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去想确定,百亿市场将被撬动
近日,《 新能源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该政策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随着大量 动力电池 进入退役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风险同样不小。
退役动力电池将“有家可归”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未来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将有迹可寻、“有家可归”。
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交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鼓励开展 梯次利用 (对容量下降到 80%以下的车用动力电池进行改造,利用到储能及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和再生利用(对已经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破碎、拆解和冶炼等,实现镍、钴、锂等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办法》自2018年8月1日施行。
政策落地后,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将有迹可寻。《办法》提出,电池生产企业应与汽车生产企业协同,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汽车生产企业应记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蓄电池编码对应信息。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应及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蓄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溯源信息系统建立之后,相关部门将重点对动力电池制造、流通、回收全过程进行监控,避免非正规渠道的报废和回收拆解。
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有迹可寻,目的是使其“有家可归”,从而得到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办法》首次明确了汽车企业、电池企业、综合利用企业在回收环节的职责,指出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整体看,《办法》出台意义重大。一方面,随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行,动力电池溯源和监控系统运行,退役动力电池流入非法渠道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建立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回收产业链的溯源体系,将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百亿级退役电池市场待挖掘
从2018年开始,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报废潮”。专业机构预测,市场总规模在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380亿元,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重要的新兴领域。
2014 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一般来讲,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会在 5~6年后退役,商用车动力电池甚至 2~3 年就会退役。因此,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
专业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2020 年我国将有约 20Gwh 的动力电池退役,2025 年将有大约 93Gwh 的动力电池退役。由此带来的电池回收利用规模在 2020 年将达到 107 亿元左右。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79 亿元。由此可见,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快速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仅从梯次电池的潜在应用看,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电池储能方面,以中国铁塔公司(移动、联通、电信共同组建的通信设施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通信基站 180 多万个,目前每年存量电池的更换和新建基站需要 25Gwh 的电池,相当于 2020 年全国实际可梯次利用电池总量的 3 倍。在低速电动车领域,中国低速电动车 2016 年销售 100 多万辆,2020 年有望达到 200 万辆,共需电池10~14Gwh。目前,低速电动车主要采用铅酸电池,未来有望更换为成本更低的退役三元锂电池。此外,在新能源发电、输配电网调峰调幅、用户侧削峰填谷、智能电网,及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领域,退役动力电池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此可见,梯次电池不仅完全不缺乏市场空间,还有望带动储能这个巨大新兴市场领域的形成。
收益与风险并存
虽然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前景广阔,且当前是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较为理想的时机,但是投资该项目应做好收益与风险评估。
有机构预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2018年底之前是比较理想的时机。一方面,当前仍处于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前夕,行业内企业大多处于前期布局阶段,动力电池的再生利用没有形成规模,许多企业尚未实现盈利,龙头企业及企业联盟也还未真正成型。另一方面,目前政策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国家在政策上仅要求企业达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相关要求并申报规范目录,符合必要的安全环保标准即可。不过,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未来将适度控制从业企业数量。因此,提前展开相关布局有利于占据市场主动。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但也存在较大风险。首先,目前来看,流入正规渠道的退役动力电池数量无法保障。尽管国家环保监管力度大大提高、政策法规也有明确的规定,但前期建设回收网络体系需要较大投入,且建设难度较大,能否迅速完善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流入正规渠道的废旧动力电池比例不高。其次,行业规范化发展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动力电池溯源和监控系统建设不到位,大量无编码动力电池依然会流向非正规渠道,加之部分地区的环保监管执法不严,环保不达标的电池回收企业仍将占据成本优势,导致正规回收企业缺乏竞争力。再次,先期报废的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电池拆解回收收益并不乐观。从退役动力电池的类型看,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应用较早,且广泛应用于商用车,故报废时间相对更靠前。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在梯次利用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但再生利用价值很低,现阶段很难实现盈利。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与日俱增,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用量也是水涨船高。《办法》实施后,未来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与电池生产,再生利用与资源材料将融合发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盟合作将显著加强。未来,随着行业内企业协同合作建立起正规的回收网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市场环境将日益得到改善。
【活动预告】随着全球各大车企新车型的上市,2018年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汽车产品“元年”。伴随新能源、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正迎来新的挑战 , 汽车“四化”已成大势所趋,车企战略定位也朝着科技出行服务商转型。
4月20日,亿欧汽车将在北京车展前夕在京举办 “预见·科技出行——GIIS 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峰会” 。本届峰会将邀请来自 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汽车供应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服务商、能源网络(电池、充电桩)运营商以及移动出行平台 等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科技出行的现状与趋势展开探讨和分享。
点此链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