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落地到金融科技的场景,有三个投资机会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企业服务落地到金融科技的场景,有三个投资机会

当企业服务落地到金融科技的场景中,安全性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章高男认为,安全有两类层次的安全,其中一个是指数据业务本身的安全,从投资角度他有三个东西绝对不碰,第一是买卖用户数据;第二是泄漏用户隐私;第三是数据公司不仅要作为数据的技术提供商、业务提供商,还要对合作的单位进行筛选,一旦没选好,就容易出问题。

投资首先要发现变化,在变化中找趋势,在趋势中找机会。在金融科技的赛道上,章高男表示,这种变化带来了三个投资机会,第一,金融机构IT的升级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第二,人工智能的风控模型取代传统业务逻辑或者跟业务逻辑相结合的风控模型,这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这里面也会有布局机会;第三,跟业务相关的SaaS服务也有机会。

最后说到中美在企业服务上的对比时,他指出,SaaS、PaaS涉及到信息跨组织的流通,这个事情他个人觉得中国一定会比美国走得慢,美国花五年走,中国一定要花十年二十年。“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比美国差,而是我们还没有那个商业环境。”他说到,投2B的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怀,对数据是有情怀的,要是一个信仰者,愿意熬更多的时间。今天它不是最好的回报,但是换成十年二十年就会相信,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所以从长远看他对2B非常有信心,但是短期觉得还是要熬。

以下为章高男参与对话的实录:

杨倩倩: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科技遇到企业服务,我们先从一个比较微妙的话题开始聊,就是安全性的问题。因为此时此刻这个时点对于金融科技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拐点,我不知道这个拐点是往上还是往下,但是安全性一定是这个拐点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健词。因为当企业服务落地到金融科技的场景当中,一方面金融是整个企业服务一个很重要的落地场景,因为它足够大,而且足够先进,在数据性、智能化的阶段上是最先进的。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对于安全性要求又是最高的,它的敏感信息、政策红线密集程度是非常之高的。所以在今天这个时间点,监管日益完善,下游和上游整个产业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您是怎么看这个行业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提高,以及您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这个方向上面是怎么考虑的?

章高男:金融机构本身合规性是很高的,他们相比其他行业应该是高很多了。 我们从投资角度来讲还是看服务于金融行业的数据公司以及服务公司怎么去投。 因为很多数据公司爆雷,有误杀的,也有该杀的,其实还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过去十年是信息化的时代,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公司来讲,你怎么去生存,发展得更好,包括怎么去投资,这是一个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安全有两类层次的安全,第一类层次的安全是指数据业务本身的安全,所以 从投资角度有三个东西绝不碰,第一个是买卖用户数据, 我自己不产生数据,我把别人的数据通过各种方式弄来,这个我绝不投;

第二个是泄露用户隐私的,绝不碰,这是铁律;

第三个,我们今天对数据公司的要求蛮高的,不但要求技术有一定的安全,另外对业务也要进行筛选。我卖刀子,他用刀去剁肉可以,他用刀去杀人难道卖刀的也要承担责任吗?在中国今天的形势, 你不但要作为数据的技术提供商、业务提供商,你还要对跟你合作的单位进行筛选,这一点我也是非常看重的。 一旦没有选好,你仍然要被杀,这个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环境下做投资也是要注意的。

杨倩倩:刚才聊的这个话题,很明确讲了什么是投资人不投的,现在来聊聊什么是我们投的。从金融科技的赛道上来看,有观察到一些重点布局的新的趋势吗?

章高男:投资首先要发现变化,在变化中找趋势,在趋势中找机会。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金融,首先我们看一下金融未来有哪些不可逆转的变化。 金融主要资产是数据,别管多少钱,最终还是数据,它主要做的是数据和风控。 所以金融机构是最愿意为数据去付钱的,也是在信息技术里面运用最早的、能够买单的一定是金融。

从技术这个维度的变化,因为云计算的普及,分布式计算的普及,金融原来的监管模式、风控的模型是不能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变化。

第二个,各行业都会有一些新规,我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要回归它的本质——普惠。在普惠的功能上,我们是分业竞争的,我们中国的金融机构,比方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的商业银行今天做的根本不是商业银行应该做的事情,都是跟着五大行去做。商业银行走两个极端,要么跟着五大行,没有真正普惠到我们的中小微企业;要么就是很激进,一下赔得一塌糊涂,没有回归普惠的本质。

不过 我们的金融机构都要在市场上能够经得住风险 ,国家慢慢不会那么保护你,你要做你该做的事情,商业银行要做商业银行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就要拉到市场上去真考验了,这个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变化。政策可能会反复,但是这个趋势不会变化。

这里面可能带来三个投资机会。 第一个,金融机构IT的升级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因为今天IT的底层技术是基于分布式系统、基于云的技术,因为有了云会产生到PaaS,PaaS就会有容器技术,上面今天的SaaS层,这一层完全会改变,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安全,跟过去一二十年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块是有机会的。

第二个,风控模式的变化。 原来都是业务模式基于经验,但今天的主流已经是AI,因为数据维度太多了。而且根据普惠,因为金融机构功能变了,对业务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人工智能的风控模型取代业务逻辑或者跟业务逻辑相结合的风控模型,这也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这里面也会有布局机会。

第三个,回到刚刚说的SaaS服务,跟业务相关的服务也会有机会。 因为以前银行如果做最简单的那些业务其实你不需要动态,它对动态要求没有那么高。今天可能你的风控交易如果做普惠金融或者做个人的话,它实时的交易随时在变化,你要敏锐地发现,这个对一些新的业务要求也能产生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杨倩倩:我理解章总主要讲的是技术产品包括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包括SaaS,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技术落地产生的一些趋势和投资机会。

刚才对科技金融都聊得挺深的,接下来谈科技金融结合企业服务。在投企业服务的过程当中有痛苦的地方也有觉得比较舒服的地方,比较舒服的地方当然是这类企业都是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它的下行风险是比较受保护的。但共同的痛苦之处在于相较于美国的巨头,中国的企业服务创业公司活得不太容易。他们在各个产业的环节上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难收到和作用相对应的变现。

我们今天已经很少把中国企业的模式和美国企业的模式做对比了,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市场的环境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但是在企业服务这个赛道上面,我们还是希望中国可以有那么几家或者几十家的公司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场景变现落地,能够跑出像美国那样的巨头来。

您怎么看企业服务公司的变现场景、变现能力,以及他们和美国对标公司的一些对比呢?

章高男:中美过去二十年整个的发展是信息化驱动的,信息化是美国领导的,中国也吃到红利了。 其实我们是有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基础设施,现在5G我们是领先的。从硬件的设施上,信息化的设施上,包括C端的应用我们并不差。

第二个,我个人把2B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硬核的,不涉及到信息跨组织之间的流通,比如说造火箭,比如芯片的技术,比如新材料或者医疗设备、基因技术等等,这些东西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或者基础设施,有的已经赶超一流了,有的还落后。但是这类技术我们都能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美国花20年我们可能花5年,我们都有后发优势,因为这一拨中国的人才设施包括信息化培养了我们大量的人才,这个是我投资的重点,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等等我们在做这样的布局。

另一类是SaaS、PaaS,它涉及到信息跨组织的流通,这个事情我个人觉得中国一定会比美国走得慢,美国花五年走,我们一定要花十年二十年 。SaaS涉及到数据要跨组织的流通,SaaS服务其实最赚钱的,美国千亿百亿美元的公司前一万个客户一定贡献了90%的收入,一定是靠中大型客户的商业模式才最赚钱的。

中国是美国的二分之一经济体量甚至更多,但是美国那个估值,我们对标的企业五十分之一都不到,这绝不是我们的产品、技术差那么远,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这个商业环境。国外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是七三,我们是倒过来的,你的IaaS就决定了你的SaaS和PaaS不一样,因为我不信任你。稍微大点的公司我做好了我就把数据抽回来了,因为怕你还要跟我竞争,因为我不相信你,你还没有这个公信力。

中国的商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跟西方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综合,不是我们的企业能改变的。我们的违法成本是很低的,一个企业绝不轻易相信另外一个企业,怎么可能把我所有的东西都给你了。看起来我们市场很大,但是其实我们现有的市场是很小的。

从体验上我们的体验都不完美,但是产品不见得比国外的差。但是人家在国外就有客户愿意用,我把数据放给亚马逊我放心。这个观念的形成包括国家立法,包括宏观的组织,包括企业的信用,企业怎么让客户今年用你明年还愿意用你,而且是中大型客户愿意用,这个就是得熬。

我们投2B的, 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怀,我们对数据是有情怀的, 我们还是一个信仰者。我愿意熬更多的时间,今天它不是最好的回报,但是换成十年二十年就会相信,我们这样坚持的价值真的是很有意义的。所以从长远看我非常有信心,但是短期我觉得还是要熬。


推荐阅读:

深耕开放银行,Temenos产品创新和并购战略双轮驱动

网络安全引发社会聚焦:金融大数据行业亟待治理合规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