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时代下的厂牌服务提供者,哪些地方站得住脚?
以下为全球独立音乐服务公司Kartel创始人Charles Kirby-Welch的博客内容。该公司与Fatboy Slim、British Sea Power、Peaches 等艺人以及Alcopop!、Xtra Mile、Tru Thoughts等厂牌有过合作关系。
1
厂牌服务已经成为了企业家型艺人的普遍选择,它已经是传统唱片合约的成熟替代品。随着录制 音乐产业 回暖,由艺人和经纪人所有的小厂牌数量正不断增长。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全球音乐报告指出2016年录制音乐产业产值增长5.9%,独立厂牌的全球数字服务机构Merlin也在报告中指出,700家厂牌会员的数字收入年增长率达到52%。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许多许多资历丰富的厂牌管理层正在努力改造商业模式以适应变革了音乐消费属性的流媒体。
Spotify 把因流量单价过低而遭强烈反对局面,扭转成了歌单推荐是成功重要催化剂之一的理念。Taylor Swift回归流媒体平台也是流媒体成为录制音乐主要收入来源的体现,这是一个正在影响厂牌经营的趋势。
2
我们认为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就是流媒体时代的责任归属问题。
如果录制音乐被认为是艺人收入来源中风险较大的一种,那么在厂牌服务的模式中,谁应该承担起让录制音乐有利可图的责任?
厂牌合约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条款内容更为透明,艺人对销售成本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然而谁应该为唱片成功与否负责,是作为独立厂牌服务提供者的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它的答案似乎很显而易见,但是鉴于唱片行业的复杂性以及唱片合约签订的一些黑历史,我们在这个问题中看到了更为广泛的解释和可能性。
3
独立音乐协会(AIM)最近举办的Music Connected论坛活动中有一场主题为“流媒体时代的独立厂牌”的座谈会,其中就有一些来自发行和厂牌管理层的有趣思考。
INgrooves的Kristine Bjonstad提到,在挪威,“我们在四年前就不再给实体市场做预算了。现在全是关于日流量,关于灵活,这样其实宣传起来更简单,长尾效应来得更早了。”
这些对于传统唱片公司来说都是新概念。PIAS的Adrian Pope则聊到流媒体环境如何改变了传统“追求峰值、波动大”的音乐市场推广文化。
当聊到责任归属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的挑战是,怎样为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方案做出可行的预算?”
不同于曾经追求一周爆红的时代,为一个平缓增长的曲线做预算需要持续的观察和投入。
4
厂牌服务一般包括市场分析、推广、销售、发行、后勤、股票管理、同步权授权、各类权利管理以及销售和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其中缺少的就是商业的统筹管理,而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了。要负责任地经营一个厂牌就必须先问问自己成本的问题。
我们总是从预算开始来制定一个可持续且可以负担得起的方案。如果我们要投资,则我们想要知道对方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生意。
企业家型的艺人和经纪人通常都接触到多样化的商业领域,而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所需的纪律和专业性不应该被忽视。增加另一个利润点和责任方其实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5
做厂牌不断升级的挑战或许已经在厂牌服务看似大好的前程中变得模糊,大家更关心在独立厂牌中所获得的自由和主权。然而,自己做厂牌的艺人和经纪人就意味着必须承担起A&R、财务、市场、版税管理、商业事务以及其他行政任务这些组成日常运营工作的责任。
不同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的创作自由,与其并存的责任的全貌得在完全进入这个模式之后,才会变得明朗。
这可以说是厂牌服务提供者应该进入的地方——指导这些厂牌,帮助他们制定商业计划。
一些厂牌服务合约本质上是“发行+”的模式,提供最基本的产品管理、批量生产和市场营销服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 必须搞清楚厂牌服务提供者所赚的钱和唱片本身的利润没关系。他们不是在投资唱片,一般不会关注原本唱片的成本。
在Kartel,我们相信为艺人提供更多选择、更高透明度和创作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从定义上来说,艺人和经纪人不是厂牌的管理层。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坦诚而且现实地面对做厂牌的挑战。
6
律师在所有合约签署开始前都会建议艺人和经纪人搞清楚唱片公司合约与以服务为中心的合约有所不同,厂牌服务合约更是如此。
很明显,服务提供者是根据服务的水平收费,就像老话说的:“一分钱一分货。”
很多厂牌更多的是靠曲库而不是发行新歌赚钱,按照大部分企业家和创投家的标准来说,为任何一件新艺术品的创作投资都是高风险的,其盈利性无法预测。
那么,厂牌服务提供者能不能把发新歌的盈利性变得靠谱?我们认为可以,但是为了真正做到靠谱,与艺人和其团队的合作必须更加紧密和专注。
如果利润是最终目标,那么清晰的商业计划和时间表在整个推广活动中都必须是协同的、可监控的。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管理,一张唱片周期的消极影响可以轻易延伸到6至9个月甚至更长。
7
目前的趋势是用在传统推广上的钱太多了,常常不考虑可持续性以及投资回报率。
音乐产业的生意是建立在坏习惯上的。乐迷才是会持续为音乐付费的人,而在做预算时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怎样接触到更多的听众并把唱片卖给他们?”这比口碑、乐评重要多了,那并不能赚钱。
现在我们有了如此多的数据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可读性强的报告以及有意义的商业观察对做任何录制音乐生意来说都至关重要。
我们很骄傲,Kartel最近发布了一款云端的报告系统,展示了我们的整体分析能力,比如说展示数字、实体销量,授权和邻接权授权与所有花销的对比。这是我们提升自己作为服务提供者可靠性的关键一步,帮助我们的伙伴打造可盈利的、可持续的音乐事业。
(编译自M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