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酝酿新变化,阿里、腾讯激斗线下刷脸支付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营报,作者为李晖,原标题《刷脸支付硝烟四起 阿里、腾讯激斗线下》。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随着刷脸支付赛场硝烟渐浓,“大局已定”的 移动支付市场 正在酝酿新变化。
8月26日,微信支付在重庆智博会上发布了最新一代的刷脸支付硬件“微信青蛙Pro”。不同于此前观望跟随战术,“微信青蛙Pro”在双面屏、互动海报等多个设计点上开始寻求突破。而在此之前,支付宝的 刷脸支付 硬件“蜻蜓”二代于今年4月推出,并处于“007”的研发和生产节奏中,争夺市场的马力强劲。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双寡头排兵布阵之外,监管也正在加紧进行顶层设计。在央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特别提到“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
显而易见的是,刷脸支付处于标准未定之下的赛跑博弈期:技术领先的市场参与者希望快速扩大行业份额,打通生态价值,甚至改写格局;而监管则寻求从底层筑牢安全和规范的篱笆,同时又给予市场创新以适当空间。
为什么支付宝对刷脸支付给予全力投入和高额资金支持?为什么微信支付从被动应战到开始主动加码?监管今年以来对刷脸支付频频喊话又传递了哪些信号?刷脸支付到底是不是一个安全而划时代的支付手段?
因何而战?
“有服务商已经把刷脸支付产品铺到了监狱里了!”刷脸设备生产商和微信支付服务商钱客多的总经理于挺进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近几个月来,于挺进明显感觉到刷脸支付的升温,来询问的商户增多,更多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代理商。
去年12月,支付宝推出了首个人工收银的刷脸机具“蜻蜓”,掀起刷脸支付竞赛序幕。随后其开始通过一系列投资参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今年1月,蚂蚁金服领投提供智能商用硬件及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商米科技”D轮融资。今年5月,领投3D摄像头生产商“ 奥比中光 ”D轮融资。而在此前,蚂蚁金服与奥比中光已经合资成立生产“蜻蜓”摄像头的子公司“蚂里奥”。今年4月,支付宝在推出二代蜻蜓时宣布将在刷脸支付领域投入30亿元。
对比来看,微信支付在刷脸赛道最初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在支付宝推出“蜻蜓”3个多月后,其推出一代“青蛙”。但今年年中以来,刷脸支付逐渐成为微信支付对外传播的高频关键词。类似于挺进这样的服务商也开始明确站队。
为什么二者对刷脸支付在最初表现出了不同态度?
根据艾瑞2019年Q1数据显示,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达万亿,支付宝和财付通(含微信支付)市场份额分别为53.8%和39.9%,二分天下格局稳定,用户群也几乎固化。业界共识在于,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实时在线的特点保证了极高的用户黏性,对于必须打开程序操作的“扫码付”,具有先天优势,这也导致线下支付中微信支付频次占据优势。
一位支付行业服务商对记者表示:支付宝提供的增值服务更多、更懂商户运营,但这一优势对于改变现有支付格局的意义有限。“如果能用刷脸改变掉一部分用户掏出手机去付费的习惯,高黏性社交软件的既有优势就会大大减少,失去社交属性加持后,入口面临重新洗牌,对未来支付格局就可能产生影响。”
由于前微信和支付宝的刷脸设备都仅能支持各自用户,一台设备无法实现多账户兼容。这也导致刷脸支付对收银台占领的排他性变大。“如果占领一个收银台,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年内都会锁死这家商户。”该服务商表示。
在撬动格局变化之外,刷脸支付确实也符合阿里系一直以来的生态化运营逻辑。北京一位清算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阿里系在刷脸支付的布局优势“粮草先行已久”,通过在酒店、餐饮、新零售领域一系列并购,为线上线下生态打通和商户数字化运营提供了载体。
各方态度的不同,在于如何看待刷脸支付的价值。有市场参与方人士透露:如果把刷脸仅作为支付手段,其提供的价值则有限。这也是很多机构曾经或仍然对刷脸支付价值存疑的关键。“从成本上讲,只有一种支付手段的成本到达另一种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才有取代可能。因此对于研发投入巨大、政策风险不明朗的手段,大多数机构肯定更乐于先等等看。”该人士表示。
刷脸的增量价值
从刷脸支付的价值看,首先是便利性。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超市,其降本增效已经非常明显。北京某大型连锁超市提供的数据显示,普通大卖场顾客结账10件商品平均需要56秒,自助刷脸支付只需28秒。在节约人力方面,一台刷脸机相当于1.5个收银柜台,按早晚班计算,可以减少3个收银员成本。
一些特殊场景中,对刷脸支付确实存在刚性需求。于挺进告诉记者,比如在监狱、学校、工厂等一些不允许携带手机的场所,刷脸支付非常方便。此外,他也从业内反馈得知,老年人使用率在增多,相比条码支付需要打开手机应用找到入款码或扫一扫,刷脸在第一次操作后几乎没有使用门槛。
但在一些餐饮、便利店、水果店、服装店等小型商业体中(也是“蜻蜓”和“青蛙”的主阵地),这种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于挺进透露:如果不做促销刺激,刷脸支付比例比较低,但遇到随机立减活动就会达到百分之几十的使用率。
虽然支付宝预计在未来三年中投入30个亿完成刷脸支付的数字化改造(微信支付未透露具体补贴金额),但在补贴期后,如果除了支付之外提供不出新的价值,则很难占领商家寸土寸金的收银台。因此,问题核心还是归结到刷脸支付为B端创造的数字经营增量。
有接近蚂蚁金服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刷脸显然只是入口、是工具,更重要的对商户深层次触达。收银是第一步,然后是会员经济,最终是生态全面激活。核心是实现两个打通——包括刷脸支付和所有阿里经济体的打通,以及刷脸支付和服务商体系的打通。
从这个意义上看,刷脸支付的商业价值远高于工具属性。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蜻蜓”2代推出时,支付宝即提出“刷脸即会员”,此后微信也果断在会员体系层面加码。有支付宝服务商透露:传统会员注册过程是需要领取、填写信息,刷脸支付则不需要再报手机号或进入商户小程序,比此前任何支付方式都更精准快速识别用户。“一些商家传统扫码支付会员转化率是3%,而刷脸是18%。”该人士表示。
于挺进在线下和商家了解情况时发现:刷脸支付对于商家智慧经营确实诱惑巨大。“有了3D摄像头,可以做更精准的会员营销,甚至可以做分时客流分析、迎宾功能开发。”
多位市场人士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目前“蜻蜓”2代的生产数量大约是20万台,“青蛙”市场存量数千台,而“青蛙”Pro还没有规模量产数据。
据一位华南地区微信支付服务商透露,微信支付在最初确实未全力投入刷脸赛道,更多是观望。“但刷脸对商家运营的改变挺明显。有的便利店在没有装刷脸设备前,微信和支付宝的线下支付比例是7:3,刷脸出来后变成了5:5。支付宝对刷脸是All In的,而且在数字化营销上已经有验证的数据,微信支付必须要应战。”
在深圳一位移动支付研究人士看来,抛却政策和技术成熟度上的考虑,上述玩法并不是银行和卡组织等金融机构所擅长的,这也是刷脸支付壁垒所在。
安全效率博弈
必须看到,任何针对交易领域的创新技术均是在安全和效率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点。生物核身虽然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验证方式,但同时需要级别最复杂的技术做支撑。包括监管、市场、用户的普遍关切均在于如何保证资金交易安全,以及如何做好生物信息的传输和存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刷脸支付还处于几乎无行业标准的发展状态,跑马圈地和技术赛跑格局形成后,激进的市场策略可能酝酿风险。记者注意到,今年年中以来,监管开始频频就生物支付喊话并加紧相关标准制定,一方面认可刷脸支付价值,另一方面则呼吁冷静看待生物识别技术。
如果梳理政策层面,央行此前已经组织有关机构制定了一份《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标准》(简称试行标准),但该版本尚在调整中。一位参与制定上述试行标准机构的内部人士透露:监管对刷脸支付整体态度上肯定是支持的。不是说不发展,而是不要太快,要保障安全可控前提下谈发展。其出发点首先是保证社会大众资金和信息的安全,保证社会平稳。
如果从安全性上看,业界普遍认为,基于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核身的支付手段从安全级别上高于单纯数字密码方式。从上述试行标准和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近期撰文中可以看到,“人脸识别+支付口令”是监管认可的兼顾安全与便捷的实现方式。
但在市场实践中,由于行业标准并未最终确定,目前支付宝和微信采用的均是首次使用时,通过手机号码后四位数索引出数据库中对应信息,与消费者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刷脸支付。同台刷脸设备第二次支付开始则仅刷脸即可,并不需要再次输入数字密码。但目前二者刷脸支付每次交易的限额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
在于挺进看来:如果每一次交易要先刷脸、再输入密码,那和传统二维码相比就没有任何优势。
从风控水平看,支付宝给出的数据显示,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智能算法与风控体系综合保证准确性和安全性,目前识别的准确率为99.99%。支付宝安全事业部总裁芮雄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安全上看,首先支付宝所有的人脸数据是加密的;第二,即使拿到一些数据也没用,因为没有解密过程;第三,人脸信息存储与其他信息完全隔离的。据其透露:目前支付宝账户被盗赔付率是千万分之一,而且生物识别的资金损失率低于密码支付。
而 支付宝IoT事业部 总经理钟繇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亦透露:与监管一直保持了密切沟通,希望将自身技术储备和探索让监管有更深了解。
但整体来讲,公众对于新生技术均需要过程,特别涉及个人生物信息。据记者了解,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官方未公布)为打消市场疑虑,对刷脸支付交易采取了兜底赔付措施,即敢付就敢赔,为推广扫清障碍。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前述深圳移动支付人士就认为: 安全性的评估不在于支付瞬间,而在于整个产品的生命期。 “现在市场基本都抓住了支付瞬时的安全性去宣传。如果是传统密码泄露,你修改了密码,这个产品周期就结束了,但是一旦人脸信息泄露呢?这不是兜底能解决的。”
但市场的热情已经被点燃,参与者出于自身立场态度也明显不同。前述华南微信支付服务商就表示:没有任何一种交易方式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包括银行卡、二维码,二维码刚推出时也有很多质疑声音,但这也可以倒逼巨头去升级技术。
由亿欧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