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水平落后但发展迅速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水平落后但发展迅速

本文转载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作者前瞻产业研究院。原标题《2019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亿欧 智慧城市 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传感器 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正因此,全球各国都极为重视传感器制造行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源予以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大体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结构型传感器,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

第二代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电介质、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

第三代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未来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995亿元,同比增长15%。到了2016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达到了1126亿元,同比增长13.2%。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为约1300亿元,同比增长15.5%。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472亿元左右。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预测201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660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至2580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痛点分析——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首先,国内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等高端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绝大部分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其次,在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较大。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部分传感器工艺装备研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我国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及关键技术都有待突破,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1.企业竞争实力不足

其一,我国的传感器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且大都面向中低端领域,基础薄弱,研究水平不高,整体规模及效益较差。其二,许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研发的产品较少,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在高端领域几乎没有市场份额。

其三,企业的技术实力较弱,很多是与国外合作或进行二次封装,已经突破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综合实力较低。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或国际企业仍占据着有利地位,国内传感器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国际差距明显

尽管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产品品种不全、规格少,系列不全,新品欠缺,技术指标不高;科技创新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人才资源匮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统筹规划不足,科研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落,科研和生产脱节;相关部门,对传感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等。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利好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物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文件,推动我国传感器及 物联网 产业向着融合化、创新化、生态化、集群化方向加快发展。

2017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聚焦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有效提升了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了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

总体目标是:到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国际先进企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能力有效提高。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二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生态体系基本完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本土传感器企业有望提升技术从而摄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等相关产业,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支持微型化及可靠性设计、精密制造、集成开发工具、嵌入式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基于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设计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及应用。

到2020年,压电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的性能显著提高,信噪比达到70dB、声学过载点达到135dB的声学传感器实现量产,绝对精度100Pa以内、噪音水平0.6Pa以内的压力传感器实现商用,弱磁场分辨率达到1pT的磁传感器实现量产。在模拟仿真、设计、MEMS工艺、封装及个性化测试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在移动式可穿戴、互联网、 汽车电子 等重点领域的系统方案设计能力。

1.物联网产业发展

一般来说,物联网在结构上通常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其中,感知层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在感知层,最重要的组件就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在物联网产业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可穿戴、虚拟现实、智能硬件、 视频交互与安防监控 、机器人、3G/4G通信技术的普及, 5G技术的探索应用 ,以及它们与家居生活的互联互通,都为人们打开了全新的空间与崭新的用户体验感,这些都是传感器应用的热点领域。

在工业领域,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同样需要海量的 智能设备 ,大数据的应用、远程监控等方式的普及应用也都对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感器的使用不仅是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工厂的关键,更是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拥抱即将或已经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先决条件。

2.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

目前我国传感器企业正努力追赶国外企业,并出现了区域性的传感器企业集群。当前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其中,主要传感器企业有接近一半的比例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其他依次为珠三角、京津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等。

长三角区域逐渐形成了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珠三角区域形成了以热敏、磁敏、称重、超声波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东北地区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京津区域及中部地区则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发展,主要集中于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创新。

3.车用传感器市场发展迅速

电动车市场起飞,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运算也让自驾车可望成真,全球一线车厂近年来除了积极投入电动车或电动混合车的开发,也投下庞大资源布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目的就是要自驾车时代早点到来。近几年电动车及自驾车蓬勃发展,虽然全球汽车销售量在未来几年成长仍然有限,但车用传感器及微机电(MEMS)市场成长正在加速。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2019传感器传感器前景水平传感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