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消费习惯迭代,唯有生鲜意难平
康波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害怕错失的的焦虑又开始却上心头。交头越来越多,年初到现在,你们都在看什么,有什么有趣的吗,我们没错过什么吧?
最近发现了一种消费类公司成功的标志,不一定能赚取多少利润,但是至少从生活模式上完成了对原有模式的替代,即便在补贴大量减少之后,还不会造成断崖式的用户的下降。
瑞幸咖啡
很荣幸,『在实现车厘子自由和香椿自由之前,我们都曾经无限接近过现磨咖啡自由。』
实际上,瑞幸的主流促销政策是在不断收缩的,最早的时候买五赠五,现在是买二赠一,最早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免配送费,现在点两杯加上一个小食,才无需为运力支付六块钱的配送费。用户会因为购买得更吃力而离开吗?也许会的,但推测不是大量的流失。
便利店、连锁快餐、无人咖啡机们提供的咖啡,始终还是无法从产品和便利性角度实现完全的替代。全家的湃客虽然基于3000家便利店销售了5,000万杯,但定位还是更年轻,品类选择也相对较少,独立门店、品牌和流量池的自立门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观瑞幸,『确定性的高密度点位覆盖,确定性的快速送达,以及不断优化的轻食品类,数据卖咖啡的模式,一开始就高举高打的自有APP+小程序内的流量的存续运营,都是护城河的建立。』
在紧急要去开会而又需要一杯热饮暖暖手的时间点,很大概率上会选择瑞幸。
星巴克、Costa、连咖啡当然绝对正确,但一方面太old school或者入口太深,另一方面,可能没有门店覆盖或者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端着瑞幸虽然缺少咖啡师手冲的质感,但吐槽瑞幸的口味,已经成为商务场合谈论空气质量和航班延误之外的,第三大可能话题了。』
对于瑞幸而言,看起来竞争对手众,但落脚到配送距离近、配送时间确定性高、可搭配餐品多样性维度上,用户并没有太多的solution,即便补贴变少了,还会咬咬牙继续用。
衣二三
17年底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大概论述了租衣服为什么是一种值得年轻人去尝试的生活方式,后续就陆陆续续有姑娘找我来探讨,分享她们用 衣二三 的体验(负面为主)。
这些不足我也都认同,比如对于衣服质地的担心,比如越来越多的品牌和风格上线之后,虽然平台做了很多的功夫去打标签,依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够选到适合自己的衣服。
尤其是平台设定了多重规则来减少衣服的周转&提升用户在平台上买衣服的可能,比如签收后48小时才能下单新衣箱,一件衣服可能占据2-3个衣位、导致一个衣箱无法满足日常穿着,尤其从实际操作来看,前一个衣箱寄出时,下一个衣箱并未送达,中间的gap需要自己own的衣服来弥补,或者扣除双倍日期,同时还要应对物流断点的摩擦成本。
『然而,养成习惯的姑娘们衣柜里已经越来越空,更重要的是,她们已经逐渐失去了对线上如何快速买到衣服的路径熟悉,或者极少划分出时间段线下去选衣服。这些租衣平台的规则不断调整,也是一个用户去适应而非切换的过程。』
培养用户习惯就是温柔豢养。
生活习惯层次的转移意味着最大的转换成本。“我已经习惯了和你在一起时候的我自己”,也就再也回不去了。
由于其他同质供给相对稀缺,用户消费习惯迭代容易,咖啡和租衣服,都是发生在部分人群身上明显而不容易反复的变化,而对照 生鲜 ,新渠道虽然如飞轮般自带势能,但渠道变迁的过程,则是明显而漫长的。
拉锯战下的生鲜自由
我们看生鲜的竞争边界在哪里,有政府补贴的菜市场、无门店租金的路边摊、不需要雇人的夫妻老婆店、自有有一定采购能力的商超,属于创新模式的社区生鲜店(*不同店型,面积50以上、1000平米以下,生鲜销售占比30%以上)、一小时达和半小时达的电商前置仓、生鲜货柜、社区团购,还有便利店+生鲜业态(如超市发与罗森、全家与易果、好邻居与鲜生活结合的门店)
每个个体因为便利性的诉求,可能会在一个到两个渠道上满足自己80%的诉求,但综合来看,却很难有其中一家独霸天下的局面。
这种生鲜的多业态格局会长期持续吗?很大程度上,原因有二。
供应端角度,任何一种模式和路径的选择,都嫁接在基础设施之上。『假设我们规定:1)一定的便利性+2)质价比区间。
基于一些相对稳态的因素:业态所在的城市经济体和人群特性;获客渠道的组织可能和履约成本的优化空间,会形成一个区域内生鲜业态的客单价,而这会倒回去要求参与者形成怎样的区域密度、怎样的商品结构、怎样的获客效率。』
推演下去,『每个玩家根据自身的供应链能力、品类运营能力、履约能力,在这些大的约束条线下,不断寻找可以满足的需求边界的最优,去摸单个区域的订单密度最大,单城、单小区以及单订单的UE最优。』
用户角度,用户本身也会在不同渠道中匹配不同的购买诉求,『80后90后的家庭消费决策者们已经太习惯在工作场合中寻求局部最优,也会把这个习惯平移到日常生活里。Sku深度不同、决策路径不同,定位(相同品类不同价格带)不同,优势品类也各不相同。』
盒马的冰鲜、活鲜和熟食,每日优鲜上三块五一个的兰皇鲜鸡蛋,以及比猫超更快的零食和日百,存储时间对糖酸度影响相对较少的17.5度橙和冰糖心,可以选择计划性的社区团购。
『纯家庭式消费(每天在家做饭)、周末家庭式消费、偶尔表演型做饭、绝对不做饭,不同群体也都有截然不同的品类和渠道偏好。』
困难而有趣的是,『品类特征和渠道的匹配又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随着 消费升级 、需求进化、场景变化发生动态变迁的』,盒马也在兵分多路做前置仓、新型菜市、MINI门店,社区团购一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仓店融合,也可以转身做社交电商擅长的品类。
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同样可以从合伙人手里拿回来自己做仓内运营,永辉在云超和云创之外,也在探索纯前置仓的模式加码到家场景。
今日多点布局谊品生鲜(社区店)、芙蓉兴盛(社区团购)、邻邻壹(社区团购)、叮咚买菜(29分钟达生鲜前置仓),既是一种业态组合和集团军式布局,也是通过多重可能实现更大概率的客群占领。
看好未来增量,不同方向上放出去几匹马,换来上游供应链/品类管理/用户需求匹配的宝贵的内功修炼积累,都是一种圈地。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陪伴自己挑选的生鲜赛手,可能也是一场考验耐心和助力水平的长跑,初始状态下它们都是在部分能力板块上出色的少年,但竞争格局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而如前所述,无论是对单一用户wallet share的占领、对价格带的占领(单区域内渗透率),还是跨区域规模化运营能力的打造,都是一个往复而艰难的过程。
单从有趣的角度,我个人会偏好几种类型的业态。
第一类,有机会承载低客单价、基于用户获取、仓储&物流配送的成本结构优势,可以切入三四线城市。
第二类,响应速度和配送效率高有意义,在区域内实现高渗透率,消费习惯可培养,同时单点高订单能实现一定的运力占有。
第三类,有数字化基础,通过大量小颗粒度、有温度的线下交互和线上大数据沉淀,积累用户需求和反馈,有助于供应链精准组货,实现蔬菜水果的上游商品化,食材的分品分级,家居日用品的快反供应链等。
第四类,有跨城拓展能力,至少在大区角度能形成一定客群的龙头。
第五类,要好吃。假设生鲜这场仗能快速打完减少补贴,那么我们的控糖事业,将会容易很多。
如今,“品牌战略”已经上升到至高的层面,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与焦点。“品牌”作为发展的载体,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抓手”,从“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品牌计划”的大力推进、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全球大国正逐步引入到 “发展”的轨道中来。
2019年6月13日,亿欧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品牌新变革峰会即将举办,地点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与更多大咖现场面基共同探讨,期待您的到来!
活动详情请戳“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0”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