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的制造业转型:疫情推动智能制造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的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
5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升,市场销售、固定资产投资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服务业生产指数、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均由负转正,挖掘机产量暴增八成,汽车销售增速创下2018年5月份以来次高值。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在倒逼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 人工智能 (AI)、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 数字化 技术,正在影响制造业的变革和发展方向。
机工智库研究员司建楠6月5日表示,中国制造业仍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全球制造业 产业链 正在向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及多业态融合的方向变化与重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 智能制造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疫情推动智能制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显示生产活动已经步入正常区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降幅比1~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装备制造行业增长继续加快,基建类相关产品增势较好,这显现出未来一段时间逆周期政策的发力方向。
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2.2%,加快6.4个百分点,增速为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月最高水平。建筑工程用机械产量同比增长38.4%,其中挖掘机增长82.3%,较上月加快32.8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混凝土机械分别增长56.1%、42.2%。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表示,当前工业生产总体恢复向好,但1~5月份累计工业生产仍下降,5月份部分行业和产品回升力度有所减弱,外部环境复杂,工业经济稳定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不过,需求端恢复的程度仍明显不及生产,且由于需求不足工业生产恢复的节奏有所放慢,总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表示,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企业的生产和盈利均进入恢复期,但消费端的恢复弱于供给端。下一步的关键在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集中力量实现“三同步”:推动消费与供给的同步复苏,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复苏,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同步复苏。
浙商证券6月15日发布的研报显示,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仍是制造业结构中最大的亮点和最强支撑,1~5 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2.7%,由负转正,较前值-3.6%上行 6.3 个百分点,高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 12%、6.9%,分别较整体制造业高出 26.8 和 21.7 个百分点,另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 2.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3%。
其认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达39.2%,较整体制造业高近 23 个百分点,政策支持力度不减,使得高技术制造业在疫情冲击下仍具有较强韧性,对整体制造业投资构成支撑。
同时,疫情发生后,国家高度重视试剂、药品等研发应用和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产能扩大和产量增加,使得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制造业,目前,防疫物资内需、外需仍然强劲,尤其是出口需求大增,未来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继续稳步提高。
天风证券6月14日发布的一份研报则认为,疫情反复有望推动智能制造。疫情之下,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及自动化程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在汽车、家电、3C等行业需求相对疲软的情况下,4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加26.6%。从2019年Q4开始,制造业开始进入复苏态势,除春节后受疫情影响出现短暂下降外,已连续多个月实现正增长。
保证产业链 供应链 稳定
6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认为,虽然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剧烈冲击,但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造成的困难,是暂时的、局部的和可控的。
2019年,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难以撼动,有可能取代中国的国家要么体量太小,无法吸收中国庞大的加工和装配贸易,要么缺乏技术和供应链来处理更复杂的生产,缺乏支撑这一切的基础设施。
何亚琼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从眼前看,打通断点堵点难点,加强国内外合作。”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协同复产达产扩产,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
从供给层面看,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释放更多活力,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和租金成本,加大力度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从需求层面看,要通过消费畅通生产,比如,加快落实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互联网平台带动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开通4K超高清频道、增加节目源,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新应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运转。
基于全球产业链数字化的趋势,中国也正在积极布局新基建,以建立数字经济产业链的集群优势。“中国将在2020年形成1.2万亿元的新基建投资规模,投入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何亚琼说。
5G是新基建最关键的领域之一。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 预计2020年到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
兴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随时随地的高清视频沟通、云游戏、远程教育、视频直播等将会成为最先爆发的应用,接下来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方向才会渐次展开。
尤其是在游戏、影音娱乐和影像创作三大场景上,5G的催化作用明显。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根据中国信通院5G应用仓库监测,目前我国在医疗健康、媒体娱乐、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类的应用数量明显增多,逐渐成为5G先锋应用领域。此外,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使企业运营更加智能,生产制造更加精益,供需匹配更加精准,产业分工更加深化。
5月26日发布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20)》显示,全球制造业呈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服务化、品牌化等六个重要趋势。
报告称,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正日益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主要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均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攻方向,一些跨国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智能化改造、先进机器人研发的投入力度,传统制造加速向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变。
我国正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向中高端层面发展,明确了高端制造领域的主攻方向,突出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国向强国转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民生科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创新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