市场。就像我们原来的孚能一样,可能它一开始主要还是做电动摩托车的,但它一直坚持把这个产品做好,在我们这个电动车市场起来的时候它就快速切入到这个领域。所以我相信,如果大部分企业能找准自己的细分方向,未来还是有相当的充分的机会的。

第三点,在整个产业调整的大背景下,我们新能源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面对的挑战是很大的,无论是竞争格局的分化,包括技术升级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产品性能提升的迫切性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这么多的压力情况之下,有一部分企业必然会退出,而相应的要在这个企业里面继续的生存,在质量和成本方面都需要做持续的投入。

对关键材料来看,我们的正极材料可能会受到上游影响较大,而其他的材料已经进入到相应的价格下降的通道当中。

另外对我们公司做简单的介绍,我们成立于2006年,总部在深圳,是专注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的机构和传媒的机构,我们目前所涉足的领域有六大板块,锂电池、电动车、LED、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汽车,这是我们涉足的六大板块。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我们的数据信息、市场调查、产研等方面。

这是我们开拓的情况,我们已经为50多个地方政府做相应的产业规划,包括我们为像丰田、大众、上汽、长安、长江汽车等这些著名车企业提供了非常深入的咨询服务包括我们自己也有相应的基金,我们现在已经投了23个项目,包括现在总的投资金额大概在16亿元,而我们也有一个高端的组织G20,包括CATL、比亚迪这些都是我们的G20成员单位。

随意打赏

产业研究院院长工程院院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