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5亿,用户超1000万,特斯联借力AI打通万亿建筑和人口管理市场
采访 特斯联 副总裁 谢超 和副总裁 李杨 是在北京的一家湖边室外咖啡厅,初始,天空稍有些阴沉,畅聊半个钟之后,却忽然下起雨来。而且雨愈下愈猛,几乎要把太阳伞掀起,但我们聊得颇为欢畅,彼此完全投入在“物联网的世界”,已然忘却突然袭来的暴雨。
谢超2011年就开始做物联网,此前负责中石油的IOT项目。那个项目是在中石油数以万计的管道加上压力计和传感器,通过PaaS平台监测石油管道的实时情况。2015年加入特斯联之后,主要负责战略部署和公司运营。李杨于2015年加入特斯联,此前在百度负责输入法、NLP、 云计算 方面工作,也曾在新浪微博负责云技术业务。
特斯联定位做城市级 移动物联网 平台,立足做物联网领域的“Windows”系统,打通各种物联网设备,为“建筑管理”和“城市管理”提升商业效能,其主要服务B端客户,包括政府、开发商和物业公司。
截至2017年6月,特斯联团队规模达300余人,研发团队占比过半,已在全国完成智慧项目逾7000个,累计覆盖面积近6亿平方米,服务超1000万用户。前不久,特斯联宣布获得中国光大旗下基金、IDG资本、中信系产业资本以及其它战略投资人5亿元A轮融资,这也是国内移动物联网行业最大融资额。
物联网要有封闭、精细化数据,真正落地在B端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有望突破18000亿元。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这些年物联网发展始终不温不火,主要原因之一是很难保证所有不同设备之间互联互通。例如智能家居有不同品牌(比如小米、海尔、TCL)的硬件之间不可能打通。
“对于智能家居厂商而言,更多的是卖硬件,很难从数据端获得价值, 但是物联网真正的价值在数据,而且数据要足够密集,深度。所有的数据必须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足够完整,颗粒度足够细 。”谢超说。
他还强调,物联网C端落地非常困难,真正落地一定是在B端,比如公共事业和商业项目。中石油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1年中石油的物联网就开始搭建起来,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强力部门,企业对其所管辖的范围内有很强的控制权,数据才能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C端和B端的痛点不同,目前C端产品更多的是给极客用户,真正带来的价值还不清晰。而B端的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和公共事业用户是物联网技术最先落地的场景,即便是火爆的共享单车,也是介于C端和B端公共事业之间的衔接。
李杨认为,很多C端产品刚需不大,比如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这些需求用户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对于B端用户而言,物联网是刚需,比如政府做社区远程管理,原来是挨家挨户敲门,而且也很难查清楚具体住了哪些人,这对于政府而言是盲区。
此外,C端单品卖硬件、平台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市场过于分散。但是B端通过产品服务,维修可以提供持续服务。
通过物联网系统,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特斯联其实是把很多的APP数据整合到一个操作系统,这些APP的数据不是割裂,是自动化管控。而且随着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5G技术突破,物联网时代将真正到来。
从智慧建筑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城市人口管理切入
特斯联有两大业务线:未来建筑和未来城市。
1、未来建筑
“未来建筑”比如写字楼、酒店、商场,在这里面,物业公司、开发商对建筑有绝对控制权,相对比较封闭。
在封闭的场景里,特斯联立足打造建筑领域的操作系统。李杨解释说:“建筑有很多的基建设备,比如电梯、能耗设备等,我们在前端加入传感器和控制器,数据联通之后,在后台有一个管理系统,相当于建筑的操作系统。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不做一个空中楼阁的系统,我们搜集了大量新的数据,实时监测这些设备。”
总结来说,特斯联给建筑行业客户带来四大价值:
1、智能化服务。 一个房子建好之后,其地段、设备设施基本稳定,而开发商希望房子的租金能够提高,只能在智能化上“下功夫”。特斯联以较低成本达到这样的效果,同时能够通过租赁的方式收回成本。
2、减少人力成本。 楼宇需要庞大的人来维护设备,一栋楼宇可能有10-20个,利用特斯联系统可以精简人员,降低人力成本。
3、规避设备损坏,降低维修成本。 楼宇设备如果突然坏了,一方面会影响整个大厦的正常情况,另一方面设备坏了再去维修,费用也高很多,对业务和口碑带来很大的影响。
其实设备损坏一般会有一些前兆,比如运行温度上升,磨损比较高,能耗突然增加等,而系统可以识别出来,做到7*24小时预测设备情况。而且设备出现问题之前系统会做预判,可以提前告诉客户需要维修。
4、降低能耗。 在能源管理的上,业主向租户收的钱是固定的,这里面包括所有能耗的费用。李杨说,特斯联可以帮助客户把能耗降低,一般能提升20%-30%能效,而一栋大厦能耗费用一般在500-1000万,节省费用至少在100-200万。
其实,传统企业(比如绿地)也在做物业管理,那么特斯联的优势在哪呢?谢超解释,绿地他们都是做的商品房,而我们是切入老公房,打法和买单方不一样。政府对老公房每年都有大量的预算和经费来做这件事,我们通过政府买单。而且他们愿意付钱,我们愿意提供服务,未来的运维也是我们来做。
2、未来城市
过去,政府做实有人口管理是通过人口普查,人力成本巨大,耗时长,尤其在老城区,居住人口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特斯联“未来城市”业务线是要做更精细化的实时人口管理。
特斯联和当地政府合作,在老旧社区里面进行门禁改造,并安装摄像头,同时通过与居委会和公安人员合作,对老年人发门禁卡、手环,推荐年轻人下载APP。它其实是一套统一身份认证的平台,知道每个进出人的身份,以及出行频次和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可以重点监控刑满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而且系统会给这些人归类,标定一个标签,设定预警机制和规则。
截至目前,特斯联已经接入上海4万个单元门,接近300万用户,重庆5000个单元门,南京近1万个单元门。 其中,特斯联智慧城市人口解决方案已经在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等地区推广试点,数据显示,试点社区盗窃发案率有效降低了90%。而在上海,以长宁区的老旧社区,特斯联已经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的小区,其人口登记率超过96%,也已经达到“零案发”效果。
此外,特斯联还与商汤合作,运用其人脸比对技术,以及采用海康、大华安防摄像头,将人脸识别技术纳入到平台,实现对重点人群的自动化预警,形成一个立体安防系统。
未来金融:整个业务的杠杆
很多公司的金融版块都是采取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资金做信贷业务,比如小米金融就是做的小额信贷业务。然而特斯联不是通过金融本身来赚钱,而是作为“未来建筑”和“未来城市”业务的杠杆。
借助技术优势,特斯联能够产生金融资产,打通技术、数据、交易、场景,金融产品,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比如针对建筑领域:通过交易场景,能源分布式记账,合同数据化,电子化,创造底层金融资产,形成金融资产源头,再通过 区块链 等技术,对接信托以及金融工具创新的金融产品。
“尽管很多商业用户和地方政府客户也承认物联网的价值,但很多时候客户却缺少相关预算。因此,我们将金融工具和平台打造成为发展前两大业务板块的助推器。”谢超说。
谢超以崇明岛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改造的整体费用需要2-3亿元, 政府虽然有预算,但不愿意在一年内全部付出来,而特斯联可以为该项目订造了3-5年融资租赁协议,并用金融业务作为整个业务推动的杠杆,从而得以让项目快速落地实现。
具体而言,特斯联引入外部的第三方发行的基金帮助前两个业务发展,最后在平台上计算收益,公司与投资方利益分成。
近日,特斯联入选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智慧建筑物联网解决方案》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特斯联创新的商业模式。
Gartner报告中指出, 近年来可持续智慧建筑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物联网应用于建筑能效管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能源,同时还可创造可观效益。然而,在考虑项目资金问题时,庞大的前期资本支出往往令人望而却步。而特斯联的例子充分展示了物联网平台供应商如何通过金融服务公司进行解决方案销售,为多方创造共同效益,并有利于推动更多项目获得批准。另外, 这种模式还可收集大量宝贵数据,用于进一步优化建筑管理效率,形成良好的生态闭环模式。
在投资方选择上,特斯联不单找财务投资,也希望他们在技术、业务上有合作,让业务谈判的难度降低。据Gartner报告显示,2017年特斯联以多个智慧建筑节能项目为基础,推出了若干私募基金产品,基金规模千万量级到上亿量级。从这些项目来看,投资者对这种新型智慧建筑基金很感兴趣,因为回报较为丰厚且稳定。
在最新一轮融资当中,特斯联的投资方主要是中国光大旗下基金、IDG资本和中信系产业资本。谢超透露,特斯联与光大没有特别的合作,但光大有一些地产基金;IDG一直关注科技领域,对物联网技术有兴趣,也有地产基金;中信也是产业基金,他们也看重物联网发展的未来趋势。
AI应用于建筑冷站和暖通,节能30%
李杨说,一栋建筑里面要布置几万个传感器和采集器,而且是24小时采集这些数据。
这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实时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特斯联系统接入了30多个子系统,通过回归聚合,实现每个子系统参数和能源的消耗监测,分析哪些参数和能源有关,并调整这些参数。
“我们聚合了2年的建筑运转数据,使得这个设备能够节能、高校运转,这个是通过机器学习实现的。”李杨说。
他举例分析,比如建筑冷站、暖通,每类子系统设备非常多,每个设备的运转数据参数都决定了能耗如何。 特斯联通过分析参数、数据与能耗的关系,利用机器学习的聚类、回归、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算法预测能源消耗,调整动态参数。
传统的建筑设备管理是用专家策略,设定几点开,几点关,并生成一个策略清单,这种模式比较粗放,自动化弱。而AI模式直接用后台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化控制,更精细,实现分钟级调整参数,并降低设备的维保率。通过能源的算法和大数据数据的拟合,形成的节能模型,提高设备的寿命,降低能源损耗。
李杨介绍,在郑州千禧项目,特斯联建筑冷站做了很多的优化,原来是10%-20%的节能空间,特斯联这套系统可以达到30%。未来通过数据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可以到40%-50%。
最重要的是,特斯联长期以来积累了很多建筑数据,包括不同建筑的同一个设备和同一个建筑的不同设备,这些设备在不同的运转周期、环境,温度下运行的情况不一样。这些数据积累到建筑云平台,云平台可以模拟设备从新到旧“消亡过程”,反过来提升单个设备运行效率。
“我们目前做的是单个项目,真正厉害的是后面积累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价值很大。”李杨说。
2017年8月25日,亿欧智库正式发布《2017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总结八大应用场景,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公司现状等角度对各场景进行深度解析,进而对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宏观数据和巨头企业布局进行盘点,最后提出“人工智能+医疗”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点击: 《2017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产业研究报告》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