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股价遭暴击,医药股猛涨,新一轮“私有化”回归潮正在酝酿?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概股股价遭暴击,医药股猛涨,新一轮“私有化”回归潮正在酝酿?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叠加中美摩擦,成为导火索,引发了对中概股公司的信任危机。

2020年5月2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规定任何一家外国公司,如果连续三年未能遵守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将停止该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根据该法案,许多中国公司可能被迫终止在美国上市。

而在2019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列出了一个名单,指出最近2年拒绝接受PCAOB检查的境外上市公司,在241家公司里,93家来自中国香港,137家来自大陆。

诸多因素叠加,使得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承压明显。就在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当日,阿里巴巴等一众中概股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但在这波中概股下跌潮中,中概医药股,无论是早期上市的股票,还是新进上市的股票,股价却不降反升。

再鼎医药的股价由2020年初的38美元/股左右上涨到现在已经71美元/股左右,股价将近翻了一番。泰邦生物也一转之前跌破100美元/股的颓势,股价重回到106美元/股左右。

而今年刚刚上市的医药中概股的股价更是持续冲高。6月6日,专注于CAR-T领域的传奇生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首日股价便上涨60.8%,总市值飙升到近48亿美元。6月13日,肿瘤基因检测公司燃石医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后股价也一路飙升,上市首日收涨49.27%,市值达25亿美元。

更早上市的天境生物,虽然IPO首日股价一度破发,但其股价在之后恢复到了上涨的区间,其股价已经从刚刚上市时的12美元/股上升到28美元/股左右。

剔除这些新进上市的医药中概股,医药中概股股价不降反升,背后预示着中国香港及大陆资本市场对未盈利医药企业开放后,所带来的“抢筹“。而当下,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正在酝酿中,医药股会成为急先锋吗?

01 中概股回归进行时

中概股“私有化”回归,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德勤爆料,2020年全年有5至8只中概股来港上市,全年集资额介乎1600亿至2200亿港元。

而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同时透露,今年下半年继续有中概股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他预计,下半年来港上市的中概股行业以科技为主。

港交所“中概股”回归潮,互联网科技公司网易已经于4月11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而京东也计划于6月1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

以2017年12月15日之前已经在美股上市,属于新经济消费、科技、医药等领域,同时市值在100亿港币以上且2018年年度利润在10亿港币以上为标准,有近20支中概股符合条件,除去百度、网易、唯品会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之外,也有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泰邦生物符合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泰邦生物也已经在为“私有化”回归做准备工作,但目标上市地并非是港交所,而是科创板。

02 泰邦生物“私有化”:停滞还是继续?

近期,网传消息显示,泰邦生物正在准备“私有化”回归科创板上市,私有化的价格为每股120美元,合计总市值为45.9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的净利润估值为33倍。

这一网传消息似乎预示着,泰邦生物“私有化”回归正在加紧推进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泰邦生物“私有化”的参与者大钲资本因为涉及瑞信咖啡事件,而被市场质疑,其“私有化”过程可能面临停滞。

大钲资本是瑞幸咖啡上市时最大的机构投资人,持股11.9%。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直接令大钲资本20亿美元的二期基金融资计划受挫。

而泰邦生物“私有化”中,大钲资本是关键参与方。2020年4月24日,泰邦生物发布公告,披露其私有化进程。

泰邦生物“私有化”的买方财团包括,大钲资本控制的Beachhead Holdings Limited、中信资本、普华和顺集团、Parfield International Ltd.、HH Sum-XXII Holdings Limited和高瓴资本等主体,已持有泰邦生物已发行和流通股份的68.54%。

而大钲资本为代表的财团拟以120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令泰邦生物私有化回归。

美国法律规定收购者取得了公司90%的股份的情况下,无需通过股东会的表决即可进行简易合并,只要再收购21.46%股权,泰邦生物私有化就板上钉钉了。这次网传消息,则很可能是为收购剩余21.46%股权做准备。

03 中概医药股回归,估值可观

中概医药股选择“私有化”回归,除了瑞信咖啡财务造假带来的信任危机,以及中美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大的吸引力在于估值。

近两年来,多家海外上市医药“独角兽”私有化回归。药明康德2015年私有化时市值仅33亿美元,完成A+H股布局,截至6月4日,A股总市值达到2600亿,估值翻了10倍。迈瑞医疗私有化市盈率不足18倍,私有化后静态市盈率超过70倍,叠加企业业绩的高速增长,市值增长也逾10倍。这些估值的提升还是基于主板的估值,而科创板等新开的板块,估值比主板更加可观。

而事实上,一些之前在美股完成私有化的医药中概股,如从纽交所退市的先声药业,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再在港交所上市的三生制药,都在近期筹备冲刺港交所及科创板。

2020年5月11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三生国健首发申请获得上市委会议通过。据悉,三生国健为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三生制药持有三生国健97.78%股权。三生国健拟募集资金31.83亿元,按募资不超过10%股权估算,三生国健在科创板上市后市值将达318亿元,市值远大于母公司三生制药的市值。

2020年6月11日,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先声药业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本次募集资金将有一部分用于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中选定的在研产品的持续研发。

而A股市场正在降低红筹企业回归上市的门槛。2020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拟回归红筹企业市值须满足两类标准之一:一是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二是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在这些政策驱动下,中概医药股回归上市也越来越成具有诱惑力,第三波的中概医药股回流潮会不会到来?何时到来?值得继续关注。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