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8到家和京东到家合并,叫抱团取暖更合适?
今晚业内传出
京东到家
将要
合并
58到家
的消息,说要成为一家估值30亿美元的O2O市场新巨头。58到家的CEO陈小华在转发传闻文章时,先是不严肃地说承认,后是不严肃地说“不约”,说4月28日58到家年度发布会见。
按照58到家陈小华的回答猜测,有两种可能:1)58到家发展不佳,是“求合并”的心态;2)58到家借机造势,为4月28日的年会留个悬念。
第一种可能,58到家将被京东到家合并,可能性确实不小。不过即便合并,也不值得58到家的人骄傲。2015年10月,58到家还高调宣布了3亿美元的 融资 ,号称估值10亿美元。不到半年,如果沦落到被合并的地步,首先说明58到家确实做得不好。 更进一步,58到家如果真被合并,证明58同城从信息平台向交易和服务平台的尝试再一次失败。
58到家经常被业内的一位大喷子孟醒(雕爷)批评,按孟醒的分析,58到家这样的平台简直一无是处, 孟醒在其《一个能活一千多年的O2O》一文中揭露:58到家在北京CBD地区的阿姨数为虚假,只有6个“活人”阿姨。
孟醒自己在操盘河狸家, 作为竞争对手,孟醒对58到家的批评不能全信;但58到家此前高单量确实是有补贴造成的,而随着资本市场大环境不佳,58到家也不敢轻易烧钱,单量迅速下滑是事实。当然,行业整体的情况都是如此。孟醒操盘的河狸家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很强大,业内也传出河狸家在和杭州某公司谈合并或收购。
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资本热潮,导致很多伪需求的上门O2O项目一窝蜂出现。58到家和京东到家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全无价值,但无论是阿姨上门还是商超O2O,都需要长时间的用户培育,市场的爆发不会是一朝一夕。即便背靠大树,58到家和京东到家也要遵循市场规律。
平日里业界关注58到家和京东到家,并不是因为这两个公司做得足够好,而是它们背后的大玩家:58同城和京东集团。值得关注的是,58同城和京东集团的背后基石投资者都为腾讯,在这层关系基础上,双方合并旗下的一些业务也情有可原。
不过,需要分清楚的是:如果58到家和京东到家合并,这远远称不上是强强联合。目前,无论从双方各自的订单量还是估值来看,都只是中小平台。美团大众点评的合并是150亿美元,饿了么以将近50亿美元的估值被阿里纳入旗下,与这两个案例相比,58到家和京东到家合并的意义要打折扣。
更现实的解释是:如果58到家和京东到家合并,肯定是向现实妥协,双方间接承认了自己发展不佳。确实,如果发展顺利的两家O2O公司,是没有理由合并的。如果非得说,合并是为了一致对外,那外在动因就是饿了么被阿里纳入旗下后,腾讯慌了,促成了京东和58的合作。
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京东接下来还有可能继续拉近和美团大众点评,以及和达达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真正的O2O大平台。不过,以目前各家虚高的估值,京东未必愿意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