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追龙》看大健康产业并购的4个特征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电影《追龙》看大健康产业并购的4个特征

去年上映的《追龙》票房口碑双丰收,豆瓣上也给出了7.3分还不错的分数,这在近年的港片里算高分了。这是一部颇有怀旧港片特色的黑帮片,讲述了香港黑道大亨跛豪和五亿探长雷洛发家的传奇故事。 电影中有个片段记忆尤深,雷洛探长约了几个黑帮大佬打麻将,几圈牌下来就把散乱的香港毒品市场格局重整分给了听话的大佬。 可惜大健康产业的整合没那么简单,既要斗智,又要斗勇,又要有实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带着这个视角我们来回顾近几年 大健康 产业的并购,2017年和2016年一样的热闹,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整个大健康产业2017年包含海内外并购共发生298起,涉及金额900亿人民币; 同样的统计口径2016年并购案例250起,涉及金额860亿;2015年并购案例224起,涉及金额538亿;2014年并购案例213起,涉及金额610亿……总体来说并购案例越来越多,并购总金额越来越大,其中的特大并购案例涉及金额数也越来越大,下图展示了2017年并购更详细的数据:


2017 年这298起中较为产业所知的有德福资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鼎晖投资、上达资本、博赢创投等5家中国投资机构联合以6.05亿美元收购美国赛生药业,上海医药以5.57亿美元收购康德乐中国业务,人福药业以2亿美元收购杰士邦,贝达药业以3.71亿人民币收购卡南吉…… 回顾这些案例以及前几年的案例,呈现出比较有意思的特色:

一、并购国际化

近年中国药企国际化并购路线逐渐成为主流,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大健康市场,未来很有可能会成长为第一大市场。 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及潜力,但中国在技术方面尤其是创新药、器械研发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还较大,通过自我研发技术升级一定是发展的核心但新药研发周期太长、发展速度太慢。 通过并购手段在国际市场获得创新技术并通过中国市场销售来变现变得非常具有吸引力,对于并购方来说还可以借此提升国内团队的研发水平,还可以拓展既有产品的国际销售渠道,对于有实力、有国际视野的大健康企业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据清科中心数据, 2017年一共发生21次海外并购案例,数量虽然只占到并购总数的7.05%,总金额却占到了26.78%, 外并购规模之大以及并购之频繁已成为近年资本市场一大特色。仅复星医药收购印度Gland Pharma公司一例就超过12亿美金,创造了国内药企并购之最,2017年末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上海莱士更宣称要以100亿人民币收购德国最大的血液制品公司BioTech,虽然最后未能成交,国内企业家们的国际化视野与企图心已可见一斑

二、玩家多元化

医药行业相对封闭,监管门槛高,外面的企业很难进来,今天大健康产业的大佬们大多都是在这个行业起家,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而来。 但在资本发达的今天,故事开始以不同的脉络展开,众多产业外从业者借助资本力量快速进入 ,其中佼佼者如宏图 三胞集团 、新华都等。

三胞集团原本主业和国美苏宁一样是电器城业务,后来进入房地产行业赚得不少资金,2016年三胞集团通过控股公司南京新百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公司正式进军大健康产业,2017年又拟筹资近60亿元收购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以获得其旗下晚期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治疗药物Provenge;同为零售出身的新华都也选择了进军医药,以数百亿资金获得了云南白药母公司白药控股一半的股权。

不少科技公司也选择了进入大健康领域, 从国际市场看, Google、Facebook、Apple等在生命健康领域都有不少布局,Google公司不仅自己成立了以生命健康技术为核心的Verily公司,还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广泛的参与到了大健康产业。 从国内市场看, 早在2015年,马云旗下云锋基金就以5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广药白云山,京东也选择牵手誉衡药业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慢性病药研发领域,国内互联网市场新模式不断涌现,BAT等巨头们无暇他顾,对健康领域目前以观望试水及战略性布局为主,一旦环境变化,巨头们深度涉入只是时间问题

三、标的多元化

大健康产业的医药公司以往主要以收购药厂为主,以此来拓展自己的产品线,近年来医药公司的投资标的也越来越丰富,不少药厂选择了收购医院来进行产业多元化,形成产业链垂直整合, 其中的佼佼者如复星医药、康美药业、人福医药、三诺生物等。

复星医药旗下医院投资集团已成长为全国排名前三的综合医院管理集团,康美药业也已拿下十多家医院,2017年底公告了以10.8亿元收购湖北通城县人民医院。

部分企业选择了规模化进入下游医药零售领域, 位于河北的上市药企神威药业掀起了药店并购狂潮,神威药业自2015年开始发力到2017年末已经累计收购近700家药店,另外些工业企业如广州白云山、天士力等也选择了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医药零售领域。

前面提到中国财团收购的美国赛生药业是一家CSO(合约销售)公司。此外医药公司对基因检测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有不少并购案例。往年尚热闹的互联网医疗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持续遇冷,但也有不少医药工业企业坚定不移的推进互联网转型。

颇为可惜的是很少看到有大健康产业的企业投资并购大健康以外的产业,尽管外面的企业在不断的涌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自己的企业家们心思还都放在产业内 ,这里猜测一方面高监管限制了大健康产业的整合速度,企业家们在大健康内还有许多捣腾空间,心思也无暇他顾;另一方面多年来适应了高监管、高门槛以及高毛利的企业家们未必能适应产业外的发展方式。复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从医药产业出发走向了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四、关注免疫疗法

如果说大健康产业并购有什么样的明星标的,那一定是肿瘤免疫疗法,PD-1/PD-L1和CAR-T这两种主要的免疫治疗技术受到市场空前的追捧。

前者是一种所谓的单克隆抗体技术(简称单抗),通过阻断肿瘤细胞逃避T免疫细胞检查的通路来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后者则通过加强免疫T细胞的靶向识别能力来高效灭杀肿瘤细胞。针对部分肿瘤CAR-T技术令人不可思议的能做到癌症的治愈,产品的定价也动辄以数十万美元计。

复星早年投的单抗研发平台复宏汉霖如今已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复星旗下另一家平台公司复星凯特也于17年底正式启动生产,其产品Yescarta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常受到市场追捧。复星的合作方美国凯特公司也于17年被生物巨头吉列德公司以119亿美元收购。三生制药选择了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orrento Therapeutics附属公司TNK成立合资的方式进入CAR-T领域,中源协和通过收购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血液病医院的CAR-T技术方式进入此领域……

五、写在最后

为什么说大健康并购既要斗智,又要斗勇,又要有实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资本收购需要对大健康产业的理解,对投资领域的深刻分析,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否则投错了标的或者选错了资本合作方损失就大了去了,这当然需要有智。一步步稳扎稳打,赚了钱再量入为出投入发展中还是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思路,选择通过资本手段来获得超越市场增速的发展机遇需要企业家的勇气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来推进,这些背后的资金、人才、人脉等无疑不是实力的体现。

但这些都具备了也未必就能成功,美好的事物常需要足够耐心的等待, 新华都早在2009年就发起了收购云南白药母公司白药控股,彼时新华都拟以22亿元收购红塔集团持有的白药控股12.32%股份因中国烟草总公司反对而未能成交,还因此引发了此后新华都与红塔集团的多年公堂对诉,直到2016年底新华都终于以253.7亿元获得白药控股50%股份。8年的等待,8年的坚守,没有足够的耐心哪有今天的新华都!


从电影《追龙》看大健康产业并购的4个特征

2018年3月23日,亿欧将在广州举办 GIIS 2018第三届医药未来领袖峰会 ,就跨界玩家、创新药研发、产业基金、CRO、两票制、处方外流、医院和药店管理运营等热门话题,携手业界大咖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在认知层和方法论给行业带来新思考、新启发。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