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零售VS京东百万便利店,你觉得谁更胜一筹?
【编者按】 阿里刚推出新零售,京东也要做百万零售店了。一个新零售,一个零售店,谁胜?或者说还是谁先取得战果?启动伊始,我们或许可通过软信的一些分析,窥探二者的一些内在,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文首发于新经销,作者谭长春,由亿欧整理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都是将线下渠道建设上升到了战略
从“双十一”开始,二者对中国零售的争夺,就一直没停止过,只是原来只是在线上,现在都看中了线下,或者说线上上半场结束,只有下半场来到线下。在我们看热闹的同时,二者却已都取得了我们只能仰望的成绩。其实,互联网颠覆我们的东西很多,但是,零售作为日常消费的基本动作,确实更牵动我们的眼球。
看来,这两件事情,已经从诸多报道中显现,就都是两个企业的战略性重要工作。当然,我们希望这些变革,都能为我们普通民众谋福利。
其实,作为日用消费品零售业长期从业者,我们知道,这其实,主要还是一件渠道建设的事情。虽然,二者都说这外表看似牵扯到传统店面,但可能骨子里已经完全无关。 阿里 说是线上线下以及物流相结合,来增强消费者消费体验, 京东 说是创新体,不能将其当简单的京东便利店看。
二者的基因
马云从教书匠出身,阿里系是纯粹的线上商城。
刘强东从中关村骑三轮送货出身。虽然京东也是线上商城,但其庞大的线下送货队伍,更像是传统商业套上了移动互联的订货工具。
而现在二者做的,都是离不开线下的事情。
这二位大佬的背景,会否对将来的各自线下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线下零售,是一件非常苦B的事情。简单列举几样:业务拜访就像城市农民,越是节假日就越忙,理货陈列终端生动化细致而无聊,各种促销活动必须得绞尽脑汁还要层出不穷……这些工作,其实线上都难以解决,即将分离出去,或者单独运作,但线下零售基本不能脱离这些而存在。
所以,阿里用与其它线下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其理念与合作方共同探讨摸索,借力打力,用的是巧劲。而京东虽然现在多是加盟方式,但是基本上是自己系统在亲力亲为。
二者最终到底谁占优呢?虽然现在不能判断。但对于终端来讲,能够用多种工具、手段、方式掌控住,这是重点。
你可能说,难道不是谁给终端和消费者带来价值,就谁胜吗?呵呵,即使带来价值,但是可能盘剥也不少呢!这得二者相较来看!
信息与数据方面
刘强东的微信截图中明确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加盟,即不是新瓶旧酒。包括马云也是说主要通过软件系统,进行 新零售 的串线, 大数据 只能在软件后台积累才可实现。也就是说,其实阿里与京东,这次一定都是基于移动互联信息技术!
从二者现在操作C端来看,马云2C其实做的不是零售,而只是一个零售商进驻平台。而京东2C则是自己的平台、自己的运营、自己的物流。现在二者转向B端,还记得马云说未来是DT时代吗?马云极有可能是通过现有数据,来为新零售业务与伙伴来服务。而看来京东的意思,一则是利用现有数据系统,对零售店进行输出,同时更重要的,可能也就是全国百万家零售店源源不断的对其进行数据输入了!
从此看来,你觉得谁更胜一筹,谁想得更长远呢?
这或许,是刘强东这种贴地皮踩三轮车一样的死理,从而更具掌控权的,更让人捉摸?
物流配送方面
在这方面,以刘强东踩三轮车送货的功底,应该不会输吧?
当然,马云的菜鸟物流,我们也不能将阿里的物流当“菜鸟”看。只是现在并未体验到其强大的能力,阿里新建物流,自己应该也会不错的,对吧?
支付与金融方面
在这方面,马云的新零售非常明显的要大胜一筹了,因为其支付宝,已经成了震摄各大银行的金融巨无霸!京东只能合作,或者利用现在合作伙伴。
但是,如果京东真能将全国百万级的小店的进出货等资金流抓在手,虽然其百万家店不如淘宝店家数,但资金总额,那也说不定有得一比啊!并且这是否也会吸引各种金融合作伙伴挤破头进入,这我们只能静观了!
运营方面
我们只能说,对二者而言,这都是一个完全让人不可想像的难度。
对于阿里的新零售,阿里现在根本没法理清其新零售到底是一套什么东东,只能边摸索边实施,并且合作伙伴也是多种方向,即时将来各个击破,都取得成功,好像也很难进行全国性复制。不同的运营,自然有其运营的难度。
关于京东,订单、物流、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组织与管理、考核与激励、赊账运营、假货处理、退换货、终端奖励与政策、促销活动开展与督导,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索以及与外界开展深入合作,才能与零售店合作起来,不然就像个外行。
并且,由于京东在这方面,基本属于先破坏再建设者,消费品业本身的渠道原来就是厂家——经销商——分销商——终端的,现在完全让京东插一杆子,与原来渠道的冲突、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到底能给终端、消费者带来多大的价值,还有待观望。
而阿里,在此却好像是开拓一条新路,而不是与旧体系抢饭碗,是否更能轻装上阵呢?
从此看来,零售业真的要被颠覆了!
近期,二者先后对B端动刀子,都是一副我来改变世界的势头,都以在C端的消费者认知、产品销售为基础,进行摧枯拉朽式的零售重构。我们要说,有好戏看了。
可是,在看好戏的同时,我们也担惊受怕:真的需要这样颠覆吗?我们甚至也隐隐担忧:B端商业本质并未如何改变,这样重构,真的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