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通过奶昔解读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变化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家公司正试着增加奶昔的销量,用了大家认为非常熟悉的消费者情况调查表,类似于:兄弟,你能告诉我们要怎样改进奶昔,你才会买更多些呢?姑奶奶,你想要这款奶昔再便宜点吗?再多点巧克力味吗?还是要再大块点呢?”

根据问卷的结果,着手对奶昔进行改进工作。结果奶昔是越做越好,但是销量和利润越做差,这下可把这家公司难倒了、搞蒙了——这种感受,不管是企业老板还是产品经理,或者销售老总,你是很懂的。

很多传统企业也在不停的追寻,移动互联网时代怎么去改进产品,消费者怎样才会喜欢我的产品?为什么使用传统的需求洞察方法,结果同样事与愿违。

“我想知道在人们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任务需要完成时,才会促使他们来这家餐馆‘雇佣’奶昔?”——人们在什么时候才会“雇佣”你的产品?

最后的需求消费者并没有说出口,还得靠观察 。一是上班族充饥顶饿的时候会购买奶昔。早上吃水果消化得太快了,面包圈太脆,而且弄得满手黏糊糊的;而奶昔——用细细的吸管吸完厚厚的奶昔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基本上能抵挡住一上午阵阵来袭的饥饿。

对痛点的改进的措施迎刃而解 :面对早餐市场,把自动售货机摆到前面,安装上预付费磁卡或者网络订货,这样就可以节省上班族宝贵的时间——他们可以跑进来买完就走,而不用夹在人群中排队。如果加入一些水果,意外的水果片会使得吸奶昔的经历变得更有意思。

另外一个群体是典型的爸爸一族 。使用者是孩子,孩子吸着那杯稠稠的奶昔很是费劲。似乎要吸上一辈子才能从那小小的吸管里把奶昔吸干净,购买者是爸爸,让自己感觉到完成了父亲的责任,而又没有太多的耐心。解决的方案是把奶昔做得小一点,没那么稠,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们快些吃掉它。

如果根据当初他们自己设计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先假设最有可能买奶昔的人群是45~65岁,然后再设计调查问卷,获取这些人希望将奶昔做成怎样的信息——最后的结果是——会指引大家开发出一种“放之四海皆不准”的产品。

所以,你需要思考,移动互联网的情景之下,如何雇佣你的产品。应用场景变了,需求也当然不同了。

不同需求,不同对待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迸发了不同的需求,需要我们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的需求。

“好想你”红枣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案例。

本文作者王吉斌/彭盾/程成, 亿欧网 专栏作者;文章节选自《移动互联网商规28条》,此书编辑于2月前,亿欧网独家首发,若有过时信息请及时联系亿欧网;转载文章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