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复制不了共享单车的神话,未来一切还很难说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共享汽车复制不了共享单车的神话,未来一切还很难说

关于 共享汽车 的话题,我和汽车圈的朋友们争论过不只一次。

国家大力推进“汽车四化”: 电动化 、互联化、 智能化 、共享化。其中,共享化是汽车工业明确的发展方向。近两年 共享单车 的颠覆性爆发更是将“共享经济”推上了风口浪尖。 刹那间,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板凳甚至共享墓地等等一票挂着共享字眼的新生产品涌现出来,我们的总理也曾多次在正式发表中提到共享的字眼。如今,共享经济不仅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也成为了政治正确的象征。

在这些共享产品中,同样为移动出行属性的共享汽车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很多人都认为,可以打造成下一个“共享单车”市场的必定是共享汽车。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共享单车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共享单车成功的五要素:

庞大的用户群体,打造超级流量入口。

丰富的使用场景,良好的使用体验,确保客户活跃度和使用粘性。

容易复制的商业模式,可快速抢占整体市场。

不触动其他巨头的利益,推广起来顺风顺水。

创新的盈利模式,给投资者持续的信心。

以摩拜为例,虽然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亏损,债务一路飙升到10亿美元,但是依旧在今年4月被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其中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互联网行业里有句话叫“得入口者得天下”,摩拜庞大的用户基础可以给美团带来巨大的流量,不论是对美团正在布局的打车业务,还是目前的主业消费服务业务,都会有大幅促进。

第二点,摩拜可以补足美团在出行服务中“最后一公里”的缺失,形成出行服务的闭环;

第三点,共享单车前期创新的盈利模式在于其从用户押金积累的巨量现金流,而现金流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利润,这是每家企业都梦寐以求的。

共享单车成功五要素套适用于共享汽车吗?

1. 用户群体。

共享单车的使用门槛极低,理论上只要身上带着智能手机,都可以成为共享单车的用户。

而共享汽车则不同,首先用户必须拥有驾照,这就Pass掉了全国将近四分之三的用户,并且无法覆盖18岁以下新兴人群;其次每个共享平台都有严格的身份审核流程,包括驾照、身份证等等,一部分想要尝鲜但不是刚需的用户很可能会因为繁琐的步骤而直接放弃。

2. 使用场景和使用体验。

共享单车的核心使用场景非常明确,围绕“最后一公里”进行出行的覆盖,在这一公里内几乎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但是共享汽车则不同,中短距离的出行中,有滴滴可以替代;在长距离的出行中,有日租车可以替代,你很难想到共享汽车独特的使用场景,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使用频次。

有人说,共享汽车也是奔着解决“最后一公里”去的,但从实际的运营模式上,这点非常难实现。 共享单车的模式可以理解为X-->X,就是你可以从任意地方租车,然后把车还到任意地方。但是,目前所有的共享汽车,都是A-->A,或者是A-->B,也就是从A租车点还回A租车点,或者是从A租车点还到B租车点。这个是目前共享汽车运营中最大的痛点,也是短期内很难突破的问题。

中心城区停车位紧缺,共享汽车想要占有固定车位,成本太高;郊区地段地域宽广,理论上可以实现随意取车,随意还车,但这会大幅提高车辆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很难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 所以目前很多人的使用现状是,当把车还到租车点后,你还需要打个车或者骑个共享单车到达目的地。显然,这已经失去了“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意义。

此外,在亲身体验过若干款不同的产品后,个人对车辆的运营状况是比较失望的。

国民素质的话题太过深刻,单从监管和车辆维护的角度,共享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目前这些个作为共享的电动车,开起来就像个大玩具,毫无操控感可言,舒适性也很差,安全问题就更让人担心了。

如此的用户体验大幅降低了使用的欲望,在调研过程中,我所在的租车点GoFun和EVCARD的车辆加起来大概有10台车,半天时间我只见到了一名用户进行使用,频次堪忧。

3. 商业模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经济前期获胜的关键就是要快速扩张,先用巨额补贴俘获消费者,改变消费者固有习惯;逐个城市击破,然后快速向全国铺开,在竞争对手进入前牢牢掌控市场资源。当年的滴滴、摩拜、ofo都是如此。

共享汽车自2016年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一百家品牌进入市场,但却始终没有一家领头企业冒出。究其原因,首先,共享汽车是一个重资产的模式,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输入。以目前小型电动车市场中销量最好的EC180为例,一辆车在扣除补贴后要5万块左右,是一辆ofo单车成本的100倍,夸张点看,如果想达到ofo那样铺天盖地的覆盖效果,共享汽车的融资至少要是ofo的几十倍。

其次,共享汽车平台的运营成本要远高于共享单车,车辆日常的充电、维护、检修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平台还要承担车辆被盗、被损坏、违章、重大事故等风险,虽然这些风险理论上会由客户和保险公司来承担吗,但实际操作中,应对这些风险所需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会对运营的效率产生大幅影响。

4. 动了谁的奶酪

在上述商业模式的探讨中,似乎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钱。那是不是有了钱,共享汽车就能飞起了?不然。

资本圈在判断一个新的项目是否会成功的时候,会先看看这个项目会牵动哪些人的利益,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这个项目的阻力。

共享单车冲击最大的是传统自行车行业,在中国这是一个夕阳产业,已然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在出行领域,共享单车填补的是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并没有对传统出行行业构成威胁。

反观共享汽车,牵动的利益实在太多:

在出行领域,共享汽车对滴滴、出租车、日租车都构成了直接威胁。

在政府资源方面,企业需要获取停车位、车辆补贴等支持,牵扯到地方利益。

对于传统车企,大家都寄希望于通过共享出行把烫手的电动车转出去,因此共享平台车辆的选取直接牵动了车企的利益。

各方利益集团都不舍得把共享汽车这块奶酪割出去,造成的结果就是:军阀混战。

这些利益集团个个都是财大气粗,都准备好了各自的出行服务公司,想要单干一场。由此可见,想要做汽车共享领域的独角兽,并不容易。

5. 盈利模式

上文也提到,共享单车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实现盈利的途径,最终只能转换角色,以流量和大数据入口的角色被其他互联网巨头收入麾下。

对于共享汽车来说,盈利的模式则更加严峻。相对狭窄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使其不可能拥有同共享单车一样的流量入口,更别提靠现金流来套利了。

上述分析的结论都指向了一点,共享汽车想要复制共享单车的成功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共享汽车的机遇在哪里

1. 政治正确,共享经济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模式。

2. 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使得汽车企业不得不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在私人用户市场尚未全面打开的现状下,共享汽车很有可能作为政策产物在短期内实现爆发式增长。

3. 共享汽车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目前全球最成功的案例应该是2000年在美国成立的Zipcar,其成功有一点关键因素就是美国市场人力成本高昂,从而使得共享汽车的使用成本大幅低于传统打车服务。当中国市场的人力成本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时,共享汽车新的春天也许又会再次爆发。

对共享汽车的几点思考

1. 这个市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整合者。在我看来,搭建个小平台,投放几十台,几百台甚至几千台车,不但没有意义,还会浪费社会资源。靠租车实现盈利在短期内几乎不可实现,参照共享单车的案例,只有将用户群体扩大,获取足够的流量入口,和其他服务打通,为生态链中其他环节提供附属价值,才是共享汽车的出路。

2. 运用大数据对产品进行精准布局和投放。共享单车在早期发展时期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采取了野蛮的车海战术。造成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单车投放严重过剩。

而汽车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道路资源,使其在投放中必须要更加聪明。目标用户是谁?投放在什么区域?投放多少台?都会成为取胜的关键。

3. 提升用户体验。当资本烧尽,补贴退去,决定成功的关键一定会回到产品本身。从个人体验来说,目前市场上共享平台的产品还远远未达到用户期待。

换个角度再想想,共享经济的精髓在于盘活闲置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这本身应该是一种C2C,极其轻资产的模式。然而共享单车却“开了个坏头”,他们重新购置资源,把一种B2C,重资产的租赁模式,活生生包装成了共享经济。

或许,在最开始,共享汽车就跟错方向了呢?


共享汽车复制不了共享单车的神话,未来一切还很难说

【精彩推荐】6月14日, “2018全球智能+新出行峰会” 将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举办。 滴滴、零跑汽车、Pony.ai、伟世通、Gofun、Roadstar.ai、TOGO、京鱼出行、小明出行等企业的重磅嘉宾,以及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云启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将与您一道,共同探讨自动驾驶、汽车共享领域的“智能+新出行”未来图景。 为期3天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将于6月13-15日重磅举行,携程梁建章、分众江南春、阿里巴巴王坚、京东周伯文、科大讯飞胡郁、猎豹移动傅盛、蔚来李斌等大咖,均已确认出席。

“2018智能+新出行峰会” 聚焦讨论AI落地出行领域、促进出行产业升级。点此报名: http://t.cn/RulMwBy

随意打赏

共享单车是不是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看共享经济共享单车 共享汽车摩拜单车 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共享单车未来发展ofo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叫停难说再见共享单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