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味七七的倒下 反思生鲜电商发展之殇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味七七 在4月7日倒下的新闻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生鲜行业群聊跳出的都是关于报道美味七七事件的链接。由于较早介入事件的传播源,几位美味七七内部员工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化名小云的员工向我透露:她私下里认为美味七七将要在五月便撑不下去, 但是没想到来的如此突然,提前到四月七日

小云描述,这个事件很意外,一纸公告下来,让大家都手足无措,就连他的领导,公司的中层干部都觉得很愕然。美味七七败局已定, 宓平 并没有在事件发生后失踪,而是坦然接受了报道,她道出了倒下的原因是:“ 公司运营状况非常良好,直到近日,由于两位投资股东之间突发的矛盾,资金出现问题,暂停营业。

这个说法明显不可信!

为此,我翻看 2014年11月 ,宓平接受 《东方企业家》 的一则采访,那是美味七七接受 融资 后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这次的报道展示了以宓平为核心的美味七七团队的战略思考,也透露出败局的原因。

实录一:

早在2014年9月,美味七七把包邮政策从99元降到了77元。更低的客单价也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用户基数、更高的消费频次来平衡收支。在当时,宓平定位美味七七是“普惠生鲜”践行者,显然,这是一种盲目乐观的战略误区。

分析:引入资本后,一方面,美味七七在没有稳住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急于扩大用户规模,来实现电商层面的流量目标,从而急速建仓建站扩大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迫于C轮上市的压力,需要漂亮的财务数据来对资本负责,财务报表也是按照预估好的毛利、成本、运营费用来倒逼实际运营的。

迫于双重压力,美味七七不得不通过牺牲商品品质、服务品质,来维持报表数据的“优良成绩”表现,这一点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用户体验 。之后不出意料,投诉纷至沓来,负面舆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用户大面积流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倒掉只是时间。

下图是网络上各种用户抱怨的声音,从2015年7月之后,基于用户体验的投诉、报道开始密集爆发,一浪高于一浪。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实录二

运营层面,深入剖析下去,美味七七的战略失误还引发了一系列的 蝴蝶效应 ,引发的SKU过多,不合理的配送密度还推高了物流成本。据当时报道,美味七七在2014年有5000多个SKU, 40个冷链中转“站点”覆盖上海各区域,加上一日三送,1小时送达的服务,尽管拿到了亚马逊投资的2000万美元,但面对庞大的配送消耗,仍然撑不过两年。

分析:2015年,基于解决用户最后一步痛点的O2O热潮,获得了可观的融资。然而,美味七七立足B2C模式却错位追逐O2O的光环效应, 究其原因,仍旧是为了讨好资本而迷失了方向。

实录三

亚马逊外资入股,美味七七作为amazon fresh全球化的一棋子,显然amazon在国内市场采购、渠道、人才管理方面帮不上太大的忙。而此时的天天果园,布局海外果园,抢夺先机,美味七七在amazon入资后, 并未能形成有效的资源互补,捉住优势落子,败势已现

分析:农业链条长,资本和技术窗口只是添砖加瓦,农业之重,重于后端的供应链条是否足够的健康。在生鲜链条上,阿里系的易果生鲜,中粮体系的我买网, 光明系的 都市菜园 是为数不多的能做好供应链的玩家 。正规军布局章法更显稳重,对影响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环节“匠心”式投入、打造,经年累月,终积跬步而成千里。

资本犹如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美味七七显然陷入以电商的思路做生鲜,从财务需求倒切的经营思路,实不可取, 这也是今年投资圈不看好生鲜“轻模式”的重要原因。

反观在生鲜链条上,从传统生鲜业务出发,叠加电商手段打造的生鲜电商模式,明显走的更为稳健,比如中粮+我买网, 光明+都市菜园 ,易果网,天天果园等。 只有积累了多年生鲜商品的采、运、供、销经验,合理布局资金投入,结合电商的高效营销,才能保证持续稳定输出优质的用户体验

美味七七成为生鲜电商开年倒下的第一案,让行业稍微地震了一下,但是我认为,生鲜电商作为电商领域最后一块蛋糕,仍然处在群雄逐鹿的市场培育期。在2016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注重用户体验、尊重商业本质,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谁能在市场成熟期到来之前,稳稳的打好产业基础、做好用户体验,并且坚守到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谁就能在生鲜电商行业脱颖而出,笑傲群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