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滴滴打车总想合并别人?
这两天,滴滴和快的俩打车软件要合并的消息,让习惯了抢红包的万千都市白领们已经神经错乱了。这次滴滴要合并的对象从易到用车换车了快的打车,但是故事的情节类似,笔者这里不想多谈两家公司合并谁应该占主导权,或者合并消息到底靠不靠谱的问题,如果细心一点的朋友看看消息的来源,就能猜出来真假。今天准备说的是,为什么滴滴打车这么如此热衷于合并别人呢?
合并理由一:受制于资本方胁迫?
这是目前业界最流行,也最可信的理由了。特别是对于滴滴来说,在柳传志之女柳青顶着高盛光环来到滴滴之后,市场行动变得更加现实了。所以如果滴滴热衷四处合并是受制于资本方的意愿,这个理由其实不得不令人相信。2012年8月23日,优酷和土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合并完成,外界认为是土豆遭遇投资人胁迫,创始人王微随后也淡出管理层。虽然老谋深算的古永锵并非后辈柳青可比,但两人既然都是投资人出身,因此更看重资本利益而并非市场因素。
所以,当传出滴滴和快的合并,牵头人是华兴资本这样的传闻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顺理成章,滴滴和其背后的腾讯自然更加主动想将这项合并尽快搞定。所以,我们看到关于两家合并消息最早的来源,令人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腾讯科技和腾讯财经。也许只有阿里巴巴还在为自己的小算盘“斤斤计较”,投资方和腾讯也许早已经达成了共识。
合并理由二:烧钱大战积重难返,趁早抽身离开?
翻看两大打车软件疯狂烧钱的历程,根据截至2014年5月份的统计,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半年补贴就花掉了24亿元,而继那次疯狂补贴之后,2014年底两家公司的补贴大战依然在继续,笔者粗略算来,保守估计应该至少在50亿以内了。再来看看两家目前的融资总共多少呢? 滴滴打车 4轮融了8亿1800万美元, 快的打车 5轮融了7亿9016万美元,纵然是软银、老虎基金和中投这种土豪投资机构,也得算计算计自家的钱是不是有可能打了水漂。特别是滴滴,D轮已经融资了7亿美元,接下来如果不上市的话,很有可能没有接盘者,也就是投资坏账了。腾讯不想看到这个结果,滴滴目前的总负债人柳青更不想背这个黑锅。
笔者此前曾粗略统计过阿里巴巴和腾讯过去一年间在O2O领域的烧钱经历,阿里巴巴烧掉了60亿美金,腾讯也至少挥霍了50亿刀。在打车、互联网金融、电商、餐饮等多个领域,阿里巴巴和腾讯都针锋相对,但二者其实都希望能够给对手以致命一击。因此,如果能够从一家投入过大,但依然看不到取胜把握的公司抽身而出,在新的市场中占据优势,这比双方陷入拉锯战更有价值。
因此,作为滴滴和快的幕后的老板腾讯与阿里巴巴,其实双方都希望从滴滴和快的抽身,寻找给对方沉重打击的新领域,所以不论是滴滴希望合并对方,还是快的背后的阿里希望把一个沉重的包袱甩给对手,都是一种腾出空间继续扩大战争的战略手段。滴滴似乎更加希望吃掉对手,成为打车软件的垄断者,但阿里巴巴或许更加聪明,明知这是一个无底洞,乐得河水不洗船,让你在深渊中越陷越深。
合并理由三:阻击对手,又是一次黑公关战役?
距离上次合并易到用车还不足两个星期,这次滴滴又想“合并”快的,真可以算得上是合并界的劳模了。难道两家合并只有资本方热衷此事么?笔者觉得滴滴其实更希望促成此事。10天前传闻滴滴收购易到用车消息出来后,创始人周航气愤地表示,“易到今晚有大事宣布,不是你们被塞到手里的那篇假新闻。易到要做的事情很大,不是几个黑公关搅合一下就能挡得住的。奉劝放假新闻的人:我们的目标是你们想象都未曾到达的地方。别光顾着看我,看路。”这家周航口中的黑公关到底是谁,我想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如果真如周航描述的易到用车之前被同行打击,黑公关是借势营销自己,阻止、恶心竞争对手的说法属实的话,那么这次的滴滴和快的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市场份额为56.5%,滴滴打车为43.3%。二者已经占据了打车APP市场99.8%的份额,寡头市场已经形成,而老二合并老大,不论是对于自己本身营销,还是针对竞争者的阻击,抑或是滴滴有朝一日上市路演,在给华尔街投资人讲故事的时候,又一个惠普吞并康柏的成功案例诞生,美国人最非常喜欢听这样的鸡汤励志故事了。所以,滴滴不论是合并合并易到,还是想吞掉跟自己体量差不多的快的,这事儿对己对人都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儿,滴滴这次干得漂亮!
合并理由四:发展受限,缓解政策风险
进入2014年下半年,打车软件除了大肆烧钱的资本压力之外,另外一个关乎其生死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2015年初,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青岛等全国十个城市先后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专车定位成“黑车”。这无异于将已经站在悬崖边上的打车软件滴滴和快的,又朝着万丈深渊使劲推了一下。现在打车软件不死撑下去会夭折,咬牙坚持下去的死法会更痛苦。因此,与其说几家公司面临的问题类似,还不如干脆合并算了,这样虽然不能解决政策带来的压力,但二元寡头变成垄断市场,政策手段的调整或许也会失灵,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或许会迎来打车软件的春天来临。
2015年的滴滴很忙,合并界的劳模当之无愧,但总想着合并别人,似乎并不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也许摆脱了眼前的危机,下一个深渊似乎正在靠近。
本文作者王春龙, 亿欧网专栏作者; 专注O2O和移动互联网,微信号:wclg728;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