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社会资本还有哪些入局机会?

【编者按】受到2018年学前教育严格政策的影响,大批民办营利性幼教集团规模缩减;近日,北京提出“新增幼儿园学位3万个”,表明学前领域社会需求未减,资本似乎还有入场机会。
在严格政策和社会需求未减的环境下,社会资本如何找到新的机会,本文通过与几位幼教行业资深工作者进行深入沟通,对“北京市2019年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背后的深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首发于“蓝鲸教育”,作者迟磊;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1月2日,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号“首都教育”发布一篇名为《好消息:2019年,北京市拟新增这么多幼儿园学位!》的推送, 明确提出“为解决‘入园难’,2019年将继续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及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幼儿园等多种方式,新增学位3万个”。
2018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发布一篇名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实现幼有所育期盼》的文章,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是公益事业,坚决遏制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
一方面,是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未来仍需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幼儿园;另一方面,则是学前教育新政对上市公司及资本机构布局幼教产业进行封禁。 在政策及要求的夹缝中,哪一种社会资本更有机会在幼教行业因监管而大规模洗牌后脱颖而出?
“3万个”规划与上市公司和大型资本机构已毫无关系
蓝鲸教育近日与监管部门沟通,发现“新增学位3万个”的规划尚未落实至北京市各区。
我们致电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和海淀区教委,询问“该规划是否存在,未来是否会支持社会资本办园”。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所有面向记者以及新闻媒体都由我们的新闻中心去对接,这是我们的规定,没有办法接待采访”;海淀区教委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我们这面没收到关于该规划的通知,可能尚未落实到各区,具体情况请向市教委咨询”。
从市、部分区级教委的反应来看, “新增学位3万个”的规划目前暂时停留在宏观层面;与其配套的细化政策尚未制订、或已制订但尚未落实到各区级教委处。
问题在于,上市公司与大型资本机构被全面禁入幼儿园产业,实际操作中是否等同于“禁止社会资本举办幼儿园”?结合政策发布、解读及各方分析,我们发现监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并未对社会资本举办幼儿园进行全面封禁。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解读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瑾副司长明确表态: 政府对于社会资金举办民办幼儿园,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政策没有改变。希望抑制非理性、快速扩张的冲动,能够有利于更多的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的人,来投资学前教育。
2018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所刊发的《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实现幼有所育期盼》,文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也指出,“种种监管措施和机制,实际上是在鼓励和引导有教育情怀的人士脚踏实地办教育,用有温度的资金办有良知的教育”。
“起初,国家也曾鼓励过上市公司投资幼教产业。但上市公司和资本机构的吃相过于难看,监管层不得不拨乱反正。新规出台后对资本介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过度逐利的情况被遏制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幼教工作者对蓝鲸教育指出。在他看来,学前新规发布后上市公司和大型资本机构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进入幼儿园产业,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家从逐利开始回归教育。过去那种开一个园、投一些钱,以较小的精力去投资办园,来获取短期经济效益的投资方在行业中的比例大幅下降”,该受访者指出。 尤其是北京市计划明年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与上市公司和大型资本机构已毫无关系,“目前上市公司或大型投资机构旗下的幼儿园标的,最多是保持现有规模不变或缩减规模,绝不允许再增加园所数量了”。
其人言辞较为激烈,但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未来,至少在短期内,上市公司及大型资本机构或再无办法直接介入幼儿园产业。北京提出的“新增学位3万个”,乃至未来可能陆续出现的,北上广深等巨型/大型一线城市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办园的情况,上市公司及大型资本机构也无法“再分一杯羹”。
个人资金踏踏实实办教育,进场后一定有机会
那什么样的社会资本可以抓住,国家在大方向上仍旧“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举办民办幼儿园”的机会,在这一轮行业震荡中脱颖而出呢?蓝鲸教育近日与三位幼教行业资深工作者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北京市2019年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背后深意的理解。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周从政策的角度指出, 就幼教而言,受限于50%公办80%普惠、2020达标的政策导向,在一线城市投资幼教想追求高回报,受政策和现实影响难以实现。“特别是深圳,民办园占比较高,如今资本再想进来都比较难了”。
但从北京提出的“新增3万个学位”这一规划看,办教育仍需资金,因此社会力量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在希望的是不要过度逐利的资本,愿意安心做教育的资本介入”,他表示。因此对于一线城市的教育市场,“我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21世纪教育投资总监武玲则从投资的角度出发,表示受学前教育新政影响最大的是一些已经参与到民办幼儿园的VC和PE。“现在这些PE和VC可能无法通过上市或者是收购兼并的方式来退出,资本希望通过创办、投资幼儿园之后再在资本市场上退出的路已经被堵死了”。
至于“新增3万个学位”这一说法,在她看来背后折射出的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紧缺。“政府需要社会资本介入,但这一批资本需要对自身有精准定位。政府希望的,是有能够长期深耕教育产业发展的、有耐心的社会资本介入”。
鼎奇教育创始人翟乾宇,选择从产业的角度阐述他的理解。在他的观察中,“学前教育新政在封禁过度逐利资本后,释放了另外一个机会”。一些对教育有情怀、有一定经济基础,办学质量也相对良好的民间资金/个人投资者,有进入幼教产业的利好。
“已经进场的幼教工作者若能更聚焦教育、心更沉一点,行业还有很大机会”,他说道。 但“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的配套政策尚未落地,最基本的,规划中北京地区要求民办园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尚不明确;因此还需谨慎思考是否进场,“但不论如何,个人资金从踏踏实实办教育的角度进场,一定会有机会”。
而对上市公司而言, “会根据政策环境,提供更适合该环境的一系列服务与支持”。 其可拿出之前在经营幼儿园产业时培养的管理理念、积淀的技术、研发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去支持有情怀的幼教投资人。 “上市公司未来更多地会依靠提供服务、赋能行业的角度,来获得应有的回报”。在他看来,这是“新增3万个幼儿园学位”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好。
相关推荐:
民办幼儿园发展之痛,走向高端还是普惠?
联帮在线李白:要进幼儿园,经济模式和服务体系很重要
早幼教是2018年的教育十大关键词之一。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家长对于早幼教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资本不断入局,企业快速发展。
11月15日,《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对民办园资本化做出规范;但新的政策环境下,第三方服务机构、早教托管机构、儿童内容企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亿欧此次教育沙龙将围绕“发现早幼教新机遇”这一主题,邀请行业人士一起探讨。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a/jiaoyu_shanghai_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