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但教育行业的风口还未结束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经济下行,但教育行业的风口还未结束

【编者按】尽管经济下行,但在线教育的风口似乎还没有结束。除了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之外,技术、政策、消费升级、人口红利等因素也都能称之为助推剂。面对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变化,教育行业面临着新一轮洗牌的可能。

十年后的今天,似乎很多教育机构本质上依然在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单纯仰仗人进行教学。那么理想的个性化教育是什么呢?有效果且可规模化复制的教学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本文为投稿文章,内容为韦晓亮演讲,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由于我和老翟(翟少成,智课教育联合创始人、USKid中美双师学堂事业部总裁)的风格使然,在过去的五年,我们不太擅长营销,甚至是品牌认知。我们就是扎扎实实地把中央厨房落地到了近60家全国混合式学习中心,最远到达波士顿和纽约,最近则是在北京,包括面向3到12岁孩子的少儿国际英语教育USKid中美双师学堂,和针对12岁以上的出国留学学习中心智课。

十年前,大部分教育机构是由大班构成,一个名师教授600到800人的课堂。

首先,毫无疑问,这是不具有个性化的。即使每个老师的内容讲授地再出色,也不会因为一个学生而定制他的教案。

第二,老师状态是有波动性的。他本身的情绪或者身体状态会影响整个课堂的质量。

第三,灵活性较差。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认知能力,不同的学习节奏,但老师不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定义不同的节奏。

第四,老师决定了整个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质量。老师好,则质量好。老师不好,则质量较差。

再看一下课后,课后本应该是一个深度个性化辅导的解惑过程,但此种模式却缺少了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当一个学生听完了内容之后,他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需要被解答,但当时的解答往往是比较粗糙的。 

十年后的今天,似乎很多教育机构依然采取这样的课堂,只是班型变小了,费用却变高了。本质上依然在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单纯仰仗人进行教学。

我想演示一下我心目中认为理想、有效果且可规模化复制的教学过程。

首先,一个学生进入学习中心之前,他先来到线下,或者在家里,系统在老师的配置下会推送学生当天要完成的知识点任务,每个任务里有当年名师们用最佳状态精心录制的高品质专家视频课,进行标准化的知识输入,之后做相应的练习。

可以说,任务驱动的学习是真正能够做到过程个性化的,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听完每一个知识点后,学生再进行配套的针对于知识点的系统练习,练习完毕之后,系统会智能化地生成测评报告,让老师和学生共同了解学生知识认知和吸收的情况,最后再定义个性化的教。

然后是面授,针对前面名师课知识点学习的报告,老师根据学生的专属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这就是因需定制,因材施教。 

在这之后是加强练习,像我常常说的三分学,七分练。 这个时候老师能够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点从系统中调出其他的相关练习,如果遇到写作和口语,人工智能会先进行基于自然语言的批改和口语的诊断,然后外教在远程线上通过该系统进行人工的批改和整个诊断。 

当批改报告产生之后,结合先前的知识点学习、和练习结果,老师只需要5到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再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和辅导。当学生结束一天的学习,离开学习中心之前,系统针对学生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自动生成个人评估报告,以及每一个评估背后详细的诊断分析。

2013年,我和老翟一起创办智课教育的时候 ,我们就笃定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是难度最大,门槛最高,但运营成本最低的模式,并且它是可以基于一个体系进行标准化复制的。

这个体系就是中央厨房,在云端,汇集全球优秀师资,自主研发的高品质课程内容,被切分成精细化的知识点,形成关联型知识图谱;而基于AI引擎、任务管理和个性化适应的Smart智能教学系统,则既能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方案和内容,又能为有陪伴需求的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合式教学。

这些构成了智课教育的混合式学习,在这种学习空间里,它形成的是一种学习共同体,以及老师跟学生之间很亲密的、真正的个性化过程管理和陪伴。与此同时,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企业可以从劳动密集型升级成智力密集型,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认知能力,来摄取最好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的输入。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配合系统去制作学生所有个性化的练习,形成个性化的教学。

在传统教育机构,老师(Teacher)就是产品(Product),也就是说老师给学生提供的就是他所能接受到的一切。 但在我眼中,真正有中央厨房的教育企业,老师(Teacher)用我们的教学产品(Product),按照个性化的服务标准(Service),在技术与系统(Technology)的加持下,提供最终集标准化及个性化为一体的解决方案(Solution)。

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整个中央厨房的打造,以及老师怎样通过中央厨房提供个性化教学。而不是老师本身就是一台个性化教学的引擎,这样的老师并没有被赋能,他依然还是个体力工作者,没有晋升成教学过程的观察者、组织者。

因此,在我创业的第一天起,就致力做一家智力密集型的教育企业。因为只有智力密集型且有中央厨房的教育企业才能基于品控实现健康扩张和突围。当然,扩张不等于扩风险,品控是规模化扩张的前提,但没有中央厨房的教育培训机构,扩一个点就是在扩风险。

我常常有一个观点,叫小而美的教育企业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大而臭才是可耻的。 但是当没有中央厨房的时候,扩张就容易出现教学质量的下滑与稀释。因此小而美没有错,不甘于小而美,而且还并没有标准化的体系和大后台,才是滞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育行业科学的模式必然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五年来,无论是面向投资人,还是面向家长及我们的伙伴们,智课教育始终坚信一个观点:“教育行业科学的模式必然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线上提供可循环复用的且结构化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产品,也就是我们的中央厨房,线下提供基于线上的内容和产品的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服务管理。虽然这种模式难度最大,但我们认为门槛越高,这台引擎可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那么究竟教育的各个环节哪些容易实现线上化?在我眼中, 教育分为教(Teaching)、辅(Coaching)和育(cultivating)。 教是知识的传递,辅是个性化的服务,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人格连接,甚至灵魂之间的沟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量教的环节是可以线上化的,个性化的辅则是既可以在线上又可以在线下的,而育是很难线上化的。

所以,中央厨房要在线上、线下的服务都可以进行。

用科技主义与人文情怀善待教育

我常说,教育企业需要内容、技术以及服务标准的中央厨房,是因为教育行业是一个科技主义加人文情怀的一个行业,一讲到情怀,其实大家会觉得似乎很高大上,很虚。但是人文情怀其实体现的东西非常具体,它是个良心活,因此企业需要充满耐心和匠心,以及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教研和内容研发中。而我和老翟在创立智课教育是就认为内容研发是关键,是真正护航企业的口碑,以及护航老师们的整个核心内容体系,保证最终的品控和效果。

当然,这个行业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它需要科技主义。 科技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背后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思考,到底互联网和技术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还是为了释放生产力?在我看来,它不是为了去掉培训机构,公立学校,中学和大学,去改变生产关系,而是释放更多的优质教学生产力。

 因此,既然是释放生产力,毫无疑问科技和互联网的最大价值,是无论通过线上还是线下,无论用什么样的技术,要把优质的内容释放出来,最终实现教和学的效能

相关推荐阅读:

新东方系创业者群像:组团打群架,情怀也可当饭吃

韦晓亮和他的智课教育

随意打赏

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下一个经济风口中国经济下行教育行业风口经济下行期经济下行教育行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