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沸沸扬扬的PD
【编者按】PD-1/PD-L1抑制剂由于广谱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肿瘤创新药领域最大的品种之一,大多数创新药企在此都有布局。目前,我国已经上市了5款PD-1,包括国内自主研发的3款及国外的2款。接下来,各大药企在大适应症的试验进度很大程度会影响未来的市场份额。未来越能获批更多/更大适应症的药物和企业,才越能够实现更大的市场规模。
本文发于新康界,作者为沐沐;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自从PD-1/PD-L1这一肿瘤免疫疗法的重要靶点被发现以来,它就肩负着人类战胜癌症的重要使命,行业、资本,甚至整个社会对它寄予了相当多的希望。2006年,全球首个用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的癌症治疗发起临床试验;而到2014年,全球首款PD-1抑制剂Opdivo问世。如今,PD-1/PD-L1抑制剂由于广谱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肿瘤创新药领域最大的品种之一,大多数创新药企在此都有布局。
还没有产品上市就已经备受期待甚至可以说沸沸扬扬的PD-1,现在在我国怎么样了?
目前,我国已经上市了5款PD-1,包括国内自主研发的3款及国外的2款。其中,最早在国内上市的PD-1是百时美施贵宝(BMS)研发的Opdivo,俗称O药,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而最新上市的则是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于今年5月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并且其还有多个适应症在申请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中。
我国已获批上市的PD-1药物
由于国内的PD-1基本是在2018年后陆续上市的,因此我国市场的相关销售数据尚不太完整,下面整理了部分时间段的销售额,仅供参考:
(注:上海医药与中美施贵宝及默沙东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O药和K药两大PD-1新药的全国总代资格均收入囊中,其销售数据来源于上海医药2018年半年报。)
从价格上看,虽然O药和K药价格偏高,但其实其在国内的售价已经处于全球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了,如规格为4ml:100mg的K药在香港的单价为30000港元(27022元),在美国的单价则为4800美元(33899元),后者的价格几乎为国内的2倍。在一方面,国产PD-1的研发推进迫使跨国药企调低价格;另一方面,进口PD-1的低价策略,也给国产PD-1构造了价格天花板,国产药品的价格只能在其下浮动。而在国产PD-1中价格比较显眼的就是卡瑞利珠单抗,其单价远高于另外两家国产PD-1单抗价格,这实际上是与其赠药方案有关,卡瑞利珠单抗采取买2赠2、再买4赠至一年(不超过18支)的赠药计划,因此其实际一年的治疗费用最低可以到11.88万元,每年的药费处于君实生物的10.08万元和信达生物的18.8万元之间。
从销量上看,这些产品处于刚上市的扩张阶段,后续会陆续放量。若按10%市场渗透率(指相关适应症短期所能获得的市场规模,非指单个公司的产品)估计,假设未来PD-(L)1产品在美国获批的相关适应症均能在我国获批,相关市场规模预计在520亿元。考虑到PD-(L)1相关产品潜在市场空间足够大,且目前适应症并未完全开放,国产PD-(L)1产品预计仍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
除了已经上市的PD-(L)1外,目前百济神州的BGB-A317、阿斯利康的Imfinzi及罗氏的Tecentriq也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若是这3种药成功获批上市,则未来会形成“4+4”的格局,即4种国产药和4种进口药的竞争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这8种药物申报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及霍奇金淋巴瘤上,也就是说,目前这些药物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在共同瓜分这几个疾病用药市场。所以接下来,各大药企在大适应症的试验进度很大程度会影响未来的市场份额。未来越能获批更多/更大适应症的药物和企业,才越能够实现更大的市场规模。
已提交上市申请的3款PD-(L)1
其实,国内还在临床阶段的PD-(L)1产品较多,但基于目前我国PD-(L)1的市场格局,那些还在临床中的药就失了先发的优势,即使产品的临床试验数据等都不错,但仍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从中短期看,销售能力、产能瓶颈、核心适应症进度是药企竞争的关键点;而从中长期看,药品适应症能否进入医保对于产品未来的市场占比影响较大。
往期文章推荐:
恒瑞医药PARP抑制剂申报上市,抢滩10亿美元抗癌药细分市场
“小分子药第一股”诞生,募资超3亿港元的亚盛医药要讲什么故事?
「医药新势力」面对宏观利好,药企与投资方该如何制定“行动指南”?
「医药新势力」专访太美医疗万帮喜丨技术加持,药物警戒进入爆发纪元
首发丨唯迈医疗完成数千万元C轮融资,专注于国产DSA解决方案提供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