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中国黄云刚:回顾投资滴滴快的决策过程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0月8日,上海向滴滴快的颁发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我注意到许多朋友都在为上海点赞,亦在为市场力量倒逼改革之成功而感到开心鼓舞。专车总算合法化了,等到这一天,相信许多人的内心激动无比。

从2013年上半年作为“快的打车”的A轮领投方,经纬有幸深度地去参与这个变革的过程,虽然从一开始就相信这个事情会发生,但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仍然感慨良多。

回想参与投资滴滴快的这一路来的发展过程,尽管烧钱、影响老人叫车、黑车等现象曾引发无数争议,但叫车软件的普及的的确确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他们通过市场力量真正改变了行业格局,同时也促成了一家估值过百亿美金,覆盖专车、顺风车、出租车、快车、代驾、巴士等多条产品线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套用著名投资人Bill Gurly曾经说过的话,All markets are not created equal. 坦白说并非所有的O2O都能做大,并非所有的市场都能靠钱砸出来。叫车软件之所以能够杀出重围,成长为百亿美金的平台型公司,是因为 滴滴快的 模式是最为经典的交易平台模型,这个“经典”可能是没有之一的。

回顾投资决策过程:首先要想清楚五个问题

滴滴和快的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融资都不顺利。资本市场对打车软件存在争议,没有VC看好这个领域。当时投资快的打车面临内外部很多压力,经纬最终顺利投资快的打车,真是无比幸运。

在当时外界普遍担心的问题有如下五个:

1)不补贴就不会有人用

2)司机不会用智能手机

3)乘客和司机都会逃单,体验差

4)不可能赚到钱

5)政策风险

当时我们对前面四个问题的回答,经过严密的思考,得出的结论都是非常乐观的:

1.不补贴就不会有人用,意思是说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数是没怎么用过打车软件的人,只要体验一次,就知道它的便利性。其实真正急的时候,乘客加多少钱都会用。

2.司机不会用智能手机。跟司机聊过天就会知道,打车软件代表一种非常先进的生产力,效率提升是指数级的,它能够帮助司机多带客户,并且减少空驶。因为可以多赚很多钱,司机无论如何也会尝试学习使用,况且产品越做越简单,学会使用不会太难。

3.乘客和司机会逃单是因为打车大战初期,多个平台共存,都还没有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一旦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个事情也会得到解决。

4.上海的大众出租车公司的电调每次向乘客收费4元,平台抽2元,证明这个市场是可以收到钱的。并且很早之前,我就观察到很多五星酒店门口,有出租车司机会为拿到去浦东机场单子,付给门童二三十块钱。

前四个问题通过访谈和一定的推理,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加上市场规模的计算,我们当时非常有信心快的打车能做成一家1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曾因为政策风险差点放弃投资快的打车

在理清楚上面的4个问题之后,政策风险是最困扰内部决策的点,担心打车软件遭政府取缔。这个问题我们纠结了好几天,还差点因为这个原因放弃投资,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2013年之初,经纬内部就已经决定要投资快的打车,准备出Term的前几天,深圳出台政策,禁止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运管还强制卸载打车软件,后来上海也效仿,禁止打车软件。

那段时间我一直都非常纠结。一天傍晚,我一个人走到公司楼下,坐在黄浦江边的椅子上发呆,想了一个多小时,仍然没有答案,非常郁闷。我掏出手机用快的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家,在车上我一如往常地跟司机聊打车软件的各个细节,聊到政府不让用打车软件的事。

司机异常激动地说:“要是钓鱼执法,我们所有司机都会联合起来,不可能让他们取缔……”

听到这里,已经有结论了:打车软件的效率相比传统叫车是指数级的提升,给乘客带来颠覆性的叫车体验,同时给司机带来更多的客人和更少的空驶。 这种先进的生产力必定改变原来的生产关系:只要公司跑的足够快,覆盖足够多的城市和服务足够多的乘客用户和司机用户。 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说打车软件的好话,保护打车平台。想到这里,下定决心投资布局这个领域,就是经纬顺理成章的决定了。至于我,到现在仍然非常感谢那个出租车司机,是和他的谈话坚定了我们投资快的打车的决心。

相信市场的力量

感谢滴滴快的团队的努力和执着,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亿万人的出行方式,通过市场的力量倒逼改革,让我们看到希望。这就是交易平台的魅力,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魅力。我们相信市场的力量,希望经纬有幸能够继续支持更多有梦想和执行力的团队,通过一个个互联网产品改变亿万人的生活方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